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缠角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1659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缠角杆装置,包括有缠角杆和杆套,缠角杆的前端内部设有插针孔,且缠角杆的前端还设有绞线槽;在缠角杆中固定有一弹簧丝,弹簧丝的前端连接有一个或多个弹块,弹块嵌入在缠角杆的前端并位于插针孔边上;杆套套在缠角杆上,缠角杆在杆套内部,杆套以其内壁压住弹块使弹块朝内移动嵌入缠角杆的插针孔内形成地铜线的压紧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缠角杆下部里面设计插针孔,用于将插针插入,插针孔旁边设计进线孔和绞线槽,绞线槽卡住铜线通过缠角杆旋转将铜线缠绕在插针上;而通过杆套与弹簧丝及弹块配合,以弹块压紧铜线,不仅可以使绕制效果更好,还使本缠角装置适用于各种直径的插针,可最大限度避免传统装置存在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缠角杆装置
本技术涉及绕线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给马达等装置绕制铜线等的绕线工具。
技术介绍
许多电子电气配件都有线圈,这类线圈一般是通过绕线机来完成的,传统绞线方式是,在缠角杆上插入插针(马达等装置上的配件),缠角杆勾住铜线,旋转使线缠绕在插针上。这种绕线方式及绕线工具的缺点在于,首先,不同直径的插针需配套相应口径的缠角杆,导致种类繁多,造成成本、管理、储存、更换等方面存在不便;其次,缠角杆的口径相对于插针过大,会使得缠线不牢固或缠不上等;而缠角杆的口径相对于插针过小,则容易使铜线断裂,并且工艺要求也相对较高;第三,传统的缠角杆在上线、勾线等操作过程存在较大的不便,给绕线的效率造成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绕线效果好、可适用于不同直径插针的组合式缠角杆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缠角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缠角杆和杆套,缠角杆的前端内部设有与PIN针对接的插针孔,且缠角杆的前端还设有用于卡住铜线的绞线槽;绞线槽与缠角杆的前端面垂直,其贯通缠角杆的前端两侧并与插针孔连通;在缠角杆中固定有一弹簧丝,弹簧丝的前端连接有至少一个弹块,弹块以可活动的方式嵌入在缠角杆的前端并位于插针孔的边上,并由弹簧丝的弹力推动弹块形成弹块朝缠角杆外部翘起的结构;杆套套在缠角杆上,缠角杆在杆套内部,杆套以其内壁压住弹块使弹块朝内移动嵌入缠角杆的插针孔内形成地铜线的压紧结构,通过弹块压紧铜线,可以使铜线一层一层绕得更紧密。进一步地,杆套内部的孔为凸轮形状,在杆套内部的一边内壁形成朝外的弧形凸部,通过杆套内孔凸轮形状的弧形凸部形成对弹块嵌入缠角杆内的深度的调节结构。这样在针对不同直径的插针时,可以通过调节杆套与弹块的匹配度,使弹块压时多一些或少一些而与插针相配,达到广泛适应的目的。进一步地,在缠角杆的侧壁开设有一条纵向延伸的导向安装槽,弹簧丝及弹块安装在该导向安装槽内,弹簧丝尾部的弯折结构嵌入固定在缠角杆内部形成弹力结构;导向安装槽的前部与插针孔相通,且在导向安装槽的槽底与插针孔的过渡部位设置为利于弹簧丝朝内弯折的斜面结构。进一步地,在缠角杆的前部设有一条沿缠角杆横切开设的导线口,该导线口的入口处与绞线槽相通;该导线口为从绞线槽朝缠角杆插针孔处的侧壁横向切入而成。通过绞线槽卡住铜线后,随着缠角杆旋转,铜线会进入导线口,并随着铜线的绕制而从导线口进入插针孔内。进一步地,在杆套的前部开设有一L型的导入槽,该导入槽为从杆套前端朝后切入再转为横向切入而成,杆套与缠角杆结合后,该导入槽与绞线槽连通,使铜线进入更方便。进一步地,缠角夹、杆套及弹块的前端面相互齐平,而弹块嵌入于插针孔内压住铜线的内表面为弧形凹面,弧形凹面有利于与绕成圆柱形的线柱贴合,达到更好的绕线效果。或者,导向安装槽前端用于容纳弹块的空间大于其导向安装槽的后部空间,在前后部空间过渡位置的一侧或两侧各形成一凸台,两处凸台形成对弹块的止挡结构。本技术通过缠角杆下部里面设计插针孔,用于将插针插入,插针孔旁边设计进线孔和绞线槽,绞线槽卡住铜线通过缠角杆旋转将铜线缠绕在插针上;而通过杆套与弹簧丝及弹块配合,以弹块压紧铜线,不仅可以使绕制效果更好,还使本缠角装置适用于各种直径的插针,可最大限度避免传统装置存在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缠角杆与压紧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拆除杆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缠角杆,11为绞线槽,12为导线口,13为导向安装槽,14为凸台,2为杆套,21为导入槽,22为弧形凸部,3为弹簧丝,4为弹块。