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式气体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930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式气体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壳体的换热空腔包括上部热侧气体空腔和下部冷侧介质空腔,换热器壳体顶部设有热侧气体进口和冷凝气体出口,上部热侧气体空腔中设有换热管束,换热管束两端分别与热侧气体进口、冷凝气体出口密闭连通;换热器壳体前端密封设有带有前端管箱的前端板,前端管箱上安装有冷侧介质进口和冷侧介质出口,冷侧介质进口与冷侧介质出口通过冷侧介质换热管道相连通;换热器壳体后端密封设有带有后端管箱的后端板,后端管箱具有竖向储水腔,后端管箱侧部设有液位计,后端管箱底部设有排污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布置更加合理,提高了换热效率,能够回收更多余热,在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式气体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管式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管式气体换热器。
技术介绍
管式气体换热器(翅片管)是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经常被用于工业废烟气系统中的余热回收利用、中央空调的暖风冷风系统、工业炉产生的高温废尾气的余热回收利用等,以及各种加热炉排放的冷却空气预热的利用,具有节能降耗的实际意义。现有管式气体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不理想,回收预热效率较低,换热后的冷凝气液混合物也无法进行分离,往往都是直接排放,从而导致环境污染;由于其结构不合理,导致出现故障后对壳体内部维修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式气体换热器,可以进行热侧气体换热后的气液分离,能够实现分离后的气体或液体的单独储存及处理;其结构布置更加合理,提高了换热效率,能够回收更多余热,在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更加便捷。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管式气体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具有换热空腔,所述换热器壳体的换热空腔从上至下依次为上部热侧气体空腔和下部冷侧介质空腔,所述换热器壳体顶部设有与换热空腔相连通的热侧气体进口和冷凝气体出口,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上部热侧气体空腔中设有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束的进口端部与热侧气体进口密闭连通,所述换热管束的出口端与冷凝气体出口密闭连通;所述换热器壳体前端密封设有前端板,所述前端板上安装有前端管箱,所述前端管箱上安装有与下部冷侧介质空腔相连通的冷侧介质进口和冷侧介质出口,所述冷侧介质进口与冷侧介质出口通过冷侧介质换热管道相连通,所述冷侧介质换热管道沿着换热器壳体的下部冷侧介质空腔长度方向往复设置;所述换热器壳体后端密封设有后端板,所述后端板上安装有后端管箱,所述后端管箱具有与上部热侧气体空腔相连通的竖向储水腔,所述后端管箱侧部上设有用于测量竖向储水腔中储水水位的液位计,所述后端管箱底部设有与竖向储水腔相连通的排污口。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上部热侧气体空腔中设有与冷凝气体出口相对应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于换热管束与冷凝气体出口之间。作为优选,所述换热器壳体的换热空腔中部连接设有分程隔板,所述分程隔板将换热器壳体的换热空腔分隔成上部热侧气体空腔和下部冷侧介质空腔。为了便于换热器壳体的换热空腔中的各个设备从中移动抽出,所述换热器壳体内壁设有与分程隔板边缘相对应的滑槽,所述换热器壳体的换热空腔底部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换热管束、分程隔板、冷侧介质换热管道分别可拆卸式固定于支撑架上,这样通过抽动支撑架在滑轨上滑动将换热空腔中的各个设备抽出,可以大大方便维修操作,提高了维修效率。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管束由若干组翅片管组成,相邻两组翅片管之间设有波浪形管间隔片。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管束的相邻两组翅片管之间的间隙距离为5~20mm。作为优选,所述换热器壳体前端与前端板通过O型圈密封条密封连接,所述换热器壳体后端与后端板通过A型密封条密封连接,所述前端管箱与前端板之间通过O型圈密封条密封连接,所述后端管箱与后端板通过A型密封条密封连接。作为优选,所述A型密封条由304密封条材质制造而成,所述O型圈密封条由304密封条材质制造而成。作为优选,所述热侧气体进口与换热管束之间连接有过滤网。作为优选,所述分程隔板底部设有加强筋,所述换热器壳体底部安装有若干个鞍座。本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可以进行热侧气体换热后的气液分离,能够实现分离后的气体或液体的单独储存及处理;其结构布置更加合理,提高了换热效率,能够回收更多余热,在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更加便捷。(2)本技术的换热管束、分程隔板、冷侧介质换热管道可以被活动抽出来的,可以单独清洗换热管束的翅片管以及冷侧介质换热管道,也可以进行全方位清洗,清洗效果更加显著。