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91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施工工艺,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该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收缩处理;切割原路面上产生裂缝的位置,形成处理凹槽;在处理凹槽内部和靠近处理凹槽的原路面上放置干冰;S2,修补前处理;待干冰挥发后,切割处理凹槽周围的原路面,形成施工凹槽并清理施工凹槽的内部;S3,基础处理;吊装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并放置于施工凹槽底部;S4,填缝处理;将改性沥青喷涂至施工凹槽的内壁,并在施工凹槽内浇筑沥青混凝土;通过在修补前对原路面进行降温,使其收缩,达到了减少后期使用过程中温度变化造成新路面收缩而产生二次破坏的情况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被广泛运用于道路建设中。沥青路面建成后,会由于长期受到荷载作用等原因产生裂缝。而水分随着裂缝进入到道路内部后,在行车的作用力下产生较大的动水压力,导致在路面的裂缝位置出现凹陷形成坑槽的情况。所以当路面出现裂缝后,需要及时修补以降低产生更大的坑槽的概率。授权公告号为CN100516365C、授权公告日为2009年7月22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沥青路面坑槽修补工艺,该工艺是在常温下首先清理破损坑槽,按规定尺寸修割坑槽周边和底面,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路面沥青砖用沥青砖粘接剂,与坑槽底面和周边粘接,并保持路面平整,再用路面沥青砖粘接剂将路面沥青砖和原路面间的缝隙填实,经短时间养生即可达到原路面技术标准,完成路面坑槽修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修补完成的沥青新路面在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时,会在新路面内部产生温度应力,而由于后期粘贴的路面沥青砖和原路面之间存在应力滞后现象,会导致连接处产生裂缝,造成二次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施工工艺,通过在修补前对原路面进行降温,使其收缩,达到了减少后期使用过程中温度变化造成新路面收缩而产生二次破坏的情况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收缩处理;切割原路面上产生裂缝的位置,形成处理凹槽;在处理凹槽内部和靠近处理凹槽的原路面上放置干冰;S2,修补前处理;待干冰挥发后,切割处理凹槽周围的原路面,形成施工凹槽并清理施工凹槽的内部;S3,基础处理;吊装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并放置于施工凹槽底部;S4,填缝处理;将改性沥青喷涂至施工凹槽的内壁,并在施工凹槽内浇筑沥青混凝土。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干冰具极易挥发,而挥发的过程会吸收热量,能够对原路面进行快速降温。降温后的原路面会进行收缩,也就是说处理凹槽会由于原路面收缩而变大,此时再切割施工凹槽能够避免施工凹槽尺寸的变化。同时在原路面收缩后再进行施工,能够减少修补完成后新路面再收缩造成修补处产生裂缝的情况。在施工凹槽内放置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其一能够加快施工进度,其二在于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具有良好的抗拉抗压性能,能够提高修补处的结构强度,从而降低修补处与原路面之间应力滞后造成的影响。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S2的修补前处理中,喷射高压空气对施工凹槽内部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后对施工凹槽内部喷水进行湿润。采用上述设置,高压空气具有较大的冲击力,但是在喷射出来后的高压空气很快就能恢复体积,不会给施工凹槽带来巨大的集中荷载,在能够清除施工凹槽内部的脏物以及施工凹槽内壁上松动的颗粒物的同时,减少对施工凹槽的破坏。清理后对施工凹槽内壁进行湿润,能够提高施工凹槽内壁的附着力,从而增强改性沥青与施工凹槽内壁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S3的基础处理中,在施工凹槽底部铺设砂浆形成连接层,再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放置于施工凹槽底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截面和施工凹槽底部的截面配合。采用上述设置,增强原路面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之间的连接强度。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尺寸和施工凹槽底部的截面配合,使得钢筋混凝土与收缩后的路面上的施工凹槽的尺寸配合,当路面恢复正常温度或者受热膨胀时,施工凹槽的内壁会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抵紧,从而令修补后的新路面的强度更高。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S2的修补前处理中,形成施工凹槽后,在施工凹槽底壁的中部位置向下切割,形成加固槽口,清理施工凹槽和加固槽口的内部。采用上述设置,加固槽口的设置能够增加凝固后的沥青混凝土与原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两者之间的传力效果更好,从而提高新路面的受力性能,减少两者的连接处产生裂缝的情况。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S3的基础处理中,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包括板体和梁体,所述梁体位于板体的中部位置,且所述梁体与加固槽口的尺寸配合设置;所述板体内部嵌设有平行于板体设置板筋,所述板筋纵横交错设置;所述梁体内部嵌设有梁部纵筋,所述梁部纵筋沿梁体的长度方向布置。