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轨小车岔道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2536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轨小车岔道总成,包括主梁、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梁上的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框架上的第一活动框架、铰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框架上的第二活动框架,所述第一活动框架和第二活动框架上均设置有多个分段式输送轨道;所述第一固定框架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框架滑动的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二固定框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框架旋转的第二电动推杆。通过第一活动框架的滑动以及第二活动框架的旋转,实现轨道的对接与变轨,确保双轨小车输送线路的切换。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巧妙,定位精准,工艺流程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可靠,确保了双轨小车精准、安全、平稳的到达目的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轨小车岔道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输送系统的
,尤其涉及一种双轨小车岔道总成。
技术介绍
双轨小车是智能输送设备中常用到的一种牵引小车,其是输送设备行走的动力装置,采用摩擦驱动的方式独立运行在输送轨道上。随着智能输送行业的发展以及生产车间的多样化要求,双轨小车的输送线路需要根据工艺要求进行切换,以达到待转运的部件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目的,其中岔道总成是实现双轨小车切换线路的重要部件。目前,现有的双轨小车变轨技术往往是采用先平移再旋转的两个步骤来完成的,其工艺流程复杂,耗时较长,制造成本高,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尤其在双轨小车通过传统平移岔道以后,会面临一段弯轨与直轨变换轨迹两两交叉的情况,其造成小车的干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轨小车岔道总成,通过采用分段式轨道,并各自设置独立的驱动装置,实现了输送轨道的快速变换,确保双轨小车精准、安全、平稳的到达目的地,本结构巧妙,定位精准,工艺流程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可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轨小车岔道总成,包括主梁、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梁下端的第一固定框架、纵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框架上的第一活动框架,所述第一活动框架上设置有两弧形的第一弯轨与第二弯轨以及两根横向的第一直线轨道与第二直线轨道,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第一弯轨、第二直线轨道以及所述第二弯轨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框架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框架滑动的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固定框架的下方连接有第三弯轨,所述第一固定框架的一侧连接有第四弯轨;所述主梁的下端还连接有第二固定框架,所述第二固定框架上铰接有第二活动框架,所述第二活动框架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五弯轨和第三直线轨道,所述第二固定框架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框架旋转的第二电动推杆;所述主梁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框架的一端还设置有第六弯轨;所述第一弯轨、第二弯轨、第三弯轨、第四弯轨、第五弯轨、第六弯轨、第一直线轨道、第二直线轨道以及第三直线轨道均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所述第一弯轨、第四弯轨、第五弯轨以及第六弯轨形成一条连贯的弯曲岔道,所述第二弯轨和第三弯轨形成另一条连贯的弯曲岔道,两条所述的弯曲岔道用于双轨小车的线路切换。较佳的,所述第一固定框架与所述第一活动框架之间设置有滚轮和直线导轨,所述滚轮安装于所述第一活动框架的一端,且所述滚轮相抵于所述第一固定框架的滑槽内,所述直线导轨位于所述第一活动框架的另一端。采用所述滚轮与所述直线导轨相配合的方式,提高了所述第一活动框架的承载能力与运转稳定性。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框架的上下两端还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活动框架限位的调节装置,提高了所述第一活动框架的定位精度,确保轨道精准对接,使得双轨小车运行更平稳。进一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限位螺钉以及锁紧螺母,所述限位螺钉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框架上,所述锁紧螺母套于所述限位螺钉上。通过所述限位螺钉的旋入与旋出,实现所述第一活动框架起始位置的调节。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框架上还设置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五弯轨的一侧。使用过程中,所述阻挡件限制了所述第二活动框架的终点位置,确保所述第四弯轨、第五弯轨以及第六弯轨精准对接,使得双轨小车运行更平稳。