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服务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906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服务机器人,包括依次组合安装的头部、躯干和底座、人机交互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移动控制模块、充电模块、避障巡航模块和主控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用于实现人机之间的语音交互、视频交互以及文字信息交互;避障巡航模块,用于扫描机器人周围环境,获取机器人周围障碍物信息,并发送给主控模块,以使主控模块生成控制信号;移动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主控模块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驱动机器人行进;充电模块,用于实现自主充电。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服务机器人,极大的提升了机器人的交互学习能力和知识自主更新能力,能够很好地与用户进行交互,改善了用户体验,满足了用户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服务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服务机器人。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SLAM(SimultaneousLocalizationandMapping,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的成熟,以及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各种服务机器人应运而生,特别是以语音人机交互为主要功能的服务机器人开始大批量走向市场。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很广,它能为人类提供各项可以程序化的专业服务,主要从事咨询、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保安、救援、监护等工作。但目前市面上的服务机器人智能化程度参差不齐,普遍缺乏交互学习能力和知识自主更新能力,无法很好地与用户进行交互,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服务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服务机器人,包括依次组合安装的头部、躯干和底座,还包括人机交互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移动控制模块、充电模块、避障巡航模块和主控模块,所述人机交互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移动控制模块和避障巡航模块均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一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设置在所述头部上,用于实现人机之间的语音交互、视频交互以及文字信息交互;所述避障巡航模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扫描机器人周围环境,获取机器人周围障碍物信息,并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以使所述主控模块生成控制信号;所述移动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底座,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机器人行进;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实现自主充电。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功能服务机器人中,所述头部包括头部组件及头部座组件,所述头部组件设置在所述头部座组件上,所述头部座组件固定在所述躯干上。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功能服务机器人中,所述头部组件包括一活动设置于所述头部座组件的半球面,以及一朝上设置的平面。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功能服务机器人中,所述躯干包括前壳组件、后壳组件和多自由度机械臂;所述多自由度机械臂为两个,两个所述多自由度机械臂分别设置在所述躯干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功能服务机器人中,所述底座包括底部支架组件、底座组件和脚轮,所述底部支架组件设置在底座组件上方,所述脚轮设置在底座组件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功能服务机器人中,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触控显示屏、摄像头、麦克风、语音交互麦克风阵列和扬声器,所述触控显示屏、摄像头和麦克风设置在所述头部的前端,所述语音交互麦克风阵列设置在所述头部的后端,所述麦克风设置在所述躯干上,所述触控显示屏、摄像头、麦克风、语音交互麦克风阵列和扬声器均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摄像头包括视频通话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摄像头。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功能服务机器人中,所述避障巡航模块包括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以及体感传感器,所述激光雷达和超声波雷达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体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躯干上;所述激光雷达用于探测行进过程中远距离且宽范围的障碍物信息;所述超声波雷达用于探测行进过程中短距离且固定方位的障碍物信息;所述体感传感器用于捕捉行进过程中的人体运动信息。所述主控模块存储有预设机器人机巡航规划,所述主控模块加载有SLAM软件;所述主控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障碍物信息或人体运动信息,采用SLAM软件进行SLAM运算,实时计算机器人自身位置与其周围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预设机器人巡航规划判断当所述机器人自身位置与其周围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安全距离时,更新无人机航迹规划,生成控制指令。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功能服务机器人中,所述移动控制模块包括驱动控制板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控制板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控制板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功能服务机器人中,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片、充电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所述机器人通过红外传感器确定充电桩的位置信息,并在行进过程中通过充电摄像头靠近充电桩,使得所述充电片与充电桩接触实现充电。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功能服务机器人中,所述躯干上还设置有监控摄像头、急停开关和散热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服务机器人,极大的提升了机器人的交互学习能力和知识自主更新能力,能够很好地与用户进行交互,改善了用户体验,满足了用户使用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服务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服务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头部100,躯干200,底座300,人机交互模块400,无线通信模块500,移动控制模块600,充电模块700,避障巡航模块800,主控模块900;头部组件101,头部座组件102;前壳组件201,后壳组件202,多自由度机械臂203,监控摄像头204,急停开关205,散热孔206;底部支架组件301、底座组件302,脚轮303;触控显示屏401,摄像头402,麦克风403,语音交互麦克风阵列404,扬声器405,视频通话摄像头4021,人脸识别摄像头4022;驱动控制板601,驱动电机602;充电片701,充电摄像头702,红外传感器703;激光雷达801,超声波雷达802,体感传感器80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服务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多功能服务机器人,包括依次组合安装的头部100、躯干200和底座300,还包括人机交互模块400、无线通信模块500、移动控制模块600、充电模块700、避障巡航模块800和主控模块900,所述人机交互模块400、无线通信模块500、移动控制模块600和避障巡航模块800均与主控模块900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模块900通过无线通信模块500与一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所述人机交互模块400,设置在所述头部100上,用于实现人机之间的语音交互、视频交互以及文字信息交互;所述避障巡航模块800,设置在所述底座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服务机器人,包括依次组合安装的头部、躯干和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机交互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移动控制模块、充电模块、避障巡航模块和主控模块,所述人机交互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移动控制模块和避障巡航模块均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一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设置在所述头部上,用于实现人机之间的语音交互、视频交互以及文字信息交互;所述避障巡航模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扫描机器人周围环境,获取机器人周围障碍物信息,并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以使所述主控模块生成控制信号;所述移动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底座,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机器人行进;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实现自主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服务机器人,包括依次组合安装的头部、躯干和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机交互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移动控制模块、充电模块、避障巡航模块和主控模块,所述人机交互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移动控制模块和避障巡航模块均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一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设置在所述头部上,用于实现人机之间的语音交互、视频交互以及文字信息交互;所述避障巡航模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扫描机器人周围环境,获取机器人周围障碍物信息,并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以使所述主控模块生成控制信号;所述移动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底座,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机器人行进;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实现自主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包括头部组件及头部座组件,所述头部组件设置在所述头部座组件上,所述头部座组件固定在所述躯干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组件包括一活动设置于所述头部座组件的半球面,以及一朝上设置的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包括前壳组件、后壳组件和多自由度机械臂;所述多自由度机械臂为两个,两个所述多自由度机械臂分别设置在所述躯干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部支架组件、底座组件和脚轮,所述底部支架组件设置在底座组件上方,所述脚轮设置在底座组件的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触控显示屏、摄像头、麦克风、语音交互麦克风阵列和扬声器,所述触控显示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朝阳张霈傅凯漩郭欣黄巍伟王国栋郑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新智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