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总成的工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9320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总成的工装结构,包括基座主体;安装座总成的一端固定于基座主体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悬架系统的第一安装调节孔;悬架系统柔性工装的一端活动的安装于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之中任一个第一调节支架;悬架系统基准工装与悬架系统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另一端固定;悬架系统柔性工装通过第一调节支架活动的安装于任一个第一安装调节孔之中,实现架系统柔性工装在三维坐标系X、Y和Z三个方向中至少有一个方向的长度和/或角度可调,使得悬架系统基准工装的位置发生变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工装位置灵活调节,满足汽车上对应部件不同尺寸及不同位置的安装要求,还能实现多个工装集成,具有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总成的工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总成的工装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总成有纵置及横置之分,并且由于不同的发动机及变速器,其悬置点位置及结构尺寸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汽车总成试验台具有较大的适用性,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及结构尺寸的总成。然而,现有的汽车总成试验台适用性较差,一方面由于工装缺乏分级,不能调节,一旦位置发生变动时,就会导致汽车对应的工装部件安装不了;另一方面,存在安装工装唯一、不同项目不通用等问题,使用时存在较大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总成的工装结构,能实现工装位置灵活调节,满足汽车上对应部件不同尺寸及不同位置的安装要求,还能实现多个工装集成,具有通用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总成的工装结构,包括基座主体、安装座总成、悬架系统柔性工装和悬架系统基准工装;其中,所述安装座总成固定于所述基座主体上,且其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悬架系统的第一安装调节孔;所述悬架系统柔性工装上设有一端活动的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总成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之其中任一个上的第一调节支架;所述悬架系统基准工装与所述悬架系统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另一端相固定;其中,所述悬架系统柔性工装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支架活动的安装于所述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之其中任一个上,实现所述悬架系统柔性工装在三维坐标系X、Y和Z三个方向之中至少有一个方向的长度和/或角度可调,使得所述悬架系统基准工装的位置发生变化。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以行列式矩阵方式排列。其中,所述悬架系统基准工装包括副车架基准工装;所述悬架系统柔性工装包括副车架柔性工装;所述安装座总成包括副车架总成;其中,所述副车架基准工装包括副车架左基准工装、副车架横向基准工装和副车架右基准工装;所述副车架柔性工装包括均设有第一调节支架的副车架左前柔性工装、副车架左后柔性工装、副车架中右柔性工装、副车架中左柔性工装、副车架右后柔性工装和副车架右前柔性工装;所述副车架总成上分别形成有对应副车架左前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副车架左后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副车架中右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副车架中左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副车架右后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和副车架右前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其中,所述副车架左基准工装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主体上,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副车架左前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一端及所述副车架左后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一端相固定;所述副车架横向基准工装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副车架左基准工装及所述副车架右基准工装的中部位置,且中间部位与所述副车架中右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一端及所述副车架中左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一端相固定;所述副车架右基准工装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主体上,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副车架右后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一端及所述副车架右前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一端相固定;所述副车架左前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另一端、副车架左后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另一端、副车架中右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另一端、副车架中左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另一端、副车架右后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另一端及副车架右前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另一端均活动的安装于各自对应所述副车架总成上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之其中任一个上。其中,所述悬架系统基准工装还包括左前滑柱基准工装和右前滑柱基准工装;所述悬架系统柔性工装还包括均设有第一调节支架的左前滑柱柔性工装和右前滑柱柔性工装;所述安装座总成还包括均分别固定于所述副车架总成两端上的左前滑柱总成和右前滑柱总成,且所述左前滑柱总成上形成有对应所述左前滑柱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所述右前滑柱总成上形成有对应所述右前滑柱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其中,所述左前滑柱基准工装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主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左前滑柱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一端相固定;所述右前滑柱基准工装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主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右前滑柱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一端相固定;所述左前滑柱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另一端活动的安装于所述左前滑柱总成上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之其中任一个上;所述右前滑柱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另一端活动的安装于所述右前滑柱总成上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之其中任一个上。其中,所述用于汽车总成的工装结构还包括:转向系统柔性工装和转向系统基准工装;其中,所述安装座总成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转向系统的第二安装调节孔;所述转向系统柔性工装上设有一端活动的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总成的多个第二安装调节孔之其中任一个上的第二调节支架;所述转向系统基准工装与所述转向系统柔性工装的第二调节支架的另一端相固定;其中,所述转向系统柔性工装通过所述第二调节支架活动的安装于所述多个第二安装调节孔之其中任一个上,实现所述转向系统柔性工装在三维坐标系X、Y和Z三个方向之中至少有一个方向的长度和/或角度可调,使得所述转向系统基准工装的位置发生变化。其中,所述多个第二安装调节孔以行列式矩阵方式排列。