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弹性伸缩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2626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弹性伸缩缝装置,其结构包括左顶板、凹型管、支撑板、连接板、缓冲座、底板、桁架、右顶板,左顶板的右端与右顶板的左端相平行,凹型管贯穿于左顶板,支撑板的上端与连接板的下端相贴合,缓冲座的上端与左顶板的下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桥梁弹性伸缩缝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当伸缩缝装置下压时,上压板受力往下压,推柱向下压,将油腔里的油通过油孔向下挤压,就向下移动,将作用力传递给弹簧,四个弹簧向下压,将有反作用力向上挤压,同时恢复弹簧也有向上的恢复力,因此伸缩装置受力是能够得到最大的缓冲,在伸缩缝装置受力时,受力能得到最大的缓冲而减少了伸缩缝装置的断裂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弹性伸缩缝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桥梁弹性伸缩缝装置,属于道路建筑

技术介绍
桥梁上的伸缩缝时用于放置桥梁由于热胀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桥梁的宽度方向设置的一条构造缝。但是伸缩缝的设置当车来了个在通过时会产生一定的震动,并对伸缩缝造成冲击,影响桥梁整体的寿命和伸缩缝的完整性。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621183032.0的一种桥梁弹性伸缩缝装置,包括对称地固定于伸缩缝相对的两侧梁体上的钢边梁,所述钢边梁朝向伸缩缝中部的一个侧面上端均设置有斜面,斜面朝向侧下方,两个斜面之间设置有与斜面抵触的滑块,但是该现有技术在伸缩缝装置受力时,有可能由于受力时受力过大,而导致了伸缩缝装置的断裂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梁弹性伸缩缝装置,以解决的现有技术在伸缩缝装置受力时,有可能由于受力时受力过大,而导致了伸缩缝装置的断裂现象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桥梁弹性伸缩缝装置,其结构包括左顶板、凹型管、支撑板、连接板、缓冲座、底板、桁架、右顶板,所述左顶板的右端与右顶板的左端相平行,所述凹型管贯穿于左顶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与连接板的下端相贴合,所述缓冲座的上端与左顶板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底板的上端与桁架的上端相平行,缓冲座由缓冲座外壳、第一减震柱、第二减震柱组成,所述缓冲座外壳内部设有第一减震柱与第二减震柱,所述第一减震柱由推柱、油腔、固定柱、弹簧、下压板、下推板、油孔、油腔外壳、减震柱外壳、恢复弹簧、上压板组成,所述推柱的上端与下推板的下端相平行,所述油腔之间连接有油孔,所述固定柱与油腔嵌套连接,所述弹簧的上端与下压板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下推板与油腔外壳位于同一中心线,所述减震柱外壳内部设有油腔与固定柱,所述恢复弹簧的上端与上压板的下端相贴合,所述下压板的上端与上压板的上端相平行。进一步地,所述右顶板的上端与底板的下端相平行。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与左顶板的下端相垂直。进一步地,所述上压板的上端与左顶板的下端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为长方体结构,并且长度为25cm。进一步地,所述桁架采用铝合金材质,重量轻硬度高。进一步地,所述凹型管采用钢材质,硬度高不易变形。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桥梁弹性伸缩缝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当伸缩缝装置下压时,上压板受力往下压,推柱向下压,将油腔里的油通过油孔向下挤压,就向下移动,将作用力传递给弹簧,四个弹簧向下压,将有反作用力向上挤压,同时恢复弹簧也有向上的恢复力,因此伸缩装置受力是能够得到最大的缓冲,在伸缩缝装置受力时,受力能得到最大的缓冲而减少了伸缩缝装置的断裂现象。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桥梁弹性伸缩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缓冲座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减震柱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左顶板-1、凹型管-2、支撑板-3、连接板-4、缓冲座-5、底板-6、桁架-7、右顶板-8、缓冲座外壳-501、第一减震柱-502、第二减震柱-503、推柱-50201、油腔-50202、固定柱-50203、弹簧-50204、下压板-50205、下推板-50206、油孔-50207、油腔外壳-50208、减震柱外壳-50209、恢复弹簧-50210、上压板-5021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桥梁弹性伸缩缝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左顶板1、凹型管2、支撑板3、连接板4、缓冲座5、底板6、桁架7、右顶板8,所述左顶板1的右端与右顶板8的左端相平行,所述凹型管2贯穿于左顶板1,所述支撑板3的上端与连接板4的下端相贴合,所述缓冲座5的上端与左顶板1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底板6的上端与桁架7的上端相平行,缓冲座5由缓冲座外壳501、第一减震柱502、第二减震柱503组成,所述缓冲