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间或屏风的骨材与板材的连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315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隔间或屏风的骨材与板材的连结装置,包括骨材,其一侧具一框榫,两端与一框梁连结,框梁的开口端向内延伸一第一、二回弯部,框梁中央另设一骨榫,其对应于一、二回弯部亦各设一第三、四回弯部,一、三回弯部间形成一锁槽,二、四回弯部间形成一嵌槽;而两第二回弯部延伸一骨肋,骨肋的端部分别与一底框枢接;板材,两侧对应于各嵌槽处由上而下锁固若干连结装置;连结装置,以便将固定片连同扣片锁固于板材内侧所欲安装的位置;(*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隔间或屏风的骨材与板材的连结装置,其可提供板材快速组装于骨材上,并获致结合牢度强,可预先组立为一框体单元,以避免现场施工的不便等优点的连结装置者。按吾人所使用的隔间或屏风,亦即俗称的弹性隔间,于现实环境中多有所见,并为不争的事实,探究其原因,乃在于弹性隔间的成本较低,施工期较短,且易于组立与拆卸,容易改变空间形态,其较传统的土木工程来得便捷及更富弹性运用。而弹性隔间的设计,除各骨材与板材的美化外,其最重要性者,乃在于两面的板材与其间的骨材的连结。如台湾新型第68327号专利案即提供一种屏风的垂直框面上设置若干十字形的孔框,其内分别嵌合并固定一具弹性开口的板片,而隔板近垂直框的一面,内部嵌置具螺纹的板座,并螺接一板榫,以便板榫嵌入板片呈开口状的两片翼内,即形成固著状。其缺失在于,若反覆地将隔板安装或卸下,常造成上述两片翼的弹性疲乏,进而失去扣接能力。再者,重直框上所设的框孔是为依客户的实际需求而设置,无法真正获得隔板的弹性变化的基本要求。此外,如台湾新型第101835号专利案是提供一种隔间骨材的改良,其是在骨材的两面上等距设若干上大下小的嵌孔与锁孔,而隔板上的四角隅或各相邻的角隅间内面则分别螺合扣榫。当组立时,则直接将各扣榫伸入所对应的嵌孔内,然后将隔板放下,使扣榫落入锁孔内即完成板材与骨材的连结。其缺失在于,骨材上设置锁形状的嵌孔与锁孔,需另外进行冲压作业,除会增加生产的工序与工时外,由于其嵌孔与螺孔间具一位移距离,必须于现场施工方得使板材与骨材连结较为平整与美观,此举亦增加现场的组立工时。有鉴于此,申请人乃本于目前弹性隔间与屏风的实际需求,期能克服上述先前技艺诸多缺失,经再三实验与模拟测试,进而发展出本技术的“隔间或屏风的骨材与板材的连结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隔间或屏风的骨材与板材的连结装置。本技术一种隔间或屏风的骨材与板材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骨材,为一长条挤型等断面物,其一侧具一框榫,该框榫两端各自与一呈U形框梁的角隅连结,该框梁的开口端分别向内延伸一第一回弯部及第二回弯部,且框梁中央另设一骨榫,其对应于第一、二回弯部亦各设一第三回弯部及第四回弯部,以便第一、三回弯部间形成一锁槽,第二、四回弯部间形成一嵌槽;而两第二回弯部另端各自延伸一骨肋,该骨肋的端部分别与一底框枢接;板材,其为平板,两侧对应于各嵌槽处由上而下锁固若干连结装置;连结装置,是由一扣片的具弹性箭形榫穿越一固定片中央所设的片孔,该扣片底部两侧片翼的外端所翘起的端翼则卡合于片孔两侧所预设的片缺,复藉螺丝穿越固定片上、下端的端孔,以便将固定片连同扣片锁固于板材内侧所欲安装的位置;藉扣片的箭形榫触及第二、四回弯部而挤压变形,以便进入嵌槽后随即扩散,而受到第二、四回弯部所夹持定位,进而使板材固定于骨材而成者。其中板材内面两侧得各设一道以便容置并供固定片定位的凹槽。其中骨材的两框梁一侧得各自向外延伸一段与转接材或端封材嵌合连结的接榫,其近端处外侧突设一道突肋。其中骨材的底框与框梁内面得设若干的骨柱,其中央各开具一柱孔,以便可藉螺丝分别穿越设于两骨材顶、底部呈相对设置的上横材及下横材所对应设置的上穿孔及下穿孔,并分别锁固于各柱孔,而形成一框体单元者。其中上横材两侧的上横榫得设一或以上的以利与顶封材嵌合连结的卡沟。其中板材于实际实施时可为整片或方块状者。为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骨材与板材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组立后的顶视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组立后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基本上,本技术是由骨材1,板材2及连结装置3所组合而成。