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益成专利>正文

隔间墙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431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间墙材结构,包括:骨材,为一长条的等断面挤出型材,中央横设一骨梁,两端各连结一骨榫,骨榫两侧具有回弯向外的榫端,分别与一框围连结;框围由一框榫两侧相对设置一对框钩,其端部有一回弯,且骨榫与其两侧的框围围成一框槽;平板的隔间板,两侧边由上而下设置若干锁孔;整体回弯而成的扣片,一侧对应于框钩处形成一钩弯部,与另一侧的平直部分别与所对应的框钩形成卡扣状,扣片具有一背孔,供螺丝穿越并锁合于上述的锁孔;扣片与框围彼此扣接,隔间板固定于骨材。(*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间墙材结构。由于工商业的发达与人口的聚集,使得居住的空间面临极大的挑战。此外,鉴于迁徙与日增加及临时性空间需间隔的需求,使得传统的室内隔间有时难以适应。另一方面,传统的砖墙或夹板隔间等,在一些场合显得僵硬与呆板,且一成不变,这样对于求新与求变的今日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因此,所谓的弹性隔间方式应运而生。即以办公室或无尘室的隔间为例,由于使用者对空间需求不同,因此,建筑商在建构办公大楼或厂房后,其内部空间并无任何区隔,而使用者则依实际场所需求自行隔间或装璜。而目前一般常见的所谓弹性隔间,大体上是以一单元化的墙材,配合隔间板、螺丝钉…等,再用工具施工,虽可达到区隔空间的效果;但仍有诸多缺点,诸如,由于室内空间经丈量后,必须在现场采用工具甚至钻孔等施工步骤,故对施工场所会造成噪音及粉尘等污染,这种施工方式对无尘室而言,困扰甚多。此外,常用的隔间板材接合方式是以墙材配合隔间板,故结合后容易产生隙缝,以致造成隔音及防尘效果不佳。再者,常用隔间的组装方式是以多片墙材串接而成,其结合或组合后,常造成摇晃,甚至变形或无法定位。另一方面,由于以往的隔间板为单片状,此对使用者所需求的多色彩变化,也是不可能。虽然近年来相关专业人士开发出块状的隔间板,以改善上述的缺失,但与墙材的结合商品上,诸如在隔间板与墙材间是以挂扣方式结合,除无法获得良好的隔音及防尘效果外,且由于其结合方式以扣接方式,任何人均可轻易拆卸,而失去隐密空间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隔间墙材结构,为了克服以往隔间方式单一性,而达到使用者所要求的多彩变化,其二为了施工方便,减少噪音和粉尘污染;其三为了达到较佳的隔音效果,以及隔间做好后不可随意拆卸,而达到保密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隔间墙材的结构,包括骨材,其为一长条的等断面的挤出型材,中央横设一骨梁,骨梁两端各连结一骨榫,各骨榫两侧具有回弯向外的榫端,榫端分别与一框围连结;该框围是由一框榫两侧相对设置一对呈钩状的框钩,框钩端部各具有一回弯部,且骨榫与其两侧的框围围成一框槽;隔间板,为平板,两侧边由上而下设置若干锁孔;扣片,为一体回弯而成,其一侧对应于框钩处形成一钩弯部,并与其另一侧的平直部分别与所对应的框钩形成卡扣状,该扣片有一背孔,以供螺丝穿越并锁合在前述的锁孔;扣片与框围彼此扣接,而使隔间板固定于骨材;其中各框围底部垂设一骨肋,骨肋与榫端间形成一接槽,以使骨材两组相对设置的接槽可与一呈H形的连接材下方的两接片嵌插连结,而其上方的两接片则与另一骨材的接槽连结,即可构成骨材的纵向延伸;框围的两框钩间的开口端具有一嵌槽,以供一长条状的压条嵌置,使其与隔间板形成较佳的贴合;压条是由高分子材料所制成,其对应于两侧的框钩开口端各设一角榫,并与之相接,该角榫于嵌槽之间口端向外延伸一外张的弧形片,它介于隔间板与各框钩之间,以可获得隔音及防尘的效果;隔间板于实际实施时可为整片或方块状;扣片的平直部上下两端各设一卡槽;另将一长方形的卡掣片的片孔与一治具套接,并将其置于框槽内旋转90度,以其内面的片突高度使卡掣片两侧的长端缘分别插入两相对设置扣片的卡槽内,使扣片一端呈固定状而不易与骨材脱离。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提供的隔间墙材结构简单,组合方便,而且隔音、防尘效果好,组合后的隔间稳固,隔板不易变形,保密性好,另外隔间组合变化多种多样,满足人们求新求变的需求。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隔间墙材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本技术组合后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本技术组合后结构立体图。