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则有专利>正文

一种现浇钢筋砼空心楼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6878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现浇钢筋砼空心楼盖,包括钢筋砼暗肋(2)、模壳构件(3),模壳构件(3)之间为钢筋砼暗肋(2),模壳构件(3)包括上底(4)、周围侧壁(5)、下底(6),上底(4)和周围侧壁(5)构成模壳(7),模壳(7)与下底(3)彼此围成有封闭空腔(8)的模壳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壳(7)由至少两块分块模壳板(9)拼接组装而成。这样,适用于各种楼盖、屋盖、基础底板、砼墙体、桥梁等空心砼结构中,特别适用于空心砼楼盖工程中。(*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现浇钢筋砼空心楼盖
技术介绍
目前,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大部份采用预制空心板作为楼盖板,这种楼盖板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优点。但由于相邻两块预制空心板之间没有牢固连结,仅用水泥砂浆填缝,因而整体性差,不利于抗震,而且经常出现缝隙开裂、渗水等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很多楼宇采用了现浇砼楼盖(实心、空心)的方法,虽然解决了抗震和开裂等问题,但施工时要大量使用模板,不但增加了费用,而且减缓了施工速度,延长了工期。专利号为93206310.1的“模壳构件”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密肋空心楼盖的一种预制填充构件,它由上底、下底及侧壁构成,四周的侧壁与上底、下底构成全封闭空腔多面体结构,模壳体内设有加强肋以增强模壳构件的整体支撑强度。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将模壳构件摆放在楼层间的支撑物上,模壳构件间留出一定的间隙空间,布置钢筋,并用砼进行浇注,模壳构件与钢筋砼一起即构成上下表面都十分平整的整体双向密肋楼板结构,模壳构件在楼板中既是内模又是填充配套构件,施工省事、简便。又如申请人于2001年11月23日申请的申请号为01139995.3、名称为一种暗密肋空心楼板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它公开的楼盖包括结构底板、空腔模板、现浇钢筋砼暗肋、现浇钢筋砼上板,其特征在于结构底板与空腔模板连接形成多面体结构,在空腔模板上有加强筋。这种空心楼盖具有强度和刚度大、结构简单、水密性好、重量轻、施工方便等特点。但这类空心楼盖中用的模壳构件作为封闭空腔多面体结构,未介绍模壳构件的上底、下底及周围侧壁的具体构造关系,因而模壳构件整体成型困难、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相应楼盖的施工成本高,因此,研制一种新型的现浇钢筋砼空心楼盖已为急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浇钢筋砼空心楼盖,具有结构简单、施工容易、成本低等特点。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钢筋砼暗肋、模壳构件,模壳构件之间为钢筋砼暗肋,模壳构件包括上底、周围侧壁、下底,上底和周围侧壁构成模壳,模壳与下底彼此围成有封闭空腔的模壳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壳由至少两块分块模壳板拼接组装而成。这样,由于模壳由至少两块分块模壳板拼接组装而成,而分块模壳板为包括部分上板和与之相连的部分侧壁的成型件,因而模壳构件结构简单,构造关系明确,生产容易、成本低,相应楼盖的施工成本低,从而达到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钢筋砼暗肋与模壳构件的上底面和下底面平。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模壳构件还包括有加强肋、加强筋或加强杆中的至少一个,加强肋、加强筋或加强杆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分块模壳板的拼接部位。这样,楼盖的强度与刚度进一步提高,加强肋、加强筋、加强杆可参与受力与传力,消除了空心楼盖空心部位无受力构件的缺陷;同时加强肋、加强筋或加强杆设置在拼接部位,可大大提高楼盖连接部位的可靠性、整体性。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位于拼接部位的加强肋或加强筋或加强杆上有分块模壳板搭接用的定位搭接件,定位搭接件为台阶或凸台或凹槽或凹洞或卡槽或卡套。这样,楼盖中的分块模壳板与加强肋、加强筋或加强杆之间的连接更稳定、可靠、牢固,楼盖的强度与刚度更大。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卡套定位搭接件为预埋铁件。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模壳构件设置有十字型加强肋,模壳由4块分块模壳板在十字型加强肋上搭接构成。这样,楼盖中的模壳构件的制作更容易,成本更低,相应楼盖的施工成本更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分块模壳板之间有薄条带连结。这样,楼盖的整体性更好,强度、刚度更大。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分块模壳板之间有丝、网、筋连结。