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转式混匀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942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转式混匀机构,包括机架、流转机构及混匀机构;所述的流转机构包括转移盘,所述的转移盘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用于放置液体容器的通孔;所述的混匀机构包括驱动部和混匀部,所述的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的混匀部转动;所述的混匀部的上端面设有供所述的液体容器通过的通道,所述的通道位于所述的转移盘上的通孔的下方。该流转式混匀机构运行过程较稳定,不会将样品和试剂甩到管壁上,与试管接触时也不会撞到试管,混匀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转式混匀机构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流转式混匀机构。
技术介绍
在体外诊断行业中,为了让样品与试剂之间能够充分反应,混匀步骤显得至关重要,在体外诊断仪器中,通常采用桨式搅拌机构,即直接将搅拌桨置于反应管中对试剂与样品进行搅拌,同时为避免造成携带污染,在搅拌之前须对搅拌桨进行充分清洗;此种传统的搅拌方式,搅拌结构复杂,需要较大的搅拌设备安装空间,成本较高,此外还需要大量的清洗工作造成了材料和人力的浪费。专利公告号为CN206253081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混匀装置,包括电机安装座、电机、偏心混匀升降管、升降轴、升降导向销。所述的电机轴向安装于电机安装座内,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升降轴,升降轴上设置有升降导向销,偏心混匀升降管上设有导向槽,导向槽位于偏心混匀升降管的侧壁上,并呈螺旋形延伸,所述的升降导向销套合于导向槽内,并能沿着导向槽滑动。偏心混匀升降管的上端面设置有能盛放反应管的偏心槽。此种非接触式混匀装置无需对搅拌装置进行清洗,降低成本,减小安装空间,但仍存在以下缺陷: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将偏心混匀升降管甩上去需要很高的转速,而在混匀的过程中,偏心混匀升降管转速太大容易将样品和试剂甩到管壁上;有的时候偏心混匀升降管甩上去的时候也容易撞到试管,影响混匀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流转式混匀机构,该流转式混匀机构运行过程较稳定,不会将样品和试剂甩到管壁上,与试管接触时也不会撞到试管,混匀效果较好。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流转式混匀机构,包括机架、流转机构及混匀机构;所述的流转机构包括转移盘,所述的转移盘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用于放置液体容器的通孔;所述的混匀机构包括驱动部和混匀部,所述的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的混匀部转动;所述的混匀部的上端面设有供所述的液体容器通过的通道,所述的通道位于所述的转移盘上的通孔的下方。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的流转式混匀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技术的流转式混匀机构的混匀部的上端面设有供所述的液体容器通过的通道,通道位于所述的转移盘上的通孔的下方,转动转移盘,转移盘上的液体容器就能进入所述的通道内,当液体容器的中心轴与所述的混匀部的中心轴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即液体容器处于偏心位置,驱动器驱动混匀部转动就能带动液体容器的下端做偏心运动,从而到达混匀液体容器内液体的效果。该混匀机构运行过程较稳定,不会将样品和试剂甩到管壁上,与试管接触时也不会撞到试管,混匀效果较好。作为改进,所述的混匀机构还包括支撑部,所述的驱动部连接在所述的支撑部上,所述的混匀部连接在所述的驱动部上。采用此种结构后,混匀机构安装较方便,只要将支撑部安装在需要安装的位置便可。作为改进,所述的混匀部和支撑部之间设有用于检测混匀部位置的位置检测机构。采用此种结构后,所述的位置检测机构能检测混匀部通道所处的位置。作为改进,所述的混匀部和支撑部之间通过光电检测器及检测片来检测混匀部的位置;所述的光电检测器上设有供所述的检测片通过的检测槽。结构简单,检测方便。作为改进,所述的光电检测器设于所述的支撑部上,所述的检测片设于所述的混匀部的外侧壁上。作为改进,所述的光电检测器设于所述的混匀部的外侧壁上,所述的检测片设于所述的支撑部上。作为改进,所述的混匀部的上端面设有两端开口的凹槽,所述的凹槽为所述的通道;所述的凹槽的中心在所述的混匀部的中心轴上。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作为改进,所述的混匀部的上端面设有两个凸柱,两个凸柱之间形成所述的通道,所述的通道的中心在所述的混匀部的中心轴上。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作为改进,所述的流转机构还包括驱动器,所述的转移盘连接在所述的驱动器的转轴上,所述的驱动器安装在所述的机架上,所述的混匀机构也安装在所述的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的转移盘的下侧。