图号说明骨材1 骨梁11骨榫 12榫端 13框围14框榫141 框钩 142 回弯部143嵌槽144 框槽15骨肋 16接槽 17隔间板2 锁孔21扣片 3 钩弯部31平直部32 卡槽321 背孔 33压条 4角榫41弧形片 42连接材5 接片 51卡掣片6 片孔61片突 62长端缘63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隔间墙材结构是由骨材11,隔间板2及扣片3组合而成。其中,骨材1为一长条的等断面挤出型材,中央横设一骨梁11,骨梁两端各连结一骨榫12,各骨榫12两侧具有回弯向外的榫端13,榫端13分别与一框围14连结;而骨材1四角隅的框围14由一框榫141两侧相对设置一对呈钩状的框钩142,其端部的回弯部143与扣片3扣合及定位用。此外,各骨榫12与其两侧的框围14所围成的框槽15则可提供诸如,电源线、电话线或电脑信号线等线材的通过与容置。再者,本技术为满足高隔间,诸如挑高厂房的隔间及运输时骨材长度限制等需求,故在各框榫141底部适当处垂设一骨肋16,其与榫端13间形成一接槽17,以使骨材1两组相对设置的接槽17可与一呈H形的连接材5下方的两接片51嵌插连结,而连接材5上方的两接片51则与另一骨材1对应设置的接槽17连结,即可构成骨材的纵向延伸。此外,两框钩142间围成具有一开口的嵌槽144,供一长条状的压条4嵌置,以与隔间板2形成较佳的贴合关系,进而提供隔音及防尘效果。其中,压条4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其对应于两侧的框钩142各设一角榫41,两者形成对接而不致分离;这些角榫41于嵌槽144的开口端向外延伸一外张的弧形片42,其介于隔间板2与各框钩142之间,故可获得隔音及防尘效果。隔间板2为平板,于实际实施时可以为整片或方块状,其于两侧边由上而下设置若干锁孔21,供与扣片3锁合连结之用,而为使其外观不露痕迹,该锁孔21不贯穿隔间板2。扣片3由金属片一体回弯而成,其一侧对应于上述的框钩15,而形成一钩弯部31,以与其回弯部143形成卡扣状,另一侧的平直部32则与所对应的框钩15接触;且扣片3具有一背孔33,供螺丝穿越并锁合于上述的锁孔21。其中,为使扣片3不易与骨材1分离,使隔间板2可牢固地设于骨材1上,故在扣片3的平直部32上下两端各设一卡槽321;另将一长方形的卡掣片6的片孔61与一治具套接,并将卡掣片6置于框槽15内,然后将卡掣片6旋转90度,由于其内面所突设的片突62高度是与卡槽321至平直部32底缘的距离相同,故卡掣片6两侧的长端缘63可分别插入两相对设置扣片3的卡槽321内,进而使扣片3一端呈固定状,这样就无法轻易地将扣片3连同隔间板2由骨材1脱离,以确保隔间墙板2的稳固性及保密性。请再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组合时,首先将扣片3借助螺丝锁合于隔间板2的锁孔21,以形成两者的连结,然后再借助扣片3的钩弯部31与平直部32扣接于已与踢脚板等连结妥当的骨材1一侧所对应的两框钩142上(其中,踢脚板与骨材的结合已另案申请),并借钩弯部31与平直部32的扩张与回缩,而使其夹固于框围14上,并使隔间板2因此而固定于骨材1上,即完成本技术的组装。其中,压条4与框围14的连结,可使其弧形片42紧密贴合于隔间板2,进而获至隔音及防尘的功能。此外,在未装设卡掣片6的场合,如欲拆卸或更换隔间板2时,仅需向外扳动隔间板2,使其扣片3与框围14脱离,即可将隔间板2连同扣片3由骨材1取下,可谓简便易行。如使用者拟增加隔间的安全与保密性,则可由卡掣片6与扣片3平直部32的插槽321连结,使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间墙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长条等断面挤出型材的骨材,中央横设一骨梁,其两端各连结一骨榫,各骨榫两侧具有回弯向外的榫端,分别与一框围连结;该框围由一框榫两侧相对设置一对呈钩状的框钩,其端部各具有一回弯部,且骨榫与其两侧的框围围组 成一框槽;其两侧边由上而下设置锁孔隔间板为一平板;整体回弯而成的扣片,其一侧对应于框钩处形成一钩弯部,并与其另一侧的平直部分别与所对应的框钩形成卡扣状,该扣片具有一供螺丝穿越并锁合于上述锁孔的背孔;扣片与框围彼此扣接,隔间板固定 于骨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益成
申请(专利权)人:薛益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