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变压器绕线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0222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变压器绕线模。该装置包括第一宽度调节部、第二宽度调节部、长度调节部、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第三驱动模块、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第一宽度调节部与第二宽度调节部相对设置,长度调节部的一端与第一宽度调节部的径向调节端连接,长度调节部的另一端与第二宽度调节部的径向调节端连接;第一驱动模块的出力端与第一宽度调节部的活动端连接;第二驱动模块的出力端与第二宽度调节部的活动端连接;第三驱动模块设置在第一宽度调节部和第二宽度调节部之间。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调变压器绕线模,能调节变压器绕线模的长度值和宽度值,提高变压器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变压器绕线模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绕线模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变压器绕线模。
技术介绍
目前可调变压器线圈绕制模具只是针对圆形线圈,结构采用平行四边形伞式结构,通过调节螺母往前或者往后旋转改变绕线模直径。但是市场生产的油浸式或干式变压器线圈为节省材料降低空载损耗都是长圆形结构。现今所用模具都为固定式的,且其尺寸无法调节,每一种规格的变压器都需要有一个对应的用于制作变压器线圈的线圈绕线模具。因此,变压器生产企业不得不生产并储备大量的、多种类型的绕线模,这不但造成了大量的生产资料的闲置,还要占用大量的仓储资源,导致变压器的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的可调变压器绕线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可调变压器绕线模,包括:第一宽度调节部、第二宽度调节部、长度调节部、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第三驱动模块、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宽度调节部与所述第二宽度调节部相对设置,所述长度调节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宽度调节部的径向调节端连接,所述长度调节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宽度调节部的径向调节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的出力端与所述第一宽度调节部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宽度调节部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出力端与所述第二宽度调节部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宽度调节部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三驱动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宽度调节部和所述第二宽度调节部之间;所述第三驱动模块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杠和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丝杠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联轴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出力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驱动所述第一丝杠转动;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杠和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二联轴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丝杠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联轴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出力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第二联轴器驱动所述第二丝杠转动;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可选的,所述第一宽度调节部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活动部和第一径向调节部;所述第一活动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端,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活动部通过所述第一径向调节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部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中央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丝杠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第二宽度调节部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活动部和第二径向调节部;所述第二活动部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端,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活动部通过所述第二径向调节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部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中央开设第二通孔,所述第二丝杠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径向调节部包括多个第一绕线杆,所述第一绕线杆内壁设置有多个撑耳,所述多个撑耳沿所述第一绕线杆的轴向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丝杠平行;所述第一固定部为半圆弧体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外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活动部为半圆弧体结构,所述第一活动部外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板;所述第一绕线杆上的撑耳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的第一支板通过第一撑条连接,所述第一绕线杆上的撑耳还与所述第一活动部上的第二支板通过第二撑条连接;所述第二径向调节部包括多个第二绕线杆,所述第二绕线杆内壁设置有多个撑耳,所述多个撑耳沿所述第二绕线杆的轴向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与所述第二丝杠平行;所述第二固定部为半圆弧体结构,所述第二固定部外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三支板;所述第二活动部为半圆弧体结构,所述第二活动部外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个第四支板;所述第二绕线杆上的撑耳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第三支板通过第三撑条连接,所述第二绕线杆上的撑耳还与所述第二活动部上的第四支板通过所述第四撑条连接。可选的,所述长度调节部包括:第一铰链排、第二铰链排、多个第三绕线杆;所述第一铰链排与所述第二铰链排均包括多组铰链,所述第三绕线杆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铰链之间;所述第一铰链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宽度调节部的径向调节端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铰链排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宽度调节部的径向调节端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铰链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宽度调节部的径向调节端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二铰链排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宽度调节部的径向调节端的另一侧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三驱动模块包括第三电机和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电动推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三电机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三电机的出力端与所述电动推杆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一电机座,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第一电机座上,所述第一电机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二电机座,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第二电机座上,所述第二电机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可选的,所述第三驱动模块还包括电动推杆支架,所述电动推杆支架设置在所述电动推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调变压器绕线模,第一驱动模块的出力端与宽度调节部的活动端连接,第二驱动模块的出力端与第二宽度调节部的活动端连接,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用于调节可调变压器绕线模的宽度值;第三驱动模块设置在第一宽度调节部和所述第二宽度调节部之间,第三驱动模块用于调节可调变压器绕线模的长度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可调变压器绕线模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可调变压器绕线模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可调变压器绕线模宽度调节部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可调变压器绕线模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的可调变压器绕线模。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可调变压器绕线模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可调变压器绕线模侧视图,其中,可调变压器绕线模的第一驱动模块与第二驱动模块结构相同,将第一电机座与第二电机座同用24表示;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可调变压器绕线模的宽度调节部左视图,其中,可调变压器绕线模的两个宽度调节部结构相同,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同用10表示,将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变压器绕线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宽度调节部、第二宽度调节部、长度调节部、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第三驱动模块、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宽度调节部与所述第二宽度调节部相对设置,所述长度调节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宽度调节部的径向调节端连接,所述长度调节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宽度调节部的径向调节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的出力端与所述第一宽度调节部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宽度调节部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出力端与所述第二宽度调节部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宽度调节部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三驱动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宽度调节部和所述第二宽度调节部之间;所述第三驱动模块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变压器绕线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宽度调节部、第二宽度调节部、长度调节部、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第三驱动模块、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宽度调节部与所述第二宽度调节部相对设置,所述长度调节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宽度调节部的径向调节端连接,所述长度调节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宽度调节部的径向调节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的出力端与所述第一宽度调节部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宽度调节部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出力端与所述第二宽度调节部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宽度调节部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三驱动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宽度调节部和所述第二宽度调节部之间;所述第三驱动模块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变压器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杠和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丝杠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联轴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出力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驱动所述第一丝杠转动;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杠和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二联轴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丝杠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联轴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出力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第二联轴器驱动所述第二丝杠转动;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变压器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宽度调节部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活动部和第一径向调节部;所述第一活动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端,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活动部通过所述第一径向调节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部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中央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丝杠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第二宽度调节部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活动部和第二径向调节部;所述第二活动部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端,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活动部通过所述第二径向调节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部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中央开设第二通孔,所述第二丝杠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继元杨冰华谢智敏王雪宇冯哲张安东唐山杰蔡锦洲
申请(专利权)人:北华大学吉林市广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