采用上述设置,使用时,新路面上的作用力通过凝固后的沥青混凝土传递到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上,而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中部位置产生的正向弯矩最大,梁的设置能够分担这部分弯矩,从而提高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受力强度,进而增强新路面的受力强度。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S2的修补前处理中,形成施工凹槽后,切割原路面上施工凹槽外缘的位置形成填补凹槽,填补凹槽的截面大于施工凹槽的截面。采用上述设置,凝固的沥青混凝土形成上大下小的结构,使得新路面上能够承受作用力的面积增大,提高新路面的受力性能。其次,填补凹槽的截面大于施工凹槽方便了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安装,同时增强了凝固的沥青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S2的修补前处理中,切割填补凹槽的侧壁,形成齿状表面。采用上述设置,齿状表面具有更大的表面积,使得凝固后的沥青混凝土与原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提高两者之间的传力性能,减少应力滞后带来的影响。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S4的填缝处理中,所述沥青混凝土选用小粒径自密实沥青混凝土。采用上述设置,小粒径自密实沥青混凝土是一种基于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而开发的新材料,其机理是在正常施工温度下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待温度冷却后自然成型,无需碾压;减少了碾压造成的原路面破损的情况。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小粒径自密实沥青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于原路面使用的沥青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采用上述设置,由于凝固后的小粒径自密实沥青混凝土与原路面之间存在应力滞后现象,使用强度高于原路面的沥青混凝土的小粒径自密实沥青混凝土,能够减少应力滞后现象造成两者接缝处产生裂缝的情况。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小粒径自密实沥青混凝土中混合有钢纤维,所述钢纤维呈螺旋形设置。采用上述设置,呈螺旋形设置的钢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能力,能够提高小粒径自密实沥青混凝土凝固后的抗拉强度,减少裂缝的产生。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处理裂缝前对原路面进行降温使其收缩,在后期使用新路面时,减少修补处由于温度产生应力造成裂缝产生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未修补时的剖面图;图2是修补后的剖面图;图3是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剖面图。图中,1、施工凹槽;11、加固槽口;2、填补凹槽;21、齿状表面;3、连接层;4、钢筋混凝土预制板;41、板体;411、板筋;42、梁体;421、梁部纵筋;422、箍筋;5、原路面;6、粘结层;7、填补区;71、钢纤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收缩处理;如图1所示,切割原路面5上产生裂缝的位置,形成处理凹槽(图中未示出),处理凹槽呈长方体设置,且处理凹槽的尺寸略大于裂缝。在处理凹槽内部和靠近处理凹槽的原路面5上放置干冰。S2,修补前处理;如图1所示,待干冰挥发后,切割处理凹槽周围的原路面5,形成长方体形状的施工凹槽1。在施工凹槽1底壁的中心位置向下切割,形成加固槽口11,加固槽口11沿施工凹槽1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加固槽口11的开设长度与施工凹槽1的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收缩处理;切割原路面(5)上产生裂缝的位置,形成处理凹槽;在处理凹槽内部和靠近处理凹槽的原路面(5)上放置干冰;S2,修补前处理;待干冰挥发后,切割处理凹槽周围的原路面(5),形成施工凹槽(1)并清理施工凹槽(1)的内部;S3,基础处理;吊装钢筋混凝土预制板(4),并放置于施工凹槽(1)底部;S4,填缝处理;将改性沥青喷涂至施工凹槽(1)的内壁,并在施工凹槽(1)内浇筑沥青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收缩处理;切割原路面(5)上产生裂缝的位置,形成处理凹槽;在处理凹槽内部和靠近处理凹槽的原路面(5)上放置干冰;S2,修补前处理;待干冰挥发后,切割处理凹槽周围的原路面(5),形成施工凹槽(1)并清理施工凹槽(1)的内部;S3,基础处理;吊装钢筋混凝土预制板(4),并放置于施工凹槽(1)底部;S4,填缝处理;将改性沥青喷涂至施工凹槽(1)的内壁,并在施工凹槽(1)内浇筑沥青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的修补前处理中,喷射高压空气对施工凹槽(1)内部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后对施工凹槽(1)内部喷水进行湿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的基础处理中,在施工凹槽(1)底部铺设砂浆形成连接层(3),再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板(4)放置于施工凹槽(1)底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4)的截面和施工凹槽(1)底部的截面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的修补前处理中,形成施工凹槽(1)后,在施工凹槽(1)底壁的中部位置向下切割,形成加固槽口(11),清理施工凹槽(1)和加固槽口(11)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光俊罗晓强向峰覃凯彭洪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瑞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