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纤维界面增强型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浸润剂,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纤维界面增强型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浸润剂是指在玻璃纤维生产过程中涂附于玻璃纤维表面的材料。它决定了玻璃纤维的用途和性能。它是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结合在一起涂附于玻纤表面的材料。利用它的化学作用可改变玻璃纤维性能。浸润剂的涂覆既能有效地润滑玻璃纤维表面,又能将数百根乃至数千根玻纤单丝集成一束,还能改变玻璃纤维的表面状态,这样不仅满足了玻纤原丝后道工序加工性能的要求,而且在复合材料中还能促进玻璃纤维与被增强的高分子聚合物的结合。浸润剂对玻纤的生产和应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高速拉制直径极细的玻纤过程中,不在纤维表面涂覆浸润剂,不仅会因磨损严重造成断丝、飞丝,导致拉丝作业无法完成。因此,浸润剂的性能对玻纤的性质及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技术生产的浸润剂对玻璃纤维的浸润效果较差,影响了玻璃纤维的表面性能和,不利于玻璃纤维的进一步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纤维界面增强型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 ...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玻璃纤维界面增强型浸润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成膜剂10‑30份、润滑剂3‑8份、偶联剂5‑10份、聚丙烯酰胺乳液4‑9份、聚丙烯酸酯乳液2.5‑7份、羧甲基纤维素钠2‑5份、碳纳米管3‑9份、抗静电剂1‑4份、PEG 2‑6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5份、三乙醇胺1‑3份、去离子水50‑80份;所述成膜剂为质量比为8:3:2的丙烯酸树脂改性淀粉、季戊四醇脂和十二碳醇酯;所述偶联剂为质量比为7:4的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所述润滑剂为质量比为2:5的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和乙撑双硬脂酰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纤维界面增强型浸润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成膜剂10-30份、润滑剂3-8份、偶联剂5-10份、聚丙烯酰胺乳液4-9份、聚丙烯酸酯乳液2.5-7份、羧甲基纤维素钠2-5份、碳纳米管3-9份、抗静电剂1-4份、PEG2-6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5份、三乙醇胺1-3份、去离子水50-80份;所述成膜剂为质量比为8:3:2的丙烯酸树脂改性淀粉、季戊四醇脂和十二碳醇酯;所述偶联剂为质量比为7:4的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所述润滑剂为质量比为2:5的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和乙撑双硬脂酰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纤维界面增强型浸润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成膜剂20份、润滑剂5.5份、偶联剂7.5份、聚丙烯酰胺乳液7份、聚丙烯酸酯乳液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3.5份、碳纳米管6份、抗静电剂2.5份、PEG4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份、三乙醇胺2份、去离子水6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龙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