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4701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的浇注系统,所述模具设有用于成型车用格栅的型腔,所述型腔包括形成所述车用格栅的边框的第一腔体、形成所述车用格栅的若干格栅条的第二腔体、形成用以安装车标的安装座的第三腔体、形成位于所述安装座相对的两侧的加强筋的第四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以及所述第四腔体相互连通;所述浇注系统包括流道、若干浇口,所述若干浇口包括连通所述流道与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浇口、连通所述流道与所述第三腔体的第二浇口、连通所述流道与所述第四腔体的第三浇口,保障注料均匀,且型腔填充完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浇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置
,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格栅的浇注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车用格栅结构日渐多样和复杂,通过现有注塑系统的普通浇注系统进行注料后,容易出现注料不均匀,型腔填充不完整,以致成型后的格栅表面凹凸不一致、格栅内存在气泡等,造成产品不良。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浇注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浇注系统,保障注料均匀,且型腔填充完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的浇注系统,所述模具设有用于成型车用格栅的型腔,所述型腔包括形成所述车用格栅的边框的第一腔体、形成所述车用格栅的若干格栅条的第二腔体、形成用以安装车标的安装座的第三腔体、形成位于所述安装座相对的两侧的加强筋的第四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以及所述第四腔体相互连通;所述浇注系统包括流道、若干浇口,所述若干浇口包括连通所述流道与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浇口、连通所述流道与所述第三腔体的第二浇口、连通所述流道与所述第四腔体的第三浇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腔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腔体以及下腔体,所述第四腔体靠近所述上腔体设置;所述第一浇口与所述下腔体相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与所述主流道相连通的一级分流道、分别连通所述一级分流道与若干所述浇口的若干二级分流道,所述一级分流道沿横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四腔体与所述下腔体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浇口包括与所述下腔体中间相连的一级第一浇口、至少四个分设在一级第一浇口左侧与所述下腔体相连以及至少四个分设在一级第一浇口右侧与所述下腔体相连的二级第一浇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浇口在所述下腔体背离所述上腔体的一侧且沿背离所述上腔体的方向延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浇口连接于所述第三腔体上靠近所述上腔体的位置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浇口位于所述第三腔体背离上腔体的一侧且沿背离所述上腔体的方向延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腔体包括左腔体以及右腔体,与所述左腔体、右腔体相连的第三浇口的数量一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与所述左腔体相连的第三浇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浇口沿垂直于所述车用格栅向前或向后延伸。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浇注系统,设置第一浇口、第二浇口、第三浇口,浇口布置合理,保障注料均匀,且型腔填充完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浇注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浇注系统形成的车用格栅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浇注系统用于模具,所述模具设有用于成型车用格栅3的型腔。所述车用格栅3包括包括边框31、若干格栅条32、安装座33、加强筋34。所述边框包括上边框311、下边框312、左边框313、右边框314,上边框311、下边框312、左边框313、右边框314上设有用于车用格栅3安装的安装结构,所述左边框313、右边框314与上边框311之间夹角为锐角,且两者对称设置。若干格栅条32连接在所述上边框311和下边框312之间,若干所述格栅条32沿横向间隔分布,纵向延伸。所述安装座33贯穿所述部分格栅条32且与格栅条32相固定,所述安装座33位圆形边框,所述圆形边框上设有安装车标的另一安装结构。所述加强筋34分设在所述安装座33两侧,与所述格栅条32交叉相连,且所述加强筋34靠近所述上边框311设置。