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建洪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1520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炭炉,包括内炉、外炉及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取组合的方式,在内炉外部增加了一个外炉,外炉可以起到隔热保温、防止炭火飞溅的作用,可以提高炭炉的热效率以及使用的安全性。传统炭炉多为红泥、陶土、铸铁等材料制作的,制成的炭炉体积较大且较为笨重,搬动起来较为困难,这给人们户外出行旅游携带带来不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炭炉使用不便,体积大,重量沉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小巧耐用,能够轻易的移动取用,具有重量轻,体积小,节省占用空间,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A combined carbon stov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mbined carbon furnace, which comprises an inner furnace, an outer furnace and a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a combined way, and adds an external furnace outside the inner furnace. The external furnace can play the role of heat insulation and heat preservation, prevent the spatter of charcoal fire, and improve the thermal efficiency of the charcoal furnace and the safety of its use. The traditional carbon stoves are mostly made of red mud, clay, cast iron and other materials. The carbon stoves are bulky and bulky and difficult to move, which brings inconvenience for people to travel outdoors.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convenient use, large volume and heavy weight of the carbon stove. The utility model is compact and durable, can be easily moved and use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weight, small volume, saving occupied space and long service life, and has high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炭炉
本技术涉及炭炉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炭炉。
技术介绍
炭炉是一种烧木炭的炉子,主要用于如在酒馆等餐饮店和家庭的烹调,或者在野炊等户外烹调时使用炭火加热水或者食物。目前市面上售卖的传统炭炉多为红泥、陶土、铸铁等材料制作的,制成的炭炉体积较大且较为笨重,搬动起来较为困难,这给人们户外出行旅游携带带来不便。同时传统的炭炉的木炭使用量大,使用过程中造成大量炭火飞溅。对于传统的炭炉还需要在隔炭网位置设计卡点,在结构设计上增加了难度。市面上售卖的炭炉多为单炉,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易于安装和拆卸,也不便于清洗,搬挪移动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携带轻便的尺寸最小的轻巧实用型组合炭炉,同时易于拆装和清洗,防止风直吹炭火,减少炭火飞溅,提高使用安全性和环保性的组合炭炉。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炭炉,其包括内炉、外炉、支架及炉架,其中内炉设置在外炉的内部,其底部通过支架与外炉连接,炉架设置在外炉顶部。所述的内炉包括:隔炭网和内炉通风口;隔炭网放置在内炉的中部,内炉通风口设置在内炉的隔炭网下方。所述外炉包括:卡扣和外炉通风口,外炉通风口设置在外炉的中下部,与内炉通风口的位置相对应;把手设置在外炉的外部;支架设在外炉内的底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外炉内壁上还设置有卡扣,内炉外壁上还设置有插扣,卡扣与插扣相互配合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插扣设在内炉外部的中上方,内炉外部均匀分布有4-6个;所述的卡扣设置在外炉内壁的中上部,外炉内部均匀分布有4-6个,卡扣的位置与插扣的位置相对应。插扣和卡扣可以起到固定内炉的作用,防止内炉晃动,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外炉上设置有中空卡环,卡环包括网状和片状,卡环设在组合炭炉的插扣及卡扣的位置,位于组合炭炉的中上方,夹在内炉与外炉之间,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时可以防止异物掉落入内炉与外炉之间的缝隙,进一步的片状卡环还可以隔绝空气从内炉与外炉的空隙通过,使空气从外炉通风口直接进入内炉,提高木炭的燃烧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内炉的为圆锥形;所述的内炉的尺寸,其底部直径为6.0-13.0厘米,其顶部直径为8.0-15.0厘米,其高度为9.0-18.0厘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隔炭网与圆锥形内炉匹配,卡在内炉的中间部位。隔炭网的设立可以让木炭燃烧后的炭灰落到炭炉的底部,保证木炭不被炭灰覆盖,提高木炭燃烧的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架包括顶部支撑件和支脚。顶部支撑件下设有四个支脚,内炉通过支架与外炉连接,起支撑固定作用,支脚高度为1.5-4.0厘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顶部支撑件为实心圆环或网状圆面。顶部支撑件直径为5.0-17.0厘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内炉通风口位于内炉隔炭网下方,其特征为腰形孔,长度为3.0-6.0厘米,高度为1.5-3.5厘米。