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及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2757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及消声器,其中,该消声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间隔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以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隔板为孔板,能够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二隔板用于分隔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还包括进入管、排出管及插入管,所述插入管固定于所述第二隔板,所述插入管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腔室内,所述进入管自壳体插入,并延伸至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中的一者,所述插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进入管的排气端位于同一腔室,所述排出管的进气端位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中的另一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消声器,能够针对性地消除发动机排气系统所产生的低频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及消声器
本技术涉及消声器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以及用于汽车的可消除发动机排气系统低频噪声的消声器。
技术介绍
对于发动机而言,其排气噪声的频率大致在40Hz-3000Hz的范围内,然而,目前用于发动机排气系统的消声器只能够消除100Hz以上的噪声,对40Hz-100Hz的低频噪声消除能力十分有限。如果这部分低频噪声未加阻隔或者消除,当这部分低频噪声向车内传递时,就容易与车壳的某些薄弱部位发生模态耦合,进而激起共振,车体内的乘客能够明显感受到一种压迫耳膜的低频噪声,严重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消声器,以消除发动机排气的低频噪声,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及消声器,其中,该消声器能够消除发动机排气的低频噪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消声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间隔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以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隔板为孔板,能够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二隔板用于分隔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还包括进入管、排出管及插入管,所述插入管固定于所述第二隔板,所述插入管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腔室内,所述进入管自所述壳体插入,并延伸至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中的一者,所述插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进入管的排气端位于同一腔室,所述排出管的进气端位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中的另一者。本技术所提供消声器,其第三腔室与插入管组合形成一个封闭的赫尔母兹共振腔,通过调节第三腔室的容积、插入管的长度及插入管的截面积等参数,可使得上述的共振腔产生特定的共振频率,以针对性地消除发动机排气系统所产生的低频噪声,从而可为车体内的乘客提供更为舒适的乘车环境。可选地,所述插入管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以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可选地,所述进入管自所述第一腔室插入,并穿过所述第一隔板,以延伸至所述第二腔室。可选地,所述排出管的进气端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所述排出管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并自所述第三腔室伸出所述壳体。可选地,所述插入管位于所述第三腔室内的管段为折弯管。可选地,所述排出管包括消声管段,所述消声管段具有内管壁和外管壁,所述内管壁与所述外管壁围合形成消声腔,所述消声腔内填充有消音棉;所述内管壁设有若干第一气孔,以连通所述消声腔和所述排出管的内部。可选地,所述消声管段设置于所述排出管的远离所述排出管的进气端的端部。可选地,所述插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进入管的排气端同轴且正对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三腔室所能够消除的噪声的主频率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其中,f为主频率,c为声速,A为插入管的截面积,L为插入管的长度,V为所述第三腔室的体积。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消声器,所述消声器为上述的消声器。由于上述的消声器已经具备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具有该消声器的汽车亦当具备相类似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做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消声器在一个视角下的内部视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消声器在另一视角下的内部视图;图3为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视角下,本技术所提供消声器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消声器对频率在1000Hz以内噪声的消除效果图。图1-5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壳体、11第一分壳、12第二分壳;2第一隔板、21通孔;3第二隔板;4进入管;5排出管、51消声管段、511第一气孔、52第二气孔;6插入管;M第一腔室、N第二腔室、P第三腔室。