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立柱钢筋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7972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立柱钢筋连接装置,其结构包括连接套管、注塑口、钢筋、左侧传输口、传输杆、右侧传输口、齿纹、螺纹、活动室,所述连接套管表面中部设有注塑口,两者为一体化结构,中部内圈与钢筋侧面外圈采用套设连接,且内部互相齿纹与螺纹互相嵌合,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建筑立柱钢筋连接装置,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加强以往的支撑性能,首先通过连接套管中部沿边设有的螺纹与钢筋外壁设有的齿纹嵌合,通过注塑口使外界注入凝固材料,由传输杆进行传输,使凝固材料分别从左侧传输口与右侧传输口流入到活动室中的每个角落,对活动室与钢筋凝固,使得两者固定,从而再次提高连接管的紧固支撑性能,加强设备的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立柱钢筋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建筑立柱钢筋连接装置,属于建筑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建筑设备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给水、排水、采暖、通风、空调、电气、电梯、通讯及楼宇智能化等设施设备。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020578424.3的一种复合套筒式钢筋连接装置,布置在被连接的钢筋的连接接头处;所述复合套筒式钢筋连接装置由内垫套、套筒构成,其中:内垫套布置在被连接的钢筋和套筒之间,内垫套和套筒之间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创新式地提出了一种可操作性很强的现实解决手段,在工程实际中具有深远的意义。所述复合套筒式钢筋连接装置的各向抗弯抗剪性能相差不大,强度好;对连接件的精度要求不高;螺纹等结构可以提前预制;现场施工只需要进行螺纹装配、很容易操作的钢筋1端部的镦粗、填充料灌注等操作,施工周期短;组合后的复合套筒轴向长度很短,用钢量少,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设备支撑紧固性能差,受到强烈的撞击容易弯曲,导致设备的支撑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建筑立柱钢筋连接装置,以解决设备支撑紧固性能差,受到强烈的撞击容易弯曲,导致设备的支撑性能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建筑立柱钢筋连接装置,其结构包括连接套管、注塑口、钢筋、左侧传输口、传输杆、右侧传输口、齿纹、螺纹、活动室,所述连接套管表面中部设有注塑口,两者为一体化结构,中部内圈与钢筋侧面外圈采用套设连接,且内部互相齿纹与螺纹互相嵌合,所述左侧传输口设在传输杆左侧,所述右侧传输口设在传输杆右侧,两者为一体化结构,且与左侧传输口对应平行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注塑口设在传输杆中部,底部通向活动室顶部中央,所述活动室设在连接套管中部,由连接套管连接组成,所述连接套管中部内壁沿边设有螺纹呈波浪线分布,与钢筋外圈设有的齿纹嵌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管为圆柱体结构,截面为圆形半径为2.5cm。进一步地,所述注塑口设在连接套管中部,两者为一体化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管左右两侧分别套设连接钢筋。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室设在连接套管内部,占用连接套管整面积的三分之一。进一步地,所述钢筋外壁与设有的齿纹与连接套管内壁设有的螺纹嵌合连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建筑立柱钢筋连接装置,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加强以往的支撑性能,首先通过连接套管中部沿边设有的螺纹与钢筋外壁设有的齿纹嵌合,通过注塑口使外界注入凝固材料,由传输杆进行传输,使凝固材料分别从左侧传输口与右侧传输口流入到活动室中的每个角落,对活动室与钢筋凝固,使得两者固定,从而再次提高连接管的紧固支撑性能,加强设备的抗震性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建筑立柱钢筋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建筑立柱钢筋连接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连接套管-1、注塑口-2、钢筋-3、左侧传输口-4、传输杆-5、右侧传输口-6、齿纹-7、螺纹-8、活动室-9。