在设备进行维修时,在外部空间维修与设备内部维修相比,要方便很多;而且,可以检修维护到换热器壳体内部检修不到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右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前端管箱,2-前端板,3-换热器壳体,4-换热管束,5-后端管箱,6-后端板,7-液位计,8-鞍座,9-排污口,10-旋涡除沫器,11-气液分离器,12-热侧气体进口,13-冷凝气体出口,14-冷侧介质进口,15-冷侧介质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管式气体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3,换热器壳体3具有换热空腔,换热器壳体3的换热空腔从上至下依次为上部热侧气体空腔和下部冷侧介质空腔,换热器壳体3顶部设有与换热空腔相连通的热侧气体进口12和冷凝气体出口13,换热器壳体3的上部热侧气体空腔中设有换热管束4,换热管束4的进口端部与热侧气体进口12密闭连通,换热管束4的出口端与冷凝气体出口13密闭连通。换热器壳体3前端密封设有前端板2,前端板2上安装有前端管箱1,前端管箱1上安装有与下部冷侧介质空腔相连通的冷侧介质进口14和冷侧介质出口15,冷侧介质进口14与冷侧介质出口15通过冷侧介质换热管道相连通,冷侧介质换热管道沿着换热器壳体3的下部冷侧介质空腔长度方向往复设置。换热器壳体3后端密封设有后端板6,后端板6上安装有后端管箱5,后端管箱5具有与上部热侧气体空腔相连通的竖向储水腔,后端管箱5侧部上设有用于测量竖向储水腔中储水水位的液位计7,可以便于监测热侧气体(含水蒸气)冷凝后产生的水量大小,在后端管箱5侧部上安装了液位计7,随时监测水位的高低,便于及时排放,保证换热效果(观察液位计7的水位变化,如水位超高,应及时打开排污阀排水,保证换热效果)。后端管箱5底部设有与竖向储水腔相连通的排污口9。如图2所示,换热器壳体3的上部热侧气体空腔中设有与冷凝气体出口13相对应的气液分离器11,气液分离器11连接于换热管束4与冷凝气体出口13之间。由于热侧气体多数湿度比较大,不可避免的要带进来部分水分,为了排除部分水分,壳体内部安装了一组气液分离器11。为了增加气液分离器11的接触面积及排放方便,气液分离器11与换热管束4成15°角度安装。气液分离器11与换热管束4之间还设有旋涡除沫器10,热侧气体在换热管束4与旋涡除沫器10产生撞击,避免了热侧气体产生的旋流影响换热效果,同时,热侧气体撞击在旋涡除沫器10上,被冷凝后在旋涡除沫器10上被排掉。换热器壳体3的换热空腔中部连接设有分程隔板,分程隔板将换热器壳体3的换热空腔分隔成上部热侧气体空腔和下部冷侧介质空腔。换热器壳体3内壁设有与分程隔板边缘相对应的滑槽,换热器壳体3的换热空腔底部安装有滑轨,滑轨上滑动安装有支撑架,换热管束4、分程隔板、冷侧介质换热管道分别可拆卸式固定于支撑架上。如果需要拆开换热管束4、分程隔板、冷侧介质换热管道时,只许拧开前端板与换热器壳体3的紧固螺栓,即可抽出换热管束4、分程隔板、冷侧介质换热管道,即换热管束4、分程隔板、冷侧介质换热管道沿着滑轨能够很快的被拉出来。换热管束4由若干组翅片管组成,相邻两组翅片管之间设有波浪形管间隔片,本技术的翅片管经过了钝化处理,耐腐蚀性强。本技术的翅片管采用翅片和基管组成而成,翅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式气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壳体(3),所述换热器壳体(3)具有换热空腔,所述换热器壳体(3)的换热空腔从上至下依次为上部热侧气体空腔和下部冷侧介质空腔,所述换热器壳体(3)顶部设有与换热空腔相连通的热侧气体进口(12)和冷凝气体出口(13),所述换热器壳体(3)的上部热侧气体空腔中设有换热管束(4),所述换热管束(4)的进口端部与热侧气体进口(12)密闭连通,所述换热管束(4)的出口端与冷凝气体出口(13)密闭连通;所述换热器壳体(3)前端密封设有前端板(2),所述前端板(2)上安装有前端管箱(1),所述前端管箱(1)上安装有与下部冷侧介质空腔相连通的冷侧介质进口(14)和冷侧介质出口(15),所述冷侧介质进口(14)与冷侧介质出口(15)通过冷侧介质换热管道相连通,所述冷侧介质换热管道沿着换热器壳体(3)的下部冷侧介质空腔长度方向往复设置;所述换热器壳体(3)后端密封设有后端板(6),所述后端板(6)上安装有后端管箱(5),所述后端管箱(5)具有与上部热侧气体空腔相连通的竖向储水腔,所述后端管箱(5)侧部上设有用于测量竖向储水腔中储水水位的液位计(7),所述后端管箱(5)底部设有与竖向储水腔相连通的排污口(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式气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壳体(3),所述换热器壳体(3)具有换热空腔,所述换热器壳体(3)的换热空腔从上至下依次为上部热侧气体空腔和下部冷侧介质空腔,所述换热器壳体(3)顶部设有与换热空腔相连通的热侧气体进口(12)和冷凝气体出口(13),所述换热器壳体(3)的上部热侧气体空腔中设有换热管束(4),所述换热管束(4)的进口端部与热侧气体进口(12)密闭连通,所述换热管束(4)的出口端与冷凝气体出口(13)密闭连通;所述换热器壳体(3)前端密封设有前端板(2),所述前端板(2)上安装有前端管箱(1),所述前端管箱(1)上安装有与下部冷侧介质空腔相连通的冷侧介质进口(14)和冷侧介质出口(15),所述冷侧介质进口(14)与冷侧介质出口(15)通过冷侧介质换热管道相连通,所述冷侧介质换热管道沿着换热器壳体(3)的下部冷侧介质空腔长度方向往复设置;所述换热器壳体(3)后端密封设有后端板(6),所述后端板(6)上安装有后端管箱(5),所述后端管箱(5)具有与上部热侧气体空腔相连通的竖向储水腔,所述后端管箱(5)侧部上设有用于测量竖向储水腔中储水水位的液位计(7),所述后端管箱(5)底部设有与竖向储水腔相连通的排污口(9)。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气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壳体(3)的上部热侧气体空腔中设有与冷凝气体出口(13)相对应的气液分离器(11),所述气液分离器(11)连接于换热管束(4)与冷凝气体出口(13)之间。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管式气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吕淑芬黄玉山赵元英王晓胜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远大换热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