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原理是: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活动框架和第二活动框架,所述第一活动框架采用纵向滑动的方式带动分段式轨道移动,所述第二活动框架采用旋转的方式带动分段式轨道旋转,从而实现轨道的对接与变轨,确保双轨小车输送线路的切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改变了原有双轨小车变轨技术的工艺流程,采用分段式轨道,并各自设置独立的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活动框架和第二活动框架同时动作,实现了输送轨道的快速变换,确保双轨小车精准、安全、平稳的到达目的地,提高了工作效率;(2)通过设置旋转的所述第二活动框架,并使所述第五弯轨处于直线输送轨道之间,避免了弯轨与直轨变换轨迹过程中两两交叉的现象,提高使用安全性;(3)通过设置所述调节装置和所述阻挡件,提高了轨道变换过程中的定位精度,减小分段轨道之间的间隙,确保双轨小车运行更平稳;(4)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弯曲岔道对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梁,2、第一固定框架,3、第一活动框架,4、第一弯轨,5、第二弯轨,6、第一直线轨道,7、第二直线轨道,8、第一电动推杆,9、第三弯轨,10、第四弯轨,11、第二固定框架,12、第二活动框架,13、第五弯轨,14、第三直线轨道,15、第二电动推杆,16、第六弯轨,17、滚轮,18、直线导轨,19、调节装置,191、限位螺钉,192、锁紧螺母,20、阻挡件,21、第一环形输送线路,22、双轨小车,23、第二环形输送线路,24、第一岔道总成,25、第二岔道总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一种双轨小车岔道总成,包括主梁1、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梁1下端的第一固定框架2、纵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框架2上的第一活动框架3,所述第一活动框架3上设置有两弧形的第一弯轨4与第二弯轨5以及两根横向的第一直线轨道6与第二直线轨道7,所述第一直线轨道6、第一弯轨4、第二直线轨道7以及所述第二弯轨5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框架2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框架3滑动的第一电动推杆8,所述第一固定框架2的下方连接有第三弯轨9,所述第一固定框架2的一侧连接有第四弯轨10;所述主梁1的下端还连接有第二固定框架11,所述第二固定框架11上铰接有第二活动框架12,所述第二活动框架12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五弯轨13和第三直线轨道14,所述第二固定框架11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框架12旋转的第二电动推杆15;所述主梁1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框架11的一端还设置有第六弯轨16;所述第一弯轨4、第二弯轨5、第三弯轨9、第四弯轨10、第五弯轨13、第六弯轨16、第一直线轨道6、第二直线轨道7以及第三直线轨道14均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所述第一弯轨4、第四弯轨10、第五弯轨13以及第六弯轨16形成一条连贯的弯曲岔道,所述第二弯轨5和第三弯轨9形成另一条连贯的弯曲岔道,两条所述的弯曲岔道用于双轨小车的线路切换。参照图2,所述第一固定框架2与所述第一活动框架3之间设置有滚轮17和直线导轨18,所述滚轮17安装于所述第一活动框架3的一端,且所述滚轮17相抵于所述第一固定框架2的滑槽内,所述直线导轨18位于所述第一活动框架3的另一端。通过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轨小车岔道总成,包括主梁、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梁下端的第一固定框架、纵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框架上的第一活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框架上设置有两弧形的第一弯轨与第二弯轨以及两根横向的第一直线轨道与第二直线轨道,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第一弯轨、第二直线轨道以及所述第二弯轨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框架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框架滑动的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固定框架的下方连接有第三弯轨,所述第一固定框架的一侧连接有第四弯轨;所述主梁的下端还连接有第二固定框架,所述第二固定框架上铰接有第二活动框架,所述第二活动框架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五弯轨和第三直线轨道,所述第二固定框架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框架旋转的第二电动推杆;所述主梁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框架的一端还设置有第六弯轨;所述第一弯轨、第二弯轨、第三弯轨、第四弯轨、第五弯轨、第六弯轨、第一直线轨道、第二直线轨道以及第三直线轨道均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所述第一弯轨、第四弯轨、第五弯轨以及第六弯轨形成一条连贯的弯曲岔道,所述第二弯轨和第三弯轨形成另一条连贯的弯曲岔道,两条所述的弯曲岔道用于双轨小车的线路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轨小车岔道总成,包括主梁、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梁下端的第一固定框架、纵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框架上的第一活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框架上设置有两弧形的第一弯轨与第二弯轨以及两根横向的第一直线轨道与第二直线轨道,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第一弯轨、第二直线轨道以及所述第二弯轨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框架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框架滑动的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固定框架的下方连接有第三弯轨,所述第一固定框架的一侧连接有第四弯轨;所述主梁的下端还连接有第二固定框架,所述第二固定框架上铰接有第二活动框架,所述第二活动框架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五弯轨和第三直线轨道,所述第二固定框架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框架旋转的第二电动推杆;所述主梁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框架的一端还设置有第六弯轨;所述第一弯轨、第二弯轨、第三弯轨、第四弯轨、第五弯轨、第六弯轨、第一直线轨道、第二直线轨道以及第三直线轨道均处于同一水平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曾润杨志祥陈敬鳌
申请(专利权)人:黄石市中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