采用此种结构后,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转式混匀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流转式混匀机构的混匀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流转式混匀机构的混匀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流转式混匀机构的混匀机构的第一检测片、第二检测片和混匀部三者的关系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流转式混匀机构的混匀机构和流转机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传统的混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流转式混匀机构的混匀机构处于混匀状态的参考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流转式混匀机构的液体容器处于混匀机构的通道内的参考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流转式混匀机构的混匀部、液体容器和其运动轨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所示:1、机架,2、流转机构,201、转移盘,202、通孔,3、混匀机构,301、驱动部,302、混匀部,303、支撑部,304、光电检测器,305、第一检测片,306、第二检测片,307、凹槽(通道),308、检测槽,4、液体容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流转式混匀机构,包括机架1、流转机构2及混匀机构3;所述的流转机构2包括驱动器及转移盘201,所述的转移盘201连接在所述的驱动器的转轴上,所述的驱动器安装在所述的机架1上。所述的混匀机构3也安装在所述的机架1上且位于所述的转移盘201的下侧。所述的转移盘201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用于放置液体容器的通孔202;所述的混匀机构3包括驱动部301和混匀部302,所述的驱动部301用于驱动所述的混匀部302转动,所述的驱动部301为步进电机;所述的混匀部302为柱状结构,所述的混匀部302连接在所述的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的混匀部302与所述的输出轴同轴线。所述的混匀部302的上端面设有供所述的液体容器4通过的通道307,所述的通道307位于所述的转移盘201上的通孔202的下方。所述的混匀机构3还包括支撑部303,所述的驱动部301连接在所述的支撑部303上,所述的混匀部302连接在所述的驱动部301上。所述的支撑部303连接在所述的机架1上。所述的混匀部302和支撑部303之间设有用于检测混匀部302位置的位置检测机构。所述的混匀部302和支撑部303之间通过光电检测器304及检测片来检测混匀部302的位置;所述的光电检测器304上设有供所述的检测片通过的检测槽308。所述的光电检测304设于所述的支撑部303上,所述的检测片设于所述的混匀部302的外侧壁上。另一实施方案,所述的光电检测器304设于所述的混匀部302的外侧壁上,所述的检测片设于所述的支撑部303上。所述的混匀部302的上端面设有两端开口的凹槽307,所述的凹槽307为所述的通道;所述的凹槽307的中心在所述的混匀部302的中心轴上。另一实施方案,所述的混匀部的上端面设有两个凸柱,两个凸柱之间形成所述的通道,所述的通道的中心在所述的混匀部的中心轴上。如图7所示,本技术流转式混匀机构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驱动器控制流转机构的转移盘201转动设定的行程,安装在转移盘201上的液体容器4从转移盘201下侧的混匀机构3的混匀部302的通道307的一端进入所述的通道内,液体容器4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转式混匀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流转机构及混匀机构;所述的流转机构包括转移盘,所述的转移盘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用于放置液体容器的通孔;所述的混匀机构包括驱动部和混匀部,所述的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的混匀部转动;所述的混匀部的上端面设有供所述的液体容器通过的通道,所述的通道位于所述的转移盘上的通孔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转式混匀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流转机构及混匀机构;所述的流转机构包括转移盘,所述的转移盘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用于放置液体容器的通孔;所述的混匀机构包括驱动部和混匀部,所述的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的混匀部转动;所述的混匀部的上端面设有供所述的液体容器通过的通道,所述的通道位于所述的转移盘上的通孔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转式混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匀机构还包括支撑部,所述的驱动部连接在所述的支撑部上,所述的混匀部连接在所述的驱动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转式混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匀部和支撑部之间设有用于检测混匀部位置的位置检测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转式混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匀部和支撑部之间通过光电检测器及检测片来检测混匀部的位置;所述的光电检测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继华魏蒙亮肖尚清伍晓辉熊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美康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