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立柱钢筋连接装置,其结构包括连接套管1、注塑口2、钢筋3、左侧传输口4、传输杆5、右侧传输口6、齿纹7、螺纹8、活动室9,所述连接套管1表面中部设有注塑口2,两者为一体化结构,中部内圈与钢筋3侧面外圈采用套设连接,且内部互相齿纹与螺纹互相嵌合,所述左侧传输口4设在传输杆5左侧,所述右侧传输口6设在传输杆5右侧,两者为一体化结构,且与左侧传输口4对应平行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注塑口2设在传输杆5中部,底部通向活动室9顶部中央,所述活动室9设在连接套管1中部,由连接套管1连接组成,所述连接套管1中部内壁沿边设有螺纹8呈波浪线分布,与钢筋3外圈设有的齿纹7嵌合连接,所述连接套管1为圆柱体结构,截面为圆形半径为2.5cm,所述注塑口2设在连接套管1中部,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套管1左右两侧分别套设连接钢筋3,所述活动室9设在连接套管1内部,占用连接套管1整面积的三分之一,所述钢筋3外壁与设有的齿纹7与连接套管1内壁设有的螺纹8嵌合连接。本专利所说的注塑口2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设在重金属零件上,方便注塑材料到零件内部。在进行使用时,首先通过钢筋3分别插入连接套管1左右两侧,通过钢筋3外壁设有的齿纹7与套管1中部沿边设有的螺纹8嵌合,接着通过注塑口2使外界注入凝固材料,由传输杆5进行传输,使凝固材料分别从左侧传输口4与右侧传输口6流入到活动室9中的每个角落,对活动室9与钢筋3凝固,使得两者固定,从而再次提高连接管的紧固支撑性能,加强设备的抗震性能。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设备支撑紧固性能差,受到强烈的撞击容易弯曲,导致设备的支撑性能差,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加强以往的支撑性能,首先通过连接套管中部沿边设有的螺纹与钢筋外壁设有的齿纹嵌合,通过注塑口使外界注入凝固材料,由传输杆进行传输,使凝固材料分别从左侧传输口与右侧传输口流入到活动室中的每个角落,对活动室与钢筋凝固,使得两者固定,从而再次提高连接管的紧固支撑性能,加强设备的抗震性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建筑立柱钢筋连接装置,其结构包括连接套管(1)、注塑口(2)、钢筋(3)、左侧传输口(4)、传输杆(5)、右侧传输口(6)、齿纹(7)、螺纹(8)、活动室(9),所述连接套管(1)表面中部设有注塑口(2),两者为一体化结构,中部内圈与钢筋(3)侧面外圈采用套设连接,且内部互相齿纹与螺纹互相嵌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传输口(4)设在传输杆(5)左侧,所述右侧传输口(6)设在传输杆(5)右侧,两者为一体化结构,且与左侧传输口(4)对应平行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注塑口(2)设在传输杆(5)中部,底部通向活动室(9)顶部中央,所述活动室(9)设在连接套管(1)中部,由连接套管(1)连接组成,所述连接套管(1)中部内壁沿边设有螺纹(8)呈波浪线分布,与钢筋(3)外圈设有的齿纹(7)嵌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立柱钢筋连接装置,其结构包括连接套管(1)、注塑口(2)、钢筋(3)、左侧传输口(4)、传输杆(5)、右侧传输口(6)、齿纹(7)、螺纹(8)、活动室(9),所述连接套管(1)表面中部设有注塑口(2),两者为一体化结构,中部内圈与钢筋(3)侧面外圈采用套设连接,且内部互相齿纹与螺纹互相嵌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传输口(4)设在传输杆(5)左侧,所述右侧传输口(6)设在传输杆(5)右侧,两者为一体化结构,且与左侧传输口(4)对应平行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注塑口(2)设在传输杆(5)中部,底部通向活动室(9)顶部中央,所述活动室(9)设在连接套管(1)中部,由连接套管(1)连接组成,所述连接套管(1)中部内壁沿边设有螺纹(8)呈波浪线分布,与钢筋(3)外圈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杭国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