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4,所述组合式缠角杆装置,包括有缠角杆1和杆套2,缠角杆1的前端内部设有与PIN针(插针)对接的插针孔(未标示),且缠角杆1的前端还设有用于卡住铜线的绞线槽11;绞线槽11与缠角杆1的前端面垂直,其贯通缠角杆1的前端两侧并与插针孔连通;在缠角杆1中固定有一弹簧丝3,弹簧丝3的前端连接有一弹块4,弹块4以可活动的方式嵌入在缠角杆1的前端并位于插针孔的边上,并由弹簧丝3的弹力推动弹块4形成弹块4朝缠角杆1外部翘起的结构,没有外力作用时,弹块4不会嵌入插针孔内;杆套2套在缠角杆1上,缠角杆1在杆套2内部,杆套2以其内壁压住弹块4使弹块朝内移动嵌入缠角杆1的插针孔内形成地铜线的压紧结构,通过弹块4压紧铜线,可以使铜线一层一层绕得更紧密。杆套2内部的孔为凸轮形状,在杆套2内部的一边内壁形成朝外的弧形凸部22,通过杆套2内孔凸轮形状的弧形凸部22形成对弹块4嵌入缠角杆1内的深度的调节结构。这样在针对不同直径的插针时,可以通过调节杆套2与弹块4的匹配度,使弹块4压时多一些或少一些而与插针相配,达到广泛适应的目的。在缠角杆1的侧壁开设有一条纵向延伸的导向安装槽13,弹簧丝3及弹块4安装在该导向安装槽13内,弹簧丝3尾部的弯折结构嵌入固定在缠角杆1内部形成弹力结构;导向安装槽13的前部与插针孔相通,且在导向安装槽13的槽底与插针孔的过渡部位设置为利于弹簧丝3朝内弯折的斜面结构。在缠角杆1的前部设有一条沿缠角杆1横切开设的导线口12,该导线口12的入口处与绞线槽11相通;该导线口12为从绞线槽11朝缠角杆1插针孔处的侧壁横向切入而成。通过绞线槽11卡住铜线后,随着缠角杆1旋转,铜线会进入导线口12,并随着铜线的绕制而从导线口12进入插针孔内。在杆套2的前部开设有一L型的导入槽21,该导入槽21为从杆套2前端朝后切入再转为横向切入而成,杆套2与缠角杆1结合后,该导入槽21与绞线槽11连通,使铜线进入更方便。缠角夹1、杆套2及弹块4的前端面相互齐平,而弹块4嵌入于插针孔内压住铜线的内表面为弧形凹面,弧形凹面有利于与绕成圆柱形的线柱贴合,达到更好的绕线效果。作为第二种实施方式,参照图5,导向安装槽13前端用于容纳弹块4的空间大于其导向安装槽13的后部空间,在前后部空间过渡位置的两侧(或一侧)各形成一凸台14,两处凸台14形成对弹块4的止挡结构。以上已将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技术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缠角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缠角杆和杆套,缠角杆的前端内部设有与PIN针对接的插针孔,且缠角杆的前端还设有用于卡住铜线的绞线槽;绞线槽与缠角杆的前端面垂直,其贯通缠角杆的前端两侧并与插针孔连通;在缠角杆中固定有一弹簧丝,弹簧丝的前端连接有至少一个弹块,弹块以可活动的方式嵌入在缠角杆的前端并位于插针孔的边上,并由弹簧丝的弹力推动弹块形成弹块朝缠角杆外部翘起的结构;杆套套在缠角杆上,缠角杆在杆套内部,杆套以其内壁压住弹块使弹块朝内移动嵌入缠角杆的插针孔内形成地铜线的压紧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缠角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缠角杆和杆套,缠角杆的前端内部设有与PIN针对接的插针孔,且缠角杆的前端还设有用于卡住铜线的绞线槽;绞线槽与缠角杆的前端面垂直,其贯通缠角杆的前端两侧并与插针孔连通;在缠角杆中固定有一弹簧丝,弹簧丝的前端连接有至少一个弹块,弹块以可活动的方式嵌入在缠角杆的前端并位于插针孔的边上,并由弹簧丝的弹力推动弹块形成弹块朝缠角杆外部翘起的结构;杆套套在缠角杆上,缠角杆在杆套内部,杆套以其内壁压住弹块使弹块朝内移动嵌入缠角杆的插针孔内形成地铜线的压紧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缠角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杆套内部的孔为凸轮形状,在杆套内部的一边内壁形成朝外的弧形凸部,通过杆套内孔凸轮形状的弧形凸部形成对弹块嵌入缠角杆内的深度的调节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缠角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缠角杆的侧壁开设有一条纵向延伸的导向安装槽,弹簧丝及弹块安装在该导向安装槽内,弹簧丝尾部的弯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华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奇为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