这样,楼盖的整体性更好,强度、刚度更大。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拼接部位的加强肋、加强筋或加强杆中的至少一个中有丝、网、筋与分块模壳板连结。这样,楼盖的整体性更好,强度、刚度更大。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拼接部分的加强肋、加强筋或加强杆中的至少一个伸出有薄条带与分块模壳板连结。这样,楼盖的整体性更好,强度、刚度更大。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下底、分块模壳板、加强肋、加强筋或加强杆中的至少一个中夹有至少一条薄条带。这样,楼盖中的模壳构件的强度与刚度大大提高,楼盖的整体性更好,受力与传力性能更佳。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模壳构件向外伸出有薄条带。这样,模壳构件与现浇砼之间的粘结更牢、更结实,楼盖的整体性更好。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薄条带为带有孔、缝、槽、棘头、凹凸、压痕、糙面的带。这样,薄条带本身由于有孔、缝、槽等,因而与现浇砼或者胶结料浆粘结更牢,楼盖的整体性更好,强度更高。同时,由于薄条带品种多,因而生产选用更方便、模壳构件成本更低,相应楼盖的成本也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薄条带为带有孔、缝、槽、棘头、凹凸、压痕、糙面中的至少二种复合的金属带。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薄条带为编织带。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薄条带为包装带。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薄条带为多层带。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下底从模壳的至少一侧周围侧壁伸出有挑板。这样,模壳若伸出有挑板,则在楼盖施工中现浇钢筋砼暗肋无需模板,可节省楼盖施工的模板费用,降低楼盖的施工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在模壳上有向外开口的与下底相连的带模腔的空心孔洞,或者孔洞中还有与下底连接并向上伸出的增强钢筋或薄条带。这样,现浇砼与模壳构件之间的嵌固作用更好,楼盖的整体性和力学性能更高。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在模壳构件上有露筋、露网、露加强杆、露加强肋、露薄条带或者露凸模块中的至少一个。这样,模壳构件与现浇砼之间的粘结更好,楼盖的整体性更强,受力与传力性能更好。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上板、周围侧壁或下底为层状结构的上板、周围侧壁或下底,层状结构由一层胶结料层,一层纤维网或纤维布或金属网,再一层胶结料层,再一层纤维网或纤维布或金属网,再一层胶结料层,如此重叠胶结而成,纤维网或纤维布或金属网为至少一层以上。这样,模壳构件的壁为层状结构,相应楼盖的强度更高,整体性更好,抗冲击能力更强。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空腔内填充有轻质材料。轻质材料可为膨胀珍珠岩、蛭石、泡沫塑料、发泡或加气轻质砼、陶粒或陶粒砼等。这样,楼盖的保温隔热、隔音性能更好。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模壳构件由在下底上设置有至少二个模壳构成。这样,楼盖施工更容易、方便,成本更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模壳构件上设置有连接下支撑件的拉紧定位构件或搬运用的构件中的至少一个。这样,楼盖的施工更方便、快捷,且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为钢筋砼上板,2为钢筋砼暗肋,3为模壳构件,4为模壳构件3的上底,5为模壳构件3的周围侧壁,6为模壳构件3的下底,7为上底4和周围侧壁5构成的模壳,8为模壳7与下底3围成的模壳构件3内部的封闭空腔,9为包括部分上底4和与之相连的部分侧壁5的分块模壳板,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如图1所示,其模壳7为由两块分块模壳板9拼接组装而成,分块模壳板9为包括部分上底4和与之相连的部分侧壁5的成型件。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其模壳构件3还包括加强肋10、加强筋11、加强杆12,其加强肋10设置在分块模壳板9的拼接部位1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其拼接部位13的加强肋10上有分块模壳板9搭接用的定位搭接件14,图示定位搭接件14为凸台和凹槽。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现浇钢筋砼空心楼盖,包括钢筋砼暗肋(2)、模壳构件(3),模壳构件(3)之间为钢筋砼暗肋(2),模壳构件(3)包括上底(4)、周围侧壁(5)、下底(6),上底(4)和周围侧壁(5)构成模壳(7),模壳(7)与下底(3)彼此围成有封闭空腔(8)的模壳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壳(7)由至少两块分块模壳板(9)拼接组装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则有
申请(专利权)人:邱则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