其中,骨材1为一长条挤型等断面物,其一侧设一框榫11,该框榫11两端各自与一呈U形框梁12的角隅连结,该各框梁12外侧开口端分别向内平行设一第一回弯部121及第二回弯部122,且框梁12内中央另垂设一骨榫123,其外端向两侧各自垂设一第三回弯部124及第四回弯部125,以便第一、三回弯部121、124间形成一直通的锁槽,且第二、四回弯部122、125间亦形成一直通的嵌槽127;其中锁槽126是与置物装置的锁固机构连结,由于该本技术已另案申请,故在此不拟赘述;而嵌槽127则供后述的连结装置3嵌合之用。此外,于第二回弯部122另端各自延伸一骨肋128,该两骨肋128的底部分别与一底框13框接,以构成本技术骨材1的基本架构。而为与其他的端封材或转接材嵌合连结,故底框13的对向端,亦即框梁12一侧各自向外延伸一段接榫14,其近端处外侧突设一突肋141,以便与诸如图1和图2所示的转接材A嵌合连结。再者,于底框13与框梁12内的相对位置设置若干的骨柱15,其中央各开具一柱孔151,以便可藉螺丝16分别穿越相对设置的上横材4及下横材5所对应设置的上穿孔41及下穿孔51,并分别锁固于柱孔151,故经由互呈相对设置的两骨材与上横材4及下横材5的锁固连结,即可形成一框体单元,以便进行后述的板材2与骨材1的连结作业。板材2是为平板,于实际实施时可为整片或方块状,其对应于两骨材1的嵌槽127位置,得依实际需要藉螺丝锁固连结装置3于板材2内侧,以便可将板材2经由嵌接方式悬挂于骨材1上。其中为供后述的连结装置3定位与容置,该等各板材2的两侧得分别设一道凹槽21。连结装置3是由一扣片31及一固定片32所组成,其中扣片31是由一具弹性的箭形榫311两端各自水平延伸一片翼312,该两片翼312的对向端各自向外翘起一翼端313;以便形成榫311经先挤压穿越固定片32中央所预设的片孔321,而两翼端313则卡合于该片孔321两侧所设的片缺322,使扣片31与固定片32形成接合,随即利用螺丝33穿越固定片32上、下端所设的端孔323,将固定片32连同扣片31锁固于板材2的凹槽21内,即可进行板材2与骨材1的嵌合作业。请参阅图2及图3,本技术欲进行组装时,首先将连结装置3依实际需要数量藉螺丝33锁固于各板材2内面两侧的凹槽21上,随即将固著于板材2两侧的连结装置3的具弹性的箭形榫311触及第二、四回弯部122、125而挤压变形,以进入嵌槽127后随即扩张,而受到第二、四回弯部122、125所夹持定位,即可将板材2固定于骨材1上。若板材2彼此间具间隙,则可藉嵌槽127的直通特性,以扳动板材2进行调整,即可获致外观齐一、结合牢固的隔间或屏风。而骨材1另端所延伸的两接榫14则藉突肋141卡入转接材A(如图1及图2所示)或端封材,以便进行衔接或端封的功能。再者,藉上横材4两端垂设的上横榫42所预设的卡沟421,以便与如图3虚线所示的顶封材B卡合,以封闭骨材1的顶面。经由本技术的实施,生产厂商可依实地丈量客户的使用空间,再于工厂进行截切骨材1,并藉由两骨材1分别与上横材4与下横材5的锁固连结,以形成一框体单元,随即将带有连结装置3的板材2依序地嵌置于两骨材1的前、后侧,以构成一隔间或屏风单元。再将各单元运输至施工现场藉由与转接材、端封材、顶封材及踢脚板等连结,即可快速地组立成一隔间或屏风。所以,经由本技术的实施可获致诸如,可藉单一断面的骨材1而为无限的双向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间或屏风的骨材与板材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骨材,为一长条挤型等断面物,其一侧具一框榫,该框榫两端各自与一呈U形框梁的角隅连结,该框梁的开口端分别向内延伸一第一回弯部及第二回弯部,且框梁中央另设一骨榫,其对应于第一、二回弯 部亦各设一第三回弯部及第四回弯部,以便第一、三回弯部间形成一锁槽,第二、四回弯部间形成一嵌槽;而两第二回弯部另端各自延伸一骨肋,该骨肋的端部分别与一底框枢接;板材,其为平板,两侧对应于各嵌槽处由上而下锁固若干连结装置;连结装置,是由 一扣片的具弹性箭形榫穿越一固定片中央所设的片孔,该扣片底部两侧片翼的外端所翘起的端翼则卡合于片孔两侧所预设的片缺,复藉螺丝穿越固定片上、下端的端孔,以便将固定片连同扣片锁固于板材内侧所欲安装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美宏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