座外壳501内部设有第一减震柱502与第二减震柱503,所述第一减震柱502由推柱50201、油腔50202、固定柱50203、弹簧50204、下压板50205、下推板50206、油孔50207、油腔外壳50208、减震柱外壳50209、恢复弹簧50210、上压板50211组成,所述推柱50201的上端与下推板50206的下端相平行,所述油腔50202之间连接有油孔50207,所述固定柱50203与油腔50202嵌套连接,所述弹簧50204的上端与下压板50205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下推板50206与油腔外壳50208位于同一中心线,所述减震柱外壳50209内部设有油腔50202与固定柱50203,所述恢复弹簧50210的上端与上压板50211的下端相贴合,所述下压板50205的上端与上压板50211的上端相平行,所述右顶板8的上端与底板6的下端相平行,所述连接板4的上表面与左顶板1的下端相垂直,所述上压板50211的上端与左顶板1的下端相贴合,所述支撑板3为长方体结构,并且长度为25cm,所述凹型管2采用钢材质,硬度高不易变形。本专利所述的桁架7由杆件彼此在两端用铰链连接而成的结构,桁架由直杆组成的一般具有三角形单元的平面或空间结构,桁架杆件主要承受轴向拉力或压力,从而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在跨度较大时可比实腹梁节省材料,减轻自重和增大刚度,所述连接板4是使相分离的两个或是多个结构件,连接为一个整体的结构件,它的样式结构非常多有矩形板、多边板、异形板等等,种类一般有隅撑连接板,系杆连接板,水水平支撑连接板,柱间支撑连接板几种。在进行使用时当伸缩缝装置下压时,上压板50211受力往下压,推柱50201向下压,将油腔50202里的油通过油孔50207向下挤压,就向下移动,将作用力传递给弹簧50204,四个弹簧50204向下压,将有反作用力向上挤压,同时恢复弹簧50210也有向上的恢复力,因此伸缩装置受力是能够得到最大的缓冲。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在伸缩缝装置受力时,有可能由于受力时受力过大,而导致了伸缩缝装置的断裂现象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技术一种桥梁弹性伸缩缝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当伸缩缝装置下压时,上压板50211受力往下压,推柱50201向下压,将油腔50202里的油通过油孔50207向下挤压,就向下移动,将作用力传递给弹簧50204,四个弹簧50204向下压,将有反作用力向上挤压,同时恢复弹簧50210也有向上的恢复力,因此伸缩装置受力是能够得到最大的缓冲,在伸缩缝装置受力时,受力能得到最大的缓冲而减少了伸缩缝装置的断裂现象。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弹性伸缩缝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左顶板(1)、凹型管(2)、支撑板(3)、连接板(4)、缓冲座(5)、底板(6)、桁架(7)、右顶板(8),所述左顶板(1)的右端与右顶板(8)的左端相平行,所述凹型管(2)贯穿于左顶板(1),所述支撑板(3)的上端与连接板(4)的下端相贴合,所述缓冲座(5)的上端与左顶板(1)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底板(6)的上端与桁架(7)的上端相平行,缓冲座(5)由缓冲座外壳(501)、第一减震柱(502)、第二减震柱(503)组成,所述缓冲座外壳(501)内部设有第一减震柱(502)与第二减震柱(503),所述第一减震柱(502)由推柱(50201)、油腔(50202)、固定柱(50203)、弹簧(50204)、下压板(50205)、下推板(50206)、油孔(50207)、油腔外壳(50208)、减震柱外壳(50209)、恢复弹簧(50210)、上压板(50211)组成,所述推柱(50201)的上端与下推板(50206)的下端相平行,所述油腔(50202)之间连接有油孔(50207),所述固定柱(50203)与油腔(50202)嵌套连接,所述弹簧(50204)的上端与下压板(50205)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下推板(50206)与油腔外壳(50208)位于同一中心线,所述减震柱外壳(50209)内部设有油腔(50202)与固定柱(50203),所述恢复弹簧(50210)的上端与上压板(50211)的下端相贴合,所述下压板(50205)的上端与上压板(50211)的上端相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弹性伸缩缝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左顶板(1)、凹型管(2)、支撑板(3)、连接板(4)、缓冲座(5)、底板(6)、桁架(7)、右顶板(8),所述左顶板(1)的右端与右顶板(8)的左端相平行,所述凹型管(2)贯穿于左顶板(1),所述支撑板(3)的上端与连接板(4)的下端相贴合,所述缓冲座(5)的上端与左顶板(1)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底板(6)的上端与桁架(7)的上端相平行,缓冲座(5)由缓冲座外壳(501)、第一减震柱(502)、第二减震柱(503)组成,所述缓冲座外壳(501)内部设有第一减震柱(502)与第二减震柱(503),所述第一减震柱(502)由推柱(50201)、油腔(50202)、固定柱(50203)、弹簧(50204)、下压板(50205)、下推板(50206)、油孔(50207)、油腔外壳(50208)、减震柱外壳(50209)、恢复弹簧(50210)、上压板(50211)组成,所述推柱(50201)的上端与下推板(50206)的下端相平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亦强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明阳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