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噪音用波纹植绒软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0668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噪音用波纹植绒软轴,属于软轴领域。所述软轴表面设有第一植绒层和第二植绒层,所述第一植绒层与所述第二植绒层厚度不同,第一植绒层、第二植绒层在软轴表面呈螺旋交错延伸,将软轴表面覆盖。软轴在套管内滑动时,只有较厚的植绒层与套管内壁接触,从而减小与套管内壁的接触时间与接触面积,减小了摩擦力,提高了套管的使用寿命;设置两种不同的植绒层改变了软轴的固有频率,避免在旋转、振动形成共振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低噪音用波纹植绒软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降低噪音用波纹植绒软轴,属于软轴领域。
技术介绍
软轴是一种使用在电动调节座椅中用以传递扭矩和旋转运动的轴,软轴又多层多根钢丝缠绕而成,为降低软轴工作时由于摩擦、碰撞产生的噪音,现有的软轴都在软轴芯上设置一层植绒层,以达到降低噪音、减少振动、延长软轴及套管寿命的目的。现有的软轴在植绒时,都是在软轴表面形成一层厚度均一的植绒层,其在使用时仍有缺陷,软轴沿套管滑动时,软轴表面植绒层与套管接触面积大、容易产生共振形成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噪音用波纹植绒软轴,它解决了目前的软轴沿套管滑动时摩擦力大、容易发生共振产生噪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降低噪音用波纹植绒软轴,所述软轴表面设有第一植绒层和第二植绒层,所述第一植绒层与所述第二植绒层厚度不同,第一植绒层、第二植绒层在软轴表面呈螺旋交错延伸,将软轴表面覆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轴表面形成厚度不同螺旋交错的第一植绒层和第二植绒层,一方面,软轴在套管内滑动时,只有较厚的植绒层与套管内壁接触,从而减小与套管内壁的接触时间与接触面积,减小了摩擦力,提高了套管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设置两种不同的植绒层与套管内壁碰撞时提供更好的阻尼效果,避免在旋转、振动形成共振产生噪音。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第一植绒层与第二植绒层厚度差异为0.25-0.6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软轴在套管内滑动时,只有较厚的植绒层与套管内壁接触,从而减小与套管内壁的接触时间与接触面积,减小了摩擦力,提高了套管的使用寿命;设置两种不同的植绒层与套管内壁碰撞时提供更好的阻尼效果,避免在旋转、振动形成共振产生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软轴1,第一植绒层2,第二植绒层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降低噪音用波纹植绒软轴1,所述软轴1表面设有第一植绒层2和第二植绒层3,所述第一植绒层2与所述第二植绒层3厚度不同,第一植绒层2、第二植绒层3在软轴1表面呈螺旋交错延伸,将软轴1表面覆盖。在其中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植绒层2与第二植绒层3厚度差异为0.25-0.6mm。软轴1表面形成厚度不同螺旋交错的第一植绒层2和第二植绒层3,一方面,软轴1在套管内滑动时,只有较厚的植绒层与套管内壁接触,从而减小与套管内壁的接触时间与接触面积,减小了摩擦力,提高了套管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设置两种不同的植绒层与套管内壁碰撞时提供更好的阻尼效果,避免在旋转、振动形成共振产生噪音。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降低噪音用波纹植绒软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轴表面设有第一植绒层和第二植绒层,所述第一植绒层与所述第二植绒层厚度不同,第一植绒层、第二植绒层在软轴表面呈螺旋交错延伸,将软轴表面覆盖。

【技术特征摘要】
1.降低噪音用波纹植绒软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轴表面设有第一植绒层和第二植绒层,所述第一植绒层与所述第二植绒层厚度不同,第一植绒层、第二植绒层在软轴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兴云周四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高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