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电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9245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4:34
一种燃油电加热器,包括电加热装置和加热壳体,加热壳体内开设有加热腔,电加热装置的加热部设置于加热腔内,还包括导热填充材料和输油管,导热填充材料填充于加热腔内,输油管部分嵌设于壳体、部分设置于加热腔内,输油管的进油端和出油端均露出于加热壳体外,输油管设置于加热腔内的部分嵌设于导热填充材料内,加热部以及输油管位于加热腔内的部分均嵌设于导热填充材料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不易产生沉积、加热效果均匀、可靠性高且使用寿命更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油电加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料油加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油电加热器。
技术介绍
在冬季时,由于天气寒冷,燃料油在进入燃烧器时的温度大大低于正常时的温度,导致燃料油无法充分燃烧,进而影响使用该燃料油的设备或装置的正常运作,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市场上有相应的燃料油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和密封的加热壳体,加热壳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加热管与壳体之间充满燃料油,电加热管浸入在燃料油中对燃料油进行加热,然而上述燃料加热装置具有较明显的缺陷:一、加热器体积较大:由于燃料油直接在加热壳体内加热,为了保证一定效率壳体需要设计得非常庞大,不利于集成安装,外部管路连接与保温都比较复杂,结构较大,散热明显,需要较厚的保温层;二、加热器的结构存在缺陷:由于燃料油直接放置在加热壳体内进行加热,燃料油中存在的大量的油泥、油渣和油焦因流速过低,会停留累积在壳体内部,严重影响加热器的正常运行,大大影响换热效率,缩短工作寿命,当燃料油不能充满加热壳体的内腔且电加热管未完全浸入燃料油中时会出现干烧而导致加热管的管体损坏;加热壳体由于体积庞大因此每次装填的燃料油的体积较多,较多的体积的燃料油通过电加热管进行加热时,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且由于热传导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会导致不同位置的燃料油的温度分布不均匀,不利于精确控制燃料油的温度;现有的加热管的管壁薄仅1mm,长期浸没在燃料油中容易因燃料油的腐蚀、溶解、穿透而损坏,导致短路与漏电等安全问题。电加热管表面的高温会使油在电加热管的表面形成油焦,阻碍热量的传导的同时,也使电热管表面的温度升高,甚至烧断,致使电加热管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不易产生沉积、加热效果均匀、可靠性高且寿命高的燃油电加热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燃油电加热器,包括电加热装置和加热壳体,所述加热壳体内开设有加热腔,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加热部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填充材料和输油管,所述导热填充材料填充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输油管部分嵌设于所述壳体、部分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输油管的进油端和出油端均露出于所述加热壳体外,所述输油管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的部分嵌设于所述导热填充材料内,所述加热部以及所述输油管位于所述加热腔内的部分均嵌设于所述导热填充材料内。所述电加热装置为集束电加热管。位于所述加热腔内的部分所述输油管螺旋绕设在所述集束电加热管外。所述导热填充材料为导热金属。所述导热金属为铜或铝。所述导热填充材料内还嵌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电加热管为集束电加热管。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一种燃油电加热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加热腔内填充有导热填充材料,电加热管发出的热量经导热填充材料传导至输油管对经输油管流动的燃料油进行加热,代替原有的在加热腔内直接对燃料油加热的结构,可以有效减小加热器的体积,且燃料油在管道内具有一定流速,可避免燃料油中的异物的沉积,包裹在输油管以及加热部外的导热填充材料可以使加热腔内的不同位置保持相同的温度,进而保证位于导热填充材料内的加热部保持相同温度,从而使加热效果均匀,加热部包裹在导热填充材料中,由于导热填充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且与加热部以及输油管无缝填充,加热部产生的热量会被导热填充材料快速传导与扩散至输油管内,与空气以及燃料油相隔绝不会因温度过高产生干烧、被燃料油腐蚀或者产生表面结油焦的情况,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更高。二、传感器可最快捕捉到温度变化,及时调控电加热装置功率的输出,整个加热、采集温度、反馈控制过程极短,因此控温精度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燃油电加热器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燃油电加热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加热装置、2.