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62629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聚酰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却塔(11)、调节池(1)、反应气浮池(2)、水解酸化池(3)、水解沉淀池(4)、中间水池(5)、上流式厌氧污泥床(6)、前置缺氧池(7)、好氧池(8)、后置缺氧池(9)、二沉池(10)、反应池(22)、终沉池(23)和排放池(12),还公开了聚酰胺废水处理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处理系统运行效率高,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极大限度地减少了建设投资,降低运行费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处理工艺高效节能、易于管理、技术先进、稳妥可靠,可以确保聚酰胺废水的处理效果,可以妥善处理聚酰胺废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栅渣及污泥污染物,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酰胺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了一种聚酰胺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聚酰胺是一种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于纤维织物等产品的生产制造,在聚酰胺切片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聚酰胺废水,生产聚酰胺废水的成分主要是己内酰胺单体、二氧化钛和精对苯二甲酸等,使得废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总氮以及氨氮含量较高,生物降解困难,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需要进行处理达到环保部门规定的标准后才能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聚酰胺废水中的COD、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效率较低的缺点,提供了聚酰胺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聚酰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却塔、调节池、反应气浮池、水解酸化池、水解沉淀池、中间水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前置缺氧池、好氧池、后置缺氧池、二沉池、反应池、终沉池和排放池,还包括第二泵、第四泵和第五泵,水解酸化池的出口与水解沉淀池的进口连通,水解沉淀池的出口还通过第二泵与水解酸化池的进口连通,前置缺氧池的出口与好氧池的进口连通,好氧池的出口还通过第四泵与前置缺氧池连通,二沉池的出口还通过第五泵与好氧池的进口连通;还包括集泥池、叠螺脱水机和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与集泥池连通,集泥池与叠螺脱水机连通,反应气浮池、水解沉淀池和终沉池分别与集泥池连通,调节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前置缺氧池和二沉池分别与污泥浓缩池连通,叠螺脱水机还与调节池连通。作为优选,还包括事故池,事故池与调节池连通。作为优选,还包括废气处理装置,事故池、调节池、反应气浮池、水解酸化池、水解沉淀池、中间水池、前置缺氧池、好氧池和后置缺氧池分别与废气处理装置连通。聚酰胺废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聚酰胺废水经冷却塔冷却到40-50℃后进入调节池,不断搅拌,水力停留2-4d后,调节后的聚酰胺废水进入反应气浮池,反应气浮池中加入液碱、PAC和PAM以及营养剂,反应6-10h后生成浮渣和废水,浮渣输送至集泥池,废水经水解酸化池处理45-50h后输送至水解沉淀池,产生沉淀物和第一滤液,沉淀物输送至集泥池,第一滤液输送至水解酸化池后,再经过水解沉淀池输送至中间水池;(2)中间水池中加入液碱,第一滤液在中间水池处理0.5-1.5h后得到中水,中水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中反应3-4d后得到污泥和第二滤液,污泥经污泥浓缩池浓缩后输送到集泥池,污泥浓缩池中的污泥回流至前置缺氧池,第二滤液输送至前置缺氧池中,不断搅拌,反硝75-80h后,进入好氧池,好氧池中通入空气和液碱,硝化130-140h,污泥输送至前置缺氧池中,废水输送至后置缺氧池,后置缺氧池中添加有机碳源,反硝化20-30h后,废水进入二沉池;(3)在二沉池中水力停留1-3d后得到二沉物和第三滤液,二沉物输送至污泥浓缩池浓缩后在输送至集泥池,第三滤液进入反应池,反应池中加入PAM和活性炭,反应1-3h后,进入终沉池,水力停留1-2d后得到终沉物和出水,终沉物输送至集泥池,出水输送至排放池;(4)集泥池中的浮渣、沉淀物、污泥、二沉物和终沉物经叠螺脱水机脱水后得到含水量为75%-85%的绝干污泥,脱去的水输送至调节池,污泥浓缩机得到的水输送至调节池。