内炉通风口的设立在隔炭网的下方可以使炭炉内的空气进气量充足,保证木炭的充分燃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外炉通风口设在与内炉通风口相对应的位置,其特征为圆形、椭圆形或腰形孔,长度为3.5-8.0厘米,高度为2.0-6.5厘米。外炉通风口的设立可以是空气顺利进入炭炉内部以促进木炭的燃烧,同时外炉通风口旋转到其他角度,防止风直接吹入炭炉内部,以达到保温防风的作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外炉为圆锥形,外炉的尺寸:其底部直径为7.0-19.0厘米,其顶部直径为9.0-23.0厘米,其高度为11.0-30.0厘米。外炉的尺寸略大于内炉,套在内炉的外部,内炉通过支架及插扣卡扣与外炉连接。外炉的设立可以防止炭炉工作时发生的炭火飞溅,可以有效防止使用这烧伤烫伤,防止风直吹炭火,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并且外炉可以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提高炭炉的热利用率,减少木炭的使用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把手设在外炉的外部,把手上部短,底部长,把手向外炉倾斜,形成杯状。所述把手还可以是圆弧状,外炉上延伸出两个平行杆,平行杆通过圆弧进行连接,形成杯状。把手的设立便于使用者移动或取用炭炉,避免手部与炭炉直接接触,防止烫伤。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炉架包括炉圈和支架条,炉圈为锥形圆环,炉圈尺寸为:顶部直径为11.0-26.0厘米,底部直径为7.0-17.0厘米,高度为1.0-3.0厘米;支架条顶部为锯齿状,竖状贴合在炉圈的内部,支架条为若干个(比如3~6个),均匀分布在炉圈上面。炉架的设立可以让气流能够顺利从炭炉内部流出,与通风口进入的空气形成一个循环,促进热量的传递以及木炭的燃烧,提高使用的效率。锯齿状的支架条克以增加炉架与炉子之间的摩擦力,增加稳定性,防止炉子产生移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内炉、外炉及支架的材质均为不锈钢、铝合金或者铜,组合炭炉重量为320~480克。使用不锈钢或者铜作为组合炭炉的主材质,可以使得炭炉的整体结构得到优化,重量大大减轻,制作简单,携带方便,同时拆卸简易,清洗方便,节省占用空间,使用寿命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炭炉使用不便,体积大,重量沉的特点,本技术小巧耐用,能够轻易的移动取用,具有重量轻,体积小,节省占用空间,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实用性。2.本技术采取组合的方式,在内炉外部增加了一个外炉,外炉可以起到隔热保温,防止风直吹炭火,防止炭火飞溅的作用,可以提高炭炉的热效率以及使用的安全性。3.本技术在内炉与外炉之间设立了插扣卡扣、卡环及支架,可以增加内炉与外炉的稳定性,防止内炉在使用或者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4.本技术在外炉上设置有把手,把手的设立便于使用者移动或取用炭炉,避免手部与炭炉直接接触,防止烫伤,提高使用的安全性5.本技术的炭炉可以有效提高温度,起到了良好的保温导热作用,可以使木炭的使用量减少,提高了节能环保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组合炭炉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一种组合炭炉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一种组合炭炉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一种组合炭炉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一种组合炭炉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内炉,2.隔炭网,3.内炉通风口,4插扣,5.外炉,6.卡扣,7.外炉通风口,8.支架,9.把手,10.中空卡环,11.顶部支撑件,12.支脚,13炉架,14支架条,15.片状卡环,16.网状卡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组合炭(图2所示)包括内炉1、外炉5、支架8及炉架13,其中内炉设置在外炉的内部,其底部通过支架8与外炉5连接,炉架13设置在外炉顶部。所述内炉1包括:隔炭网2和内炉通风口3;隔炭网2放置在内炉1的中部,内炉通风口3设置在内炉1的隔炭网2下方;所述外炉5包括:外炉通风口7和把手9,外炉通风口7设置在外炉5的中下部,与内炉通风口3的位置相对应,内炉通风口3与外炉通风口7的形状均为腰型孔;把手4设置在外炉5的外部,把手4上部短,底部长,把手4向外炉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炉(1)、外炉(5)、支架(8)及炉架(13);所述的内炉(1)设置在外炉(5)的内部,其底部通过支架(8)与外炉(5)支撑连接;所述炉架(13)设置在外炉(5)顶部;所述内炉(1)包括:隔炭网(2)和内炉通风口(3);隔炭网(2)放置在内炉(1)的中部,内炉通风口(3)设置在内炉(1)的隔炭网(2)下方;所述外炉(5)包括:外炉通风口(7)和把手(9),外炉通风口(7)设置在外炉(5)的中下部,与内炉通风口(3)的位置相对应;把手(9)设置在外炉(5)的外部;支架(8)设在外炉(5)内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炉(1)、外炉(5)、支架(8)及炉架(13);所述的内炉(1)设置在外炉(5)的内部,其底部通过支架(8)与外炉(5)支撑连接;所述炉架(13)设置在外炉(5)顶部;所述内炉(1)包括:隔炭网(2)和内炉通风口(3);隔炭网(2)放置在内炉(1)的中部,内炉通风口(3)设置在内炉(1)的隔炭网(2)下方;所述外炉(5)包括:外炉通风口(7)和把手(9),外炉通风口(7)设置在外炉(5)的中下部,与内炉通风口(3)的位置相对应;把手(9)设置在外炉(5)的外部;支架(8)设在外炉(5)内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炭炉,其特征在于:外炉(5)内壁上还设置有卡扣(6),内炉外壁上还设置有插扣(4),卡扣(6)与插扣(4)相互配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扣(4)设在内炉(1)外部的中上方,内炉(1)外部均匀分布有4-6个;所述的卡扣(6)设置在外炉(5)内壁的中上部,外炉(5)内部均匀分布有4-6个,卡扣(6)的位置与插扣(4)的位置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炭炉,其特征在于:外炉(5)内设置有中空卡环(10),卡环(10)为网状或片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炉(1)的为圆锥形,其尺寸底部直径为6.0-15.0厘米,其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建洪梁释铭
申请(专利权)人:梁建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