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304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其包括主镜头筒座、第一透镜、后镜头筒座、第二透镜、反向补偿层和反向补偿活动环;反向补偿层的固定端固设于主镜头筒座;反向补偿活动环的限位端固设于反向补偿层的活动端,反向补偿活动环的连接端固设有后镜头筒座;反向补偿层的膨胀系数大于反向补偿活动环的膨胀系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膨胀系数不一的反向补偿层和反向补偿活动环,使得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反向补偿层能带动反向补偿活动环和后镜头筒座向靠近第一透镜的方向移动,实现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减小;抵消因温度导致折射率改变从而改变对焦面造成的改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用来收集激光雷达发射的经目标物反射的激光回波,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通过在主镜头筒座的一端安装第一透镜,另一端安装第二透镜,第一透镜用于汇集远处散射回来的激光回波,第二透镜用于将通过第一透镜的激光回波转化为平行光,通过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设置,使得远处散射回来的激光回波汇聚成厘米级,即光斑直径大约10毫米左右的平行光,再通过设置第三透镜,将平行光汇聚成直径为10微米左右的光斑,来提高焦点中心处聚焦的光学能量。但是,因为温度的变化,会使得透镜的折射率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其焦面变化,当温度升高,透镜的折射率变小,焦平面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因此,当温度升高时,如果不改变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第二透镜无法将透过第一透镜的激光回波转化为平行光,进而导致后续无法很好地提高焦点中心处聚焦的光学能量。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人为或电动去实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得调节,但是这样的操作需要增加调节机构,从而导致系统结构复杂,且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所述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包括主镜头筒座、安设于所述主镜头筒座的第一透镜、后镜头筒座和安设于所述后镜头筒座中的第二透镜,所述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还包括:自所述第一透镜向所述第二透镜延伸的反向补偿层,所述反向补偿层包括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的固定端,和靠近所述第一透镜的活动端,所述固定端固设于所述主镜头筒座;自所述第一透镜向所述第二透镜延伸的反向补偿活动环,所述反向补偿活动环包括固设于所述活动端的限位端,和固设于所述后镜头筒座的连接端;所述后镜头筒座可相对于所述主镜头筒座沿所述后镜头筒座的轴向移动;所述反向补偿层的膨胀系数大于所述反向补偿活动环的膨胀系数。较佳地,所述主镜头筒座的内部设有一空腔,所述反向补偿层和所述反向补偿活动环设于所述空腔,所述反向补偿层固定于所述主镜头筒座的内表面。在本方案中,将反向补偿层和反向补偿活动环设于主镜头筒座的内部,保证了反向补偿层和反向补偿活动环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形变或位移能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较佳地,所述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还包括一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嵌设于所述空腔;所述限位环的一端固连于所述主镜头筒座;所述限位环的另一端固连于所述反向补偿层的固定端。在本方案中,通过限位环的设置,使得反向补偿层可以先安装于限位环上,再通过限位环与主镜头筒座的固定连接,实现反向补偿层的一端与主镜头筒座之间的固定连接,方便了用户对整体装置进行装配,同时对反向补偿层起到更稳固地连接。较佳地,所述限位环的轴线与所述主镜头筒座的轴线重合;所述连接端的外表面紧密抵靠于所述限位环的内表面。在本方案中,通过限位环的设置,使得抵靠于限位环的反向补偿活动环和固定于限位环上的主镜头筒座的轴线重合,从而使得固定于反向补偿活动环上的后镜头筒座在移动时,能始终垂直于主镜头筒座的轴线方向,从而保证了安设于后镜头筒座中的第二透镜能始终垂直于主镜头筒座的轴线方向,即垂直于光路。较佳地,所述反向补偿层的内表面与所述反向补偿活动环的外表面之间设有间隙。在本方案中,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反向补偿层沿径向的膨胀不会影响到反向补偿活动环稳固的沿主镜头筒座的轴线的移动。较佳地,所述限位环的膨胀系数小于所述反向补偿层的膨胀系数。在本方案中,通过对限位环的材料的设计,使得限位环不易受热变形,从而使得限位环能更好对反向补偿活动环起到限位作用。较佳地,所述反向补偿活动环的材料为铝合金,所述反向补偿层的材料为尼龙。在本方案中,通过铝合金材料的反向补偿活动环和尼龙材料的反向补偿层的搭配,使得在温度升高时,尼龙材料的反向补偿层变形膨胀,活动端沿着靠近第一透镜的方向延展,带动铝合金材料的反向补偿活动环向靠近第一透镜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第二透镜靠近所述第一透镜,抵消因温度导致折射率改变从而改变对焦面造成的改变。较佳地,所述主镜头筒座的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的一端固连探测筒座,所述探测筒座的内部设有第三透镜,所述后镜头筒座可相对于所述探测筒座沿所述后镜头筒座的轴向移动。