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荣中专利>正文

具有可掀面板的隔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360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可掀面板的隔屏,包括具有左、右两侧边柱的框架,设在边柱上的第一嵌接部,一可掀面板及设在可掀面板背面左、右两侧的掀启装置,其特点是,掀启装置包括固设在可掀面板背面侧边的连结板,设有第二嵌接部且与第一嵌接部连结的定位板,两端分别与连结板及定位板枢接的连动构件,及两端分别连结于定位板及连动构件的弹性元件。从而既能充分利用隔屏内部的空间,使电源插座等受到妥善收置,并可保持环境整洁。(*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屏,尤其涉及一种可充分利用隔屏内部的空间的具有可掀面板的隔屏。在办公室中通常是使用隔屏规划空间,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以往的隔屏1包括一框架10及组立在该框架10两侧面的面板11,该框架10具有左、右两侧的边柱100,面板11可组立在该边柱100之间,在该隔屏11底端设有踢脚板12,并且在该踢脚板12上设置电源插座13,以提供电力给办公桌上的台灯、电脑等事务而用的机器。但是,组装在该框架10两侧面的面板11不可以掀开,使得该两侧面板11间的空间完全无法利用,并且该电源插座13及事务用机器的电线外露,导致坐在办公桌前的办公人员容易踢到或钩到电线,产生突然断电的情形。另外,因为该电源插座13是设在该隔屏1底部靠近地面处的桌子下方,使用者必须弯腰到桌子下面才可以使用,十分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可掀面板的隔屏,它具有可方便且充分地利用隔屏内部空间的功效。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可掀面板的隔屏,包括至少一框架,该框架具有左、右两侧的边柱,该边柱上设有一第一嵌接部,该隔屏包括一可掀面板及分别设在该可掀面板背面的左、右两侧的掀启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掀启装置包括一连结板、一定位板、一连动构件及一弹性元件;其中,所述的连结板固设在该可掀面板背面一侧边;所述的定位板设有与该边柱的第一嵌接部相连结的第二嵌接部;所述的连动构件两端分别与该连结板及该定位板枢接;所述的弹性元件两端分别连结在该定位板及该连动构件上。在上述的具有可掀面板的隔屏中,其中,所述的掀启装置还包括设在该可掀面板下侧缘的饰板,该饰板是以软性材质制成。在上述的具有可掀面板的隔屏中,其中,所述的等定位板下端部延伸设有一钩体,且该边柱上对应设有一穿扣孔。在上述的具有可掀面板的隔屏中,其中,所述的弹性元件是拉伸弹簧。在上述的具有可掀面板的隔屏中,其中,所述的连动构件是由一第一连动板及一第二连动板所构成,该第一连动板两端分别与该连结板的上端部及该定位板的上端部枢接,而该第二连动板的两端分别与该连结板的下端部及该定位板的下端部枢接。在上述的具有可掀面板的隔屏中,其中,所述的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该等连动构件上,且位于该等连结板上方。在上述的具有可掀面板的隔屏中,其中,所述的第一嵌接部及该二嵌接部为锁孔,且螺杆、螺帽锁接该第二嵌接部与该第一嵌接部上。本技术由于在该可掀面板背面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了掀启装置,该掀启装置的定位板直接固定在该隔屏左、右两侧的边柱上,且在连动构件及定位板间钩扣了一弹性元件,使该可掀面板可枢转掀起或盖合,从而在使用时能充分利用该隔屏内部的空间。通过以下对本技术具有可掀面板的隔屏的一实施例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更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为图1是现有技术的隔屏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具有可掀面板的隔屏的使用示意图。图3是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具有可掀面板的隔屏中可掀面板及边柱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具有可掀面板的隔屏中可掀面板与边柱连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具有可掀面板的隔屏中可掀面板与边柱连结的组合结构侧视图。