作为优选,还包括步骤(5):事故废水输送至事故池,水力停留1-2d后,进入调节池。作为优选,还包括步骤(6):事故池、调节池、反应气浮池、水解酸化池、水解沉淀池、中间水池、前置缺氧池、好氧池和后置缺氧池中产生的废气经废气处理装置处理之后排放。作为优选,步骤(1)中,液碱为质量百分浓度为30-32%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液碱的添加量为每立方米水中添加2.0-2.5kg,PAC的添加量为每立方米水中添加0.1-0.2kg,PAM的添加量为每立方米水中添加0.003-0.007kg,营养剂为葡萄糖,营养剂的添加量为每立方米水中添加0.1-0.2kg。作为优选,步骤(2)中,中间水池和好氧池中的液碱均为质量百分浓度为30-32%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液碱的添加量为每立方米水中添加2.0-2.8g。作为优选,步骤(2)中,有机碳源为甲醇,有机碳源添加量为每立方米水中添加0.04-0.08kg。作为优选,步骤(3)中,反应池中活性炭的添加量为每立方米水中添加0.1-0.2kg,PAM的添加量为每立方米水中添加0.004-0.006kg。聚酰胺废水的特点是有机物浓度高,总氮高,可生化性较好。对此类高浓度易生化有机废水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进行厌氧处理,将易生化的有机物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分解为甲烷,该处理易于控制,操作管理较为方便,而且污泥负荷高、能耗小、污泥产量少,而且产生的甲烷是一种可回收能源。聚酰胺废水中氨氮几乎都以化合态存在,在经厌氧生物和好氧生物处理后,化合态氮最终会以氨氮的形式存在于水中,造成水中氨氮逐步升高的状况。常规物化处理法加药量大,运行费用高,本专利技术采用硝化处理法,利用聚酰胺废水中培养的氨化菌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再由硝化细菌将氨氮在好氧条件下转化为硝态氮,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经硝化处理后,有机氮全部转化为氨氮,再经好氧硝化处理后,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因出水指标对总氮也有较高的排放要求,因此还需对聚酰胺废水中的硝化氮做反硝化处理:反硝化菌在缺氧状态下,利用溶解性有机物将硝态氮、亚硝态氮转化为氮气排到大气中,从而去除总氮。本专利技术采用二级反硝化+好氧硝化处理,即前置缺氧池+好氧池+后置好氧池,适用于回流比大、总氮含量高的聚酰胺废水,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前置缺氧池+好氧池主要进行硝化-反硝化处理,在好氧池将氨氮降到个位数,通过回流,前置缺氧池进行反硝化处理将总氮去除掉80%以上,剩余的总氮进入后置缺氧池再进行反硝化处理,投加适量有机物作为反硝化菌的碳源,剩余的总氮在后置缺氧池内处理可以更容易达到排放标准。本专利技术采用物化污泥收集、生化污泥浓缩后再利用叠螺脱水机进行脱水压滤处理,叠螺脱水机自动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劳动强度小,可以将污泥含水率降到75%-85%。虽然带式压滤机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和劳动强度小的优点,带式压滤机压滤后污泥含水率一般在75%-85%之间,但带式压滤机的体积大,运输难,处置成本高。本发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处理系统运行效率高,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极大限度地减少了建设投资,降低运行费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可以去除有机物,将有机物分解为甲烷,前置缺氧池+好氧池+后置好氧池配合使用可以去除聚酰胺废水中90%以上的总氮和氨氮。本专利技术的处理工艺高效节能、易于管理、技术先进、稳妥可靠,可以确保聚酰胺废水的处理效果,聚酰胺废水经本专利技术的处理工艺处理后可以达到GB31571-2015的直接排放标准;同时。