其中,所述转向系统基准工装包括转向管柱基准工装;所述转向系统柔性工装包括设有第二调节支架的转向管柱柔性工装;所述安装座总成还包括设有多个第二安装调节孔的转向管柱总成;其中,所述转向管柱基准工装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主体上,另一端与所述转向管柱柔性工装的第二调节支架的一端相固定;所述转向管柱柔性工装的第二调节支架的另一端活动的安装于所述转向管柱总成的多个第二安装调节孔之其中任一个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用于汽车总成的工装结构,包括基座主体、安装座总成、转向系统柔性工装和转向系统基准工装;其中,所述安装座总成固定于所述基座主体上,且其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转向系统的第二安装调节孔;所述转向系统柔性工装上设有一端活动的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总成的多个第二安装调节孔之其中任一个上的第二调节支架;所述转向系统基准工装与所述转向系统柔性工装的第二调节支架的另一端相固定;其中,所述转向系统柔性工装通过所述第二调节支架活动的安装于所述多个第二安装调节孔之其中任一个上,实现所述转向系统柔性工装在三维坐标系X、Y和Z三个方向之中至少有一个方向的长度和/或角度可调,使得所述转向系统基准工装的位置发生变化。其中,所述转向系统基准工装包括转向管柱基准工装;所述转向系统柔性工装包括设有第二调节支架的转向管柱柔性工装;所述安装座总成还包括设有多个第二安装调节孔的转向管柱总成;其中,所述转向管柱基准工装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主体上,另一端与所述转向管柱柔性工装的第二调节支架的一端相固定;所述转向管柱柔性工装的第二调节支架的另一端活动的安装于所述转向管柱总成的多个第二安装调节孔之其中任一个上;其中,所述多个第二安装调节孔以行列式矩阵方式排列。其中,所述用于汽车总成的工装结构还包括:悬架系统柔性工装和悬架系统基准工装;其中,所述安装座总成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悬架系统的第一安装调节孔;所述悬架系统柔性工装上设有一端活动的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总成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之其中任一个上的第一调节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总成的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主体、安装座总成、悬架系统柔性工装和悬架系统基准工装;其中,所述安装座总成固定于所述基座主体上,且其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悬架系统的第一安装调节孔;所述悬架系统柔性工装上设有一端活动的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总成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之其中任一个上的第一调节支架;所述悬架系统基准工装与所述悬架系统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另一端相固定;其中,所述悬架系统柔性工装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支架活动的安装于所述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之其中任一个上,实现所述悬架系统柔性工装在三维坐标系X、Y和Z三个方向之中至少有一个方向的长度和/或角度可调,使得所述悬架系统基准工装的位置发生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总成的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主体、安装座总成、悬架系统柔性工装和悬架系统基准工装;其中,所述安装座总成固定于所述基座主体上,且其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悬架系统的第一安装调节孔;所述悬架系统柔性工装上设有一端活动的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总成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之其中任一个上的第一调节支架;所述悬架系统基准工装与所述悬架系统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另一端相固定;其中,所述悬架系统柔性工装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支架活动的安装于所述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之其中任一个上,实现所述悬架系统柔性工装在三维坐标系X、Y和Z三个方向之中至少有一个方向的长度和/或角度可调,使得所述悬架系统基准工装的位置发生变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总成的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以行列式矩阵方式排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总成的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系统基准工装包括副车架基准工装;所述悬架系统柔性工装包括副车架柔性工装;所述安装座总成包括副车架总成;其中,所述副车架基准工装包括副车架左基准工装、副车架横向基准工装和副车架右基准工装;所述副车架柔性工装包括均设有第一调节支架的副车架左前柔性工装、副车架左后柔性工装、副车架中右柔性工装、副车架中左柔性工装、副车架右后柔性工装和副车架右前柔性工装;所述副车架总成上分别形成有对应副车架左前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副车架左后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副车架中右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副车架中左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副车架右后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和副车架右前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其中,所述副车架左基准工装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主体上,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副车架左前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一端及所述副车架左后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一端相固定;所述副车架横向基准工装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副车架左基准工装及所述副车架右基准工装的中部位置,且中间部位与所述副车架中右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一端及所述副车架中左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一端相固定;所述副车架右基准工装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主体上,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副车架右后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一端及所述副车架右前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一端相固定;所述副车架左前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另一端、副车架左后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另一端、副车架中右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另一端、副车架中左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另一端、副车架右后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另一端及副车架右前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另一端均活动的安装于各自对应所述副车架总成上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之其中任一个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汽车总成的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系统基准工装还包括左前滑柱基准工装和右前滑柱基准工装;所述悬架系统柔性工装还包括均设有第一调节支架的左前滑柱柔性工装和右前滑柱柔性工装;所述安装座总成还包括均分别固定于所述副车架总成两端上的左前滑柱总成和右前滑柱总成,且所述左前滑柱总成上形成有对应所述左前滑柱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所述右前滑柱总成上形成有对应所述右前滑柱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多个第一安装调节孔;其中,所述左前滑柱基准工装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主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左前滑柱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一端相固定;所述右前滑柱基准工装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主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右前滑柱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一端相固定;所述左前滑柱柔性工装的第一调节支架的另一端活动的安装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克波李沐恒卢洪雨柯常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