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生物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2177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水生物修复装置,其结构包括入水管、净水器主体、压力表、清水管、弧形接管、出水管、阀门、回形管、连接管、净水器支脚、气水混合器、支撑块,入水管的一端与净水器主体的上端相嵌套,净水器主体的底面与净水器支脚的上表面相焊接,压力表的底面嵌入安装于弧形接管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地下水生物修复装置,结构上设有气水混合器,气水混合器外壳的外表面与支撑块的背相焊接,将地下水输入气水混合器外壳内后,由电阻丝通电经过加热块后开始加热,并将热能传导入气水混合器外壳的内有,使地下水吸收,同时转杆缓慢的旋转带动叶片使加热的水与尾加热的水均匀混合,提升修复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水生物修复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地下水生物修复装置,属于净水器领域。
技术介绍
地下水污染是由于人类的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渗入地下,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工业三废排放以及其他途径使污染物进入地下水中并由此导致其水质下降,现代化阶段针对环境多以预防为主,但是简单的预防达不到解决已污染水域。为此,必须进行必要的监测,一旦发现地下水遭受污染,就应及时采取措施,防微杜渐;最好是尽量减少污染物进入地下含水层的机会和数量,诸如污水聚积地段的防渗,选择具有最优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地点排放废物等。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621380194.3的一种地下水生物修复装置,其结构包括气水混合器、压力表、进水管、排气管、上水管、布水器、手孔、人孔、滤池进水阀、滤池进水管、反冲洗排水管、反冲洗排水阀、清水出水阀、清水出水管,所述气水混合器与进水管固定连接,所述压力表与进水管连接,所述排气管与布水器固定连接,所述上水管与布水器固定连接,所述布水器上设有手孔,所诉布水器上设有人孔,所述滤池进水阀与滤池进水管连接,所述反冲洗排水管设有反冲洗排水阀,所述清水出水阀与清水出水管连接,但是该现有技术加热效果较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水生物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入水管(1)、净水器主体(2)、压力表(3)、清水管(4)、弧形接管(5)、出水管(6)、阀门(7)、回形管(8)、连接管(9)、净水器支脚(10)、气水混合器(11)、支撑块(12),所述入水管(1)的一端与净水器主体(2)的上端相嵌套,所述净水器主体(2)的底面与净水器支脚(10)的上表面相焊接,所述压力表(3)的底面嵌入安装于弧形接管(5)的上端,所述清水管(4)的上端嵌入安装于弧形接管(5)的内部,所述出水管(6)安装于回形管(8)的底端,所述回形管(8)正表面设有阀门(7),所述回形管(8)的左端嵌入安装于连接管(9)的内部,所述气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生物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入水管(1)、净水器主体(2)、压力表(3)、清水管(4)、弧形接管(5)、出水管(6)、阀门(7)、回形管(8)、连接管(9)、净水器支脚(10)、气水混合器(11)、支撑块(12),所述入水管(1)的一端与净水器主体(2)的上端相嵌套,所述净水器主体(2)的底面与净水器支脚(10)的上表面相焊接,所述压力表(3)的底面嵌入安装于弧形接管(5)的上端,所述清水管(4)的上端嵌入安装于弧形接管(5)的内部,所述出水管(6)安装于回形管(8)的底端,所述回形管(8)正表面设有阀门(7),所述回形管(8)的左端嵌入安装于连接管(9)的内部,所述气水混合器(11)外表面与支撑块(12)的背面相焊接,所述气水混合器(11)包括伺服电机(1101)、上盖(1102)、叶片(1103)、转杆(1104)、气水混合器外壳(1105)、加热板外壳(1106)、加热块(1107)、导热片(1108)、电阻丝(1109),所述转杆(1104)的上端嵌入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明阳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