本专利技术的处理工艺可以妥善处理聚酰胺废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栅渣及污泥污染物,避免产生二次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连接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框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调节池、2—反应气浮池、3—水解酸化池、4—水解沉淀池、5—中间水池、6—上流式厌氧污泥床、7—前置缺氧池、8—好氧池、9—后置缺氧池、10—二沉池、11—冷却塔、12—排放池、14—第二泵、15—第三泵、16—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聚酰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却塔(11)、调节池(1)、反应气浮池(2)、水解酸化池(3)、水解沉淀池(4)、中间水池(5)、上流式厌氧污泥床(6)、前置缺氧池(7)、好氧池(8)、后置缺氧池(9)、二沉池(10)、反应池(22)、终沉池(23)和排放池(12),还包括第二泵(14)、第四泵(16)和第五泵(17),水解酸化池(3)的出口与水解沉淀池(4)的进口连通,水解沉淀池(4)的出口还通过第二泵(14)与水解酸化池(3)的进口连通,前置缺氧池(7)的出口与好氧池(8)的进口连通,好氧池(8)的出口还通过第四泵(16)与前置缺氧池(7)连通,二沉池(10)的出口还通过第五泵(17)与好氧池(8)的进口连通;还包括集泥池(24)、叠螺脱水机(25)和污泥浓缩池(27),污泥浓缩池(27)与集泥池(24)连通,集泥池(24)与叠螺脱水机(25)连通,反应气浮池(2)、水解沉淀池(4)和终沉池(23)分别与集泥池(24)连通,调节池(1)、上流式厌氧污泥床(6)、前置缺氧池(7)和二沉池(10)分别与污泥浓缩池(27)连通,叠螺脱水机(25)还与调节池(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聚酰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却塔(11)、调节池(1)、反应气浮池(2)、水解酸化池(3)、水解沉淀池(4)、中间水池(5)、上流式厌氧污泥床(6)、前置缺氧池(7)、好氧池(8)、后置缺氧池(9)、二沉池(10)、反应池(22)、终沉池(23)和排放池(12),还包括第二泵(14)、第四泵(16)和第五泵(17),水解酸化池(3)的出口与水解沉淀池(4)的进口连通,水解沉淀池(4)的出口还通过第二泵(14)与水解酸化池(3)的进口连通,前置缺氧池(7)的出口与好氧池(8)的进口连通,好氧池(8)的出口还通过第四泵(16)与前置缺氧池(7)连通,二沉池(10)的出口还通过第五泵(17)与好氧池(8)的进口连通;还包括集泥池(24)、叠螺脱水机(25)和污泥浓缩池(27),污泥浓缩池(27)与集泥池(24)连通,集泥池(24)与叠螺脱水机(25)连通,反应气浮池(2)、水解沉淀池(4)和终沉池(23)分别与集泥池(24)连通,调节池(1)、上流式厌氧污泥床(6)、前置缺氧池(7)和二沉池(10)分别与污泥浓缩池(27)连通,叠螺脱水机(25)还与调节池(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事故池(18),事故池(18)与调节池(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气处理装置(19),事故池(18)、调节池(1)、反应气浮池(2)、水解酸化池(3)、水解沉淀池(4)、中间水池(5)、前置缺氧池(7)、好氧池(8)和后置缺氧池(9)分别与废气处理装置(19)连通。4.基于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酰胺废水处理系统的聚酰胺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聚酰胺废水经冷却塔(11)冷却到40-60℃后进入调节池(1),不断搅拌,水力停留2-4d后,调节后的聚酰胺废水进入反应气浮池(2),反应气浮池(2)中加入液碱、PAC和PAM以及营养剂,反应6-10h后生成浮渣和废水,浮渣输送至集泥池(24),废水经水解酸化池(3)处理45-50h后输送至水解沉淀池(4),产生沉淀物和第一滤液,沉淀物输送至集泥池(24),第一滤液输送至水解酸化池(3)后,再经过水解沉淀池(4)输送至中间水池(5);(2)中间水池(5)中加入液碱,第一滤液在中间水池处理0.5-1.5h后得到中水,中水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6)中反应3-4d后得到污泥和第二滤液,污泥经污泥浓缩池(27)浓缩后输送到集泥池(24),污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周晓光余保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环耀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