在本方案中,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探测筒座不会限制后镜头筒座的运动。较佳地,所述探测筒座的靠近所述第二透镜的一端沿径向开设一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所述开口中安装有滤光片组件在本方案中,通过开口的设置,使得可以在开口中插设滤光片组件,实现滤光片组件的快速装卸。较佳地,所述滤光片组件包括滤光片和镜框,所述滤光片安装于所述镜框中,所述镜框卡设于所述开口中。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在主镜头筒座中设置膨胀系数大的反向补偿层和膨胀系数小的反向补偿活动环,使得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反向补偿层能带动反向补偿活动环向靠近第一透镜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后镜头筒座也能向靠近第一透镜的方向移动,实现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距离的减小;实现了机械被动消热差,抵消因温度导致折射率改变从而改变对焦面造成的改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主镜头筒座100空腔110第一透镜200后镜头筒座300第二透镜400探测筒座500开口510滤光片组件520滤光片521镜框522反向补偿层600固定端610活动端620反向补偿活动环700限位端710连接端720定位圈730间隙740限位环800第三透镜9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该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包括主镜头筒座100、安设于主镜头筒座100的第一透镜200、后镜头筒座300、安设于后镜头筒座300中的第二透镜400、探测筒座500、反向补偿层600和反向补偿活动环700。主镜头筒座100的内部设有一空腔110,在本实施例中,反向补偿层600和反向补偿活动环700均设于空腔110,反向补偿层600固定于主镜头筒座100的内表面,反向补偿活动环700设于反向补偿层600的内部。在其他实施例中,反向补偿层600和反向补偿活动环700也可套设于主镜头筒座100的外部。如图1所示,在本实例中,将优选地将反向补偿层600和反向补偿活动环700设于主镜头筒座100的内部,可以较好地保证反向补偿层600和反向补偿活动环700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形变或位移,而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反向补偿层600自第一透镜200向第二透镜400延伸,其包括远离第一透镜200的固定端610,和靠近第一透镜200的活动端620,固定端610固设于主镜头筒座10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螺纹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固连,在此并不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限定作用。反向补偿活动环700自第一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所述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包括主镜头筒座、安设于所述主镜头筒座的第一透镜、后镜头筒座和安设于所述后镜头筒座中的第二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还包括:自所述第一透镜向所述第二透镜延伸的反向补偿层,所述反向补偿层包括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的固定端,和靠近所述第一透镜的活动端,所述固定端固设于所述主镜头筒座;自所述第一透镜向所述第二透镜延伸的反向补偿活动环,所述反向补偿活动环包括固设于所述活动端的限位端,和固设于所述后镜头筒座的连接端;所述后镜头筒座可相对于所述主镜头筒座沿所述后镜头筒座的轴向移动;所述反向补偿层的膨胀系数大于所述反向补偿活动环的膨胀系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所述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包括主镜头筒座、安设于所述主镜头筒座的第一透镜、后镜头筒座和安设于所述后镜头筒座中的第二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还包括:自所述第一透镜向所述第二透镜延伸的反向补偿层,所述反向补偿层包括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的固定端,和靠近所述第一透镜的活动端,所述固定端固设于所述主镜头筒座;自所述第一透镜向所述第二透镜延伸的反向补偿活动环,所述反向补偿活动环包括固设于所述活动端的限位端,和固设于所述后镜头筒座的连接端;所述后镜头筒座可相对于所述主镜头筒座沿所述后镜头筒座的轴向移动;所述反向补偿层的膨胀系数大于所述反向补偿活动环的膨胀系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镜头筒座的内部设有一空腔,所述反向补偿层和所述反向补偿活动环设于所述空腔,所述反向补偿层固定于所述主镜头筒座的内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雷达消热差光学接收装置还包括一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嵌设于所述空腔;所述限位环的一端固连于所述主镜头筒座;所述限位环的另一端固连于所述反向补偿层的固定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存栋张慧卿吕银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济物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