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削液废油排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3871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切削液废油排出装置,包括废油收集槽和收集槽浮力均匀产生结构;废油收集槽包括槽身、废油排出口、废油收集结构和配重安装结构,槽身包括槽底壁和槽周壁,槽身的重心位于经过废油收集槽底部中心点的垂线上;废油排出口设置在槽身上,配重安装结构设置在槽底壁的中心位置,废油收集结构沿槽周壁顶部周向设置,其由多个环列的进油口组成,各进油口之间为液体阻挡壁,各进油口的下沿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收集槽浮力均匀产生结构包括多个同规格的浮球,多个浮球固定并环列在槽身外周,多个浮球周向等间距排列,以对槽身产生均匀的浮力。它具有废油清除效率高,工作稳定、可靠,可连续不间断工作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切削液废油排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切削液净化

技术介绍
在机床对工件加工过程中,刀具和工件之间因高速摩擦将会产生磨损和高温,为了减少摩擦和降低摩擦产生的高温,在加工工件时,需要对刀具和工件的接触部位不间断的喷洒切削液,切削液是通过切削液循环系统循环使用的,由于渗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会将一些机床润滑油、液压油混入到切削液循环系统当中,随着切削液循环使用时间不断增长,切削液中的废油(机床润滑油和液压油)含量会越来越多,使切削液的使用功能降低,使润滑作用减弱,将会产生机械磨蚀、磨损,使加工出的工件精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同时刀具和工件之间的摩擦产生的高温会使切削液温度升高,从而滋生厌氧菌,导致切削液变质发臭,污染周围环境影响工人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切削液废油排出装置,它具有废油清除效率高,工作稳定、可靠,可连续不间断工作等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切削液废油排出装置,包括废油收集槽和收集槽浮力均匀产生结构;废油收集槽包括槽身、废油排出口、废油收集结构和配重安装结构,槽身包括槽底壁和槽周壁,槽周壁周向合围封闭在一起,槽周壁的底端与槽底壁的四周边沿密封连接,槽身的重心位于经过废油收集槽底部中心点的垂线上;废油排出口设置在槽身上,配重安装结构设置在槽底壁的中心位置,废油收集结构沿槽周壁顶部周向设置,其由多个环列的进油口组成,各进油口之间为液体阻挡壁,各进油口的下沿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收集槽浮力均匀产生结构包括多个同规格的浮球,多个浮球固定并环列在槽身外周,多个浮球周向等间距排列,以对槽身产生均匀的浮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配重安装结构包括螺杆、螺母和配重,螺杆竖向设置在槽底壁外底部的中心位置,配重至少一个,配重为环形体,通过螺母固定在螺杆上。各进油口形状为矩形,其高度为宽度的两倍以上,相邻两个进油口的间距为进油口宽度的一倍以上。槽身的槽周壁由三个槽侧壁组成,其截面为等腰三角型,槽周壁和废油收集结构为一体结构,进油口位于三个槽侧壁上部。浮球为三个,分别焊接在三个槽侧壁靠近角部的顶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并本专利技术中废油收集结构在处于工作状态时,可以将漂浮在切削液表面的废油(浮油层)导入槽身内,再由废油排出口排出切削液槽。废油收集结构的工作状态为:组成废油收集结构的各进油口的上部漂浮在液面之上,各进油口的下沿保持水平且在切屑液与废油的界面之上。各进油口之间的液体阻挡壁阻挡液体进入槽身内腔,从而使液体阻挡壁处的液面高度与液面实际高度保持基本一致,液面与各进油口的下沿处形成均等的高度差,使位于各进油口下沿上方的液体层均匀流入槽身内腔;各进油口下沿保持水平且在切屑液与废油的界面之上,即,各进油口位于废油(浮油层)内,从而使废油(浮油层)流入槽身内腔,再由废油排出口经排油管排出切削液槽,从而达到对切削液废油清除目的。由于废油(浮油层)密度远低于切削液的密度,因此随着对废油清理时间的增长,废油(浮油层)厚度逐渐减小,废油收集槽会略微上升,各进油口相对于废油(浮油层)所处高度会逐渐略微上移,从而避免切削液通过各进油口流入槽身内腔,确保了废油清除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废油收集结构工作状态的技术手段:槽身的重心位于经过废油收集槽底部中心点的垂线上;可使漂浮在切削液槽内的槽身不倾斜,处于水平状态;收集槽浮力均匀产生结构包括多个同规格的浮球,多个浮球固定并环列在槽身外周,多个浮球周向等间距排列,可以对槽身产生均匀的浮力,保持槽身处于水平状态,由于浮球位置处于槽身外周,增加了槽身处于水平状态的稳定性,避免了槽身意外倾倒情况的发生;配重安装结构设置在槽底壁的中心位置,在调整前后不至于使槽身的重心发生偏移,确保槽身处于水平状态,通过调整配重,调整槽身的重量,使组成废油收集结构的各进油口的下沿水平保持在切屑液与废油的界面之上的工作条件。