图6、7是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具有可掀面板的隔屏中将可掀面板向上掀起的动作侧视图。本技术具有可掀面板的隔屏,包括一可掀面板及分别设在该可掀面板背面左、右两侧的掀启装置,该隔屏至少包括一框架,该框架具有左、右两侧的边柱,在该等边柱上设有一第一嵌接部,该可掀面板是通过由该等掀启装置与该等边柱连结,该掀启装置包括一连结板、一定位板、一连动构件及一弹性元件,该连结板固设在该可掀面板背面靠近一侧边处,该定位板设有一第二嵌接部,且与该等边柱的第一嵌接部相连结,该连动构件的两端分别与该连结板及该定位板枢接,该弹性元件两端分别连结於该定位板及该连动构件上,该连动构件枢转时,该连结板及与该连结板连接的可掀面板会相对向上枢转,相反地,只要下拉该可掀面板就可以使该可掀面板盖合。如图2所示,隔屏2是由框架20及面板3所组成,该框架20具有左、右两侧的边柱21,该面板可锁固在框架20上。请配合参见图3所示,本技术的具有可掀面板的隔屏包括一可掀面板3及分别设在该可掀面板3背面的左、右两侧的掀启装置90,该可掀面板3靠近桌面且略高於桌面,并通过由该掀启装置90与该边柱21连结;分别设置在该可掀面板3背面的左、右两侧的掀启装置90通过由一连接杆7连结,使该等掀启装置90同步动作,每一掀启装置90是由一连结板4、一定位板5、一连动构件6及一弹性元件8所组成。该连结板4焊固在该可掀面板3背面靠近一侧边30处,该连结板4具有焊接在该可掀面板3上的第一面40及与该第一面40垂直的第二面41。该定位板5具有平行于该可掀面板3背面的第一面50及与该第一面50前端部垂直的第二面51,该定位板5的第一面50下端部延伸设有一钩体501,该边柱21上对应该钩体501处设有一穿扣孔211,使该定位板5可通过由该钩体501抵於该边柱21的穿扣孔211上,在该定位板5的第一面50上设有一第二嵌接部502,该第二嵌接部502是两锁孔,可通过由相互配合的螺杆、螺帽将该定位板5的第二嵌接部502对应锁接在该边柱21上所设置的第一嵌接部210(两锁孔)上,在该定位板5的第二面51上端部延伸设有一上扣接片510。该连动构件6是由扁平细长的第一连动板60及第二连动板61所组成,当该可掀面板3盖合时(如图5所示),该第一连动板60及该第二连动板61相互平行,该第一连动板60的两端分别与该连结板4的第二面41上端部及该定位板5的第二面51上端部枢接,并在该第一连动板60的上端部一侧边延伸设有一下扣接片600,以及该第二连动板61的两端分别与该连结板4的第二面41下端部及该定位板5的第二面51下端部枢接。该连接杆7两端分别焊固在该等连动构件6的第一连动板60上,且位于该第一连动板60的下扣接片600下方,通过由该连接杆7的连结,该可掀面板3受到下拉盖合或向上掀起的力量时,该掀启装置90可同步动作,并且在握持该可掀面板3下侧缘31的正中央或偏离正中央处时,该可掀面板3都可以平稳地移动。该弹性元件8为一拉伸弹簧,两端分别钩扣于该定位板5的上扣接片510及该第一连动板60的下扣接片600上。另外,在该可掀面板3的下侧缘31还扣接以软性材质制成的饰板9。通过由上述构造,使用者可以随意地将该可掀面板3掀起或盖合,当欲掀起该可掀面板3时,只要握持着该可掀面板3下侧缘31就可使该可掀面板3由图4所示的状态相对枢转至如图6、7所示,当该可掀面板3完全掀起时,是呈底端向顶端倾斜向外的状态。如图5所示,当该可掀面板3盖合时,该弹性元件8的长度为L1,且该连动构件6的第一连动板60的上枢接点601(见图6)是在该弹性元件8的一侧边(第一位置I)。当使用者进行向上掀起该可掀盖板3的动作时,该弹性元件8会不断地被拉长,直到该第一连动板60的上枢接点601与该弹性元件8成一直线(如图6所示),使该弹性元件8具有最大的长度L2。当使用者继续上推该可掀面板3至定位(如图7所示)时,该弹性元件8会略为收缩,此时的长度为L3,且L1<L3<L2,该连动构件6的第一连动板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可掀面板的隔屏,包括:至少一框架,该框架具有左、右两侧的边柱,该边柱上设有一第一嵌接部,该隔屏包括一可掀面板及分别设在该可掀面板背面的左、右两侧的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掀启装置包括一连结板、一定位板、一连动构件 及一弹性元件;其中,所述的连结板固设在该可掀面板背面一侧边;所述的定位板设有与该边柱的第一嵌接部相连结的第二嵌接部;所述的连动构件两端分别与该连结板及该定位板枢接;所述的弹性元件两端分别连结在该定位板及该连动构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荣中
申请(专利权)人:郭荣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