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文中所述“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的多个,通常为两个以上;且当采用“若干”表示某几个部件的数量时,并不表示这些部件的数量相同。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部件,并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人耳所能听到的噪声频率分布在20Hz-20000Hz的区间内,其中,频率在20Hz-250Hz范围内的噪声为低频噪声,频率在250Hz-1000Hz范围的噪声为中频噪声,频率在1000Hz-20000Hz范围内的噪声为高频噪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关于低频噪声、中频噪声及高频噪声的描述均依据上述标准进行划分。请参考图1-5,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消声器在一个视角下的内部视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消声器在另一视角下的内部视图,图3为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视角下,本技术所提供消声器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消声器对频率在1000Hz以内噪声的消除效果图。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消声器,包括壳体1,该壳体1包括第一分壳11和第二分壳12,二者围合形成壳体1的内腔,壳体1内间隔设有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以将壳体1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M、第二腔室N和第三腔室P。具体而言,第一腔室M可以由第一隔板2与壳体1围合形成,第二腔室N可以由第一隔板2与第二隔板3及壳体1围合形成,而第三腔室P可以由第二隔板3与壳体1围合形成,且第一腔室M、第三腔室P均为端部腔室,第二腔室N为中间腔室,两端部腔室可以分别位于该中间腔室的两侧。该消声器内还设有用于进气的进入管4和用于排气的排出管5,如图3所示,上述的第一隔板2为孔板,其上设有若干通孔21,以连通第一腔室M和第二腔室N,进而使得第一腔室M、第二腔室N可产生膨胀-收缩变化。进入管4的排气端可以位于第一腔室M、第二腔室N中的一者,而排出管5的进气端则可以位于第一腔室M、第二腔室N中的另一者。以进入管4的排气端设置于第二腔室N为例,当废气自进入管4流入第二腔室N时,第二腔室N首先发生膨胀;然后,第二腔室N内的废气可通过设于第一隔板2的通孔21进入第一腔室M内,使得第一腔室M产生膨胀,相应地,第二腔室N会产生收缩;最终,第一腔室M中的废气可通过排出管5排出,此时,第一腔室M又会产生收缩。在上述两腔室的膨胀和收缩过程中,发动机排气系统所产生的频率在100Hz-1000Hz范围内的中低频噪声可以被有效消除。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并不限定设置在第一隔板2的通孔21的尺寸、数量以及密度等参数,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通孔21的直径可以设置为3.5mm左右。区别于第一隔板2,上述第二隔板3未设置前述的通孔21,其能够隔断第二腔室N和第三腔室P。基于此,本技术所提供消声器还可以包括插入管6,该插入管6固定于第二隔板3,且其第一端延伸至第三腔室P中,另一端与进入管4的排气端位于同一腔室。采用这种结构,插入管6与第三腔室P可以组合形成一个封闭的赫尔母兹共振腔,通过调节第三腔室P的容积、插入管6的长度及插入管6的截面积等参数,可使得上述的共振腔产生特定的共振频率,以针对性地消除发动机排气系统所产生的20Hz-100Hz范围内的低频噪声,从而为车体内的乘客提供更为舒适的乘车环境。上述共振腔的共振频率,即第三腔室P所能够消除的噪声的主频率可通过公式计算,其中,f为主频率(Hz),c为声速,一般情况下,声速可以采用340m/s进行计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声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间隔设有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以将所述壳体(1)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M)、第二腔室(N)和第三腔室(P),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2)为孔板,能够连通所述第一腔室(M)和所述第二腔室(N),所述第二隔板(3)用于分隔所述第二腔室(N)和所述第三腔室(P);还包括进入管(4)、排出管(5)及插入管(6),所述插入管(6)固定于所述第二隔板(3),所述插入管(6)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腔室(P)内,所述进入管(4)自所述壳体(1)插入,并延伸至所述第一腔室(M)、所述第二腔室(N)中的一者,所述插入管(6)的第二端与所述进入管(4)的排气端位于同一腔室,所述排出管(5)的进气端位于所述第一腔室(M)、所述第二腔室(N)中的另一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声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间隔设有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以将所述壳体(1)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M)、第二腔室(N)和第三腔室(P),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2)为孔板,能够连通所述第一腔室(M)和所述第二腔室(N),所述第二隔板(3)用于分隔所述第二腔室(N)和所述第三腔室(P);还包括进入管(4)、排出管(5)及插入管(6),所述插入管(6)固定于所述第二隔板(3),所述插入管(6)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腔室(P)内,所述进入管(4)自所述壳体(1)插入,并延伸至所述第一腔室(M)、所述第二腔室(N)中的一者,所述插入管(6)的第二端与所述进入管(4)的排气端位于同一腔室,所述排出管(5)的进气端位于所述第一腔室(M)、所述第二腔室(N)中的另一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管(6)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腔室(N)和所述第三腔室(P),以连通所述第二腔室(N)和所述第三腔室(P)。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管(4)自所述第一腔室(M)插入,并穿过所述第一隔板(2),以延伸至所述第二腔室(N)。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爱军莫建伟杨迪新马果谢文奇卢宁罗静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