配重安装结构包括螺杆、螺母和配重,螺杆竖向设置在槽底壁外底部的中心位置,配重至少一个,配重为环形体,通过螺母固定在螺杆上。进一步提高了装置重心的稳定性。确保槽身处于水平状态。它具有废油清除效率高,工作稳定、可靠,可连续不间断工作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在附图中:1.槽底壁;2.槽周壁;3.废油排出口;4.进油口;5.浮球;6.螺杆;7.螺母;8.配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2所示的实施例可知,本实施例包括废油收集槽和收集槽浮力均匀产生结构;废油收集槽包括槽身、废油排出口3、废油收集结构和配重安装结构,槽身包括槽底壁1和槽周壁2,槽周壁2周向合围封闭在一起,槽周壁2的底端与槽底壁1的四周边沿密封连接,槽身的重心位于经过废油收集槽底部中心点的垂线上;废油排出口3设置在槽身上,配重安装结构设置在槽底壁1的中心位置,废油收集结构沿槽周壁2顶部周向设置,其由多个环列的进油口4组成,各进油口4之间为液体阻挡壁,各进油口4的下沿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收集槽浮力均匀产生结构包括多个同规格的浮球5,多个浮球5固定并环列在槽身外周,多个浮球5周向等间距排列,以对槽身产生均匀的浮力。配重安装结构包括螺杆6、螺母7和配重8,螺杆6竖向设置在槽底壁1外底部的中心位置,配重8至少一个,配重8为环形体,通过螺母7固定在螺杆上。各进油口4形状为矩形,其高度为宽度的两倍以上,相邻两个进油口4的间距为进油口4宽度的一倍以上。槽身的槽周壁2由三个槽侧壁组成,其截面为等腰三角型,槽周壁2和废油收集结构为一体结构,进油口4位于三个槽侧壁上部。浮球5为三个(采用不锈钢薄壁浮球),分别焊接在三个槽侧壁靠近角部的顶端。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配重安装结构包括螺杆和配重,螺杆竖向设置在槽底壁内底部的中心位置,配重至少一个,配重为环形体,套接在螺杆上。这样使螺杆竖直向上设置在槽身内腔,便于在工作时随时调整槽身重量(各进油口4下沿位于浮油层的高度)不用将装置倒过来调整,会对于槽身的重心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根据槽身形状及大小确定配重位于槽底壁上方还是下方,以不会对废油清理过程中槽身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为原则。工作原理:首先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将本装置放入切削液槽内,将废油排出口3与排油管进口连接,排油管的出口与净液机入口相连接,靠净液机的吸力快速高效的将切削液槽中的废油吸入净液机进行处理,通过调整固定在螺杆6上的配重8的数量及规格,调整槽身的重量,使组成废油收集结构的各进油口4的下沿保持在切屑液与废油的界面之上。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即可进行不间断的废油清除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削液废油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油收集槽和收集槽浮力均匀产生结构;所述废油收集槽包括槽身、废油排出口(3)、废油收集结构和配重安装结构,所述槽身包括槽底壁(1)和槽周壁(2),所述槽周壁(2)周向合围封闭在一起,所述槽周壁(2)的底端与所述槽底壁(1)的四周边沿密封连接,所述槽身的重心位于经过所述废油收集槽底部中心点的垂线上;所述废油排出口(3)设置在所述槽身上,所述配重安装结构设置在所述槽底壁(1)的中心位置,所述废油收集结构沿所述槽周壁(2)顶部周向设置,其由多个环列的进油口(4)组成,各所述进油口(4)之间为液体阻挡壁,各所述进油口(4)的下沿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收集槽浮力均匀产生结构包括多个同规格的浮球(5),所述多个浮球(5)固定并环列在所述槽身外周,所述多个浮球(5)周向等间距排列,以对所述槽身产生均匀的浮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削液废油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油收集槽和收集槽浮力均匀产生结构;所述废油收集槽包括槽身、废油排出口(3)、废油收集结构和配重安装结构,所述槽身包括槽底壁(1)和槽周壁(2),所述槽周壁(2)周向合围封闭在一起,所述槽周壁(2)的底端与所述槽底壁(1)的四周边沿密封连接,所述槽身的重心位于经过所述废油收集槽底部中心点的垂线上;所述废油排出口(3)设置在所述槽身上,所述配重安装结构设置在所述槽底壁(1)的中心位置,所述废油收集结构沿所述槽周壁(2)顶部周向设置,其由多个环列的进油口(4)组成,各所述进油口(4)之间为液体阻挡壁,各所述进油口(4)的下沿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收集槽浮力均匀产生结构包括多个同规格的浮球(5),所述多个浮球(5)固定并环列在所述槽身外周,所述多个浮球(5)周向等间距排列,以对所述槽身产生均匀的浮力。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敬爽杨俊学史昊天王丹王成龙丰志良苏艳杰刘一飞程磊
申请(专利权)人:逸乐廊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