所述型腔包括第一腔体21、第二腔体22、第三腔体23、第四腔体24。所述第一腔体21用于形成边框,所述第一腔体21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腔体211以及下腔体212,以及相对设置的设置左边腔体213、右边腔体214。所述上腔体211、下腔体212、左边腔体213、右边腔体214并不代表在注塑时腔体位置的上下左右,而是代表上腔体211用于形成上边框311,下腔体212用于形成下边框312,左边腔体213用于形成左边框313,右边腔体214用于形成右边框314。所述第二腔体22用于形成若干格栅条32。所述第三腔体23用于形成安装座33。所述第四腔体24用于形成加强筋34,所述第四腔体24靠近所述上腔体211设置,所述第四腔体24包括左腔体241以及右腔体242,左腔体241、右腔体242不代表注塑时腔体位置的左右,而是代表左腔体241用于形成位于所述安装座33左边的加强筋34,右腔体242用于形成位于所述安装座33右边的加强筋34。所述第一腔体21、第二腔体22、第三腔体23以及所述第四腔体24相互连通,该相互连通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所述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直接连通,所述第三腔体23和部分第二腔体22直接连通,所述第三腔体23和第四腔体24直接连通,所述第四腔体24和部分第二腔体22直接连通。所述浇注系统包括流道、若干浇口。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与所述主流道相连通的一级分流道、分别连通所述一级分流道与若干所述浇口的若干二级分流道。所述浇口包括第一浇口11、第二浇口12、第三浇口13。所述第一浇口11连通流道与第一腔体21,具体的,所述第一浇口11连通二流分流道和所述下腔体212。所述第一浇口11在所述下腔体212背离所述上腔体211的一侧且沿背离所述上腔体21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浇口11包括与所述下腔体212中间相连的一级第一浇口111、至少四个分设在一级第一浇口111左侧与所述下腔体212相连以及至少四个分设在一级第一浇口111右侧与所述下腔体212相连的二级第一浇口112。所述一级第一浇口111包括两分别与所述下腔体212相连的出料口、一连通所述二级分流道和两出料口的进料口。二级第一浇口112具有一与所述下腔体212相连的出料口、一连通出料口和二级分流道的进料口。所述第二浇口12连通二级分流道和第三腔体23,具体的,所述第二浇口12连接于所述第三腔体23上靠近所述上腔体211的位置处,且所述第二浇口12位于所述第三腔体23背离上腔体211的一侧且沿背离所述上腔体211的方向延伸。所述一级流道沿横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四腔体24和所述下腔体212之间,以减小流道的总长度,减小加工难度。所述第三浇口13用于连通二级分流道和第四腔体24。且所述左腔体241、右腔体242相连的第三浇口13的数量一致。且与所述第三浇口13沿垂直于所述车用格栅3向前或向后延伸。所述左腔体241相连的第三浇口1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浇注系统,通过设置第一浇口11、第二浇口12、第三浇口13,浇口布置合理,保障注料均匀,且型腔填充完整。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的浇注系统,所述模具设有用于成型车用格栅的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包括形成所述车用格栅的边框的第一腔体、形成所述车用格栅的若干格栅条的第二腔体、形成用以安装车标的安装座的第三腔体、形成位于所述安装座相对的两侧的加强筋的第四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以及所述第四腔体相互连通;所述浇注系统包括流道、若干浇口,所述若干浇口包括连通所述流道与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浇口、连通所述流道与所述第三腔体的第二浇口、连通所述流道与所述第四腔体的第三浇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的浇注系统,所述模具设有用于成型车用格栅的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包括形成所述车用格栅的边框的第一腔体、形成所述车用格栅的若干格栅条的第二腔体、形成用以安装车标的安装座的第三腔体、形成位于所述安装座相对的两侧的加强筋的第四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以及所述第四腔体相互连通;所述浇注系统包括流道、若干浇口,所述若干浇口包括连通所述流道与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浇口、连通所述流道与所述第三腔体的第二浇口、连通所述流道与所述第四腔体的第三浇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腔体以及下腔体,所述第四腔体靠近所述上腔体设置;所述第一浇口与所述下腔体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与所述主流道相连通的一级分流道、分别连通所述一级分流道与若干所述浇口的若干二级分流道,所述一级分流道沿横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四腔体与所述下腔体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天匠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