壳体、21.填充保温层、22.外壳、3.导热填充材料、4.输油管、41.输油管主体、42.进油管、43.出油管、5.超温温度传感器、6.出油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2所示的一种燃油电加热器,包括电加热装置1、壳体2、导热填充材料3、输油管4、超温温度传感器5、出油温度传感器6、电源和控制模块,其中控制模块为常规的模块。壳体2内开设有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加热腔,导热填充材料3填充于所述加热腔内,输油管4部分嵌设于壳体2、部分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输油管4的进油端和出油端均露出于壳体2外,输油管4位于所述加热腔内的部位嵌设于导热填充材料3内,电加热装置1的加热部位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加热部嵌设于导热填充材料3内,具体的输油管4位于所述加热腔内的部分以及所述加热部均与导热填充材料3无缝连接,超温温度传感器5嵌设于导热填充材料3内,出油温度传感器6设置在所述出油端,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超温温度传感器5的输出端以及出油温度传感器6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加热装置1的输入端相连接。作为一个较佳的方案:壳体2为长条状卧式壳体,所述加热腔为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条形腔,壳体2为双层结构,包括位于内层的填充保温层21和包裹在填充保温层21外的外壳22,电加热装置1和输油管4均嵌设于壳体2上,填充保温层21可采用高密度玻璃纤维等保温效果较佳的材料,外壳22可采用不锈钢或者铁质外壳。电加热装置1具体采用的是集束电加热管,所述加热部为集束电加热管的多根加热管体,多根加热管体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上述集束电加热管的接线端露出于加热壳体外分别与控制装置的输入端以及电源的输出端相连接。输油管4采用的是304不锈钢或316不锈钢材质的输油管,输油管4包括依次连通的输油管主体41、进油管42和出油管43,输油管主体41部分嵌设于壳体2、部分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进油管42和出油管43均露出于壳体2外,位于所述加热腔内的部分输油管主体41呈螺旋状绕设在上述多根加热管体外,出油管42上设置有出油温度传感器6。超温温度传感器5嵌设在壳体2上,较佳的,超温温度传感器5的感应端位于集束电加热管的多根加热管体之间,导热填充材料3可以是导热性良好、且熔点较低的导热金属例如铜或铝,上述导热金属通过直接浇铸的方式填充于设置有上述集束电加热管的多根加热管体、输油管主体41以及超温温度传感器5的加热腔内,上述导热金属浇铸后完全包覆位于加热腔内的集束电加热管的多根加热管体、输油管主体41以及超温温度传感器5的外表面。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部分输油管主体缠绕设置于电加热装置1外,加热腔内填充有导热填充材料,电加热装置1发出的热量经导热填充材料传导至输油管对经输油管流动的燃料油进行加热,代替原有的在加热腔内直接对燃料油加热的结构,可以有效减小加热器的体积并且具有较好的加热效果;燃料油在输油管4内具有一定流速,可避免燃料油中的异物的沉积情况发生,提高了本技术的可靠性与寿命。包裹在输油管4以及电加热装置1外的导热填充材料3可以使加热腔内的不同位置保持相同的温度,进而保证位于导热填充材料内的加热管保持相同温度,从而使加热效果均匀。电加热装置1的加热部包裹在导热填充材料3中,与空气以及燃料油相隔绝,不会产生干烧或者被燃料油腐蚀的情况,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油电加热器,包括电加热装置和加热壳体,所述加热壳体内开设有加热腔,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加热部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填充材料和输油管,所述导热填充材料填充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输油管部分嵌设于所述壳体、部分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输油管的进油端和出油端均露出于所述加热壳体外,所述输油管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的部分嵌设于所述导热填充材料内,所述加热部以及所述输油管位于所述加热腔内的部分均嵌设于所述导热填充材料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电加热器,包括电加热装置和加热壳体,所述加热壳体内开设有加热腔,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加热部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填充材料和输油管,所述导热填充材料填充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输油管部分嵌设于所述壳体、部分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输油管的进油端和出油端均露出于所述加热壳体外,所述输油管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的部分嵌设于所述导热填充材料内,所述加热部以及所述输油管位于所述加热腔内的部分均嵌设于所述导热填充材料内。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生根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法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