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46496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其包括:起动机、电子控制器、分电器、油箱、燃油泵、供气管路、净化罐、净化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能够对起动机及皮卡车的供油和点火进行综合控制,进而优化燃油系统和点火系统的控制,有利于皮卡车综合性能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皮卡车
,尤其涉及一种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皮卡车是一种驾驶室后方设有无车顶货箱,货箱侧板与驾驶室连为一体的轻型载货汽车。与通常的汽车设计类似,皮卡车具有起动机及起动机的电瓶等结构。然而,现有的皮卡车的控制器通常仅单独地对起动机、燃油系统和点火系统进行控制,使得各系统之间缺少整体的配合,不利于对皮卡车的综合控制。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其包括:起动机、电子控制器、分电器、油箱、燃油泵、供气管路、净化罐、净化控制阀所述电子控制器上集成有故障指示灯,所述电子控制器经所述分电器与所述起动机相连接,所述油箱与所述燃油泵相连接,所述燃油泵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起动机相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喷油器,所述喷油器与所述电子控制器相连接,所述供气管路包括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与所述起动机相连接,所述进气管路、起动机、出气管路形成循环回路,所述进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电子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信号传输,所述净化罐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油箱相连接,并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进气管路相连接,所述净化罐接收来自所述油箱的燃油蒸汽,所述净化罐中设置有活性炭,所述净化控制阀集成设置于所述净化罐上。作为本技术的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的改进,所述电子控制器集成设置于皮卡车控制盘的下方,所述电子控制器的型号为MDTSP10。作为本技术的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的改进,所述分电器包括点火线圈、功率器件以及位置传感器,所述电子控制器根据所述位置传感器采集的信号,通过所述功率器件控制所述点火线圈进行点火。作为本技术的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的改进,所述燃油泵为涡轮型燃油泵,所述电子控制器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涡轮型燃油泵的工作。作为本技术的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的改进,所述出气管路的出口处还设置有空气净化器。作为本技术的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的改进,所述油箱还通过压力调节管路与所述进气管路相连接,所述进气管路上设置有油压力调节器。作为本技术的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的改进,所述第一控制阀为辅助空气控制阀。作为本技术的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的改进,所述第二控制阀为快怠速电磁阀。作为本技术的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的改进,所述喷油器为高阻型喷油器,所述高阻型喷油器具有控制喷口开闭的电磁线圈。作为本技术的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的改进,所述电子控制器还与设置于尾气排放管上的氧传感器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能够对起动机及皮卡车的供油和点火进行综合控制,进而优化燃油系统和点火系统的控制,有利于皮卡车综合性能的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模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包括:起动机1、电子控制器2、分电器3、油箱4、燃油泵5、供气管路6、净化罐7、净化控制阀8。所述电子控制器2上集成有故障指示灯,所述电子控制器2经所述分电器3与所述起动机1相连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控制器2集成设置于皮卡车控制盘的下方,所述电子控制器2的型号为MDTSP10。此外,所述电子控制器2还与设置于尾气排放管上的氧传感器相连接。所述分电器3包括点火线圈、功率器件以及位置传感器,所述电子控制器2根据所述位置传感器采集的信号,通过所述功率器件控制所述点火线圈进行点火。所述油箱4与所述燃油泵5相连接,所述燃油泵5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起动机1相连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燃油泵5为涡轮型燃油泵,此时,所述电子控制器2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涡轮型燃油泵5的工作。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喷油器9,所述喷油器9与所述电子控制器2相连接,所述供气管路6包括进气管路61和出气管路62,所述进气管路61和出气管路62与所述起动机1相连接,所述进气管路61、起动机1、出气管路62形成循环回路。其中,所述喷油器9为高阻型喷油器9,所述高阻型喷油器9具有控制喷口开闭的电磁线圈。所述出气管路62的出口处还设置有空气净化器。此外,所述油箱4还通过压力调节管路与所述进气管路61相连接,所述进气管路61上设置有油压力调节器。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路61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电子控制器2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信号传输。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阀为辅助空气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为快怠速电磁阀。所述净化罐7用于减少燃油燃耗排放到空气中的废气,具体地,所述净化罐7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油箱4相连接,并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进气管路61相连接。所述净化罐7接收来自所述油箱4的燃油蒸汽,所述净化罐7中设置有活性炭,所述净化控制阀8集成设置于所述净化罐7上。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能够对起动机及皮卡车的供油和点火进行综合控制,进而优化燃油系统和点火系统的控制,有利于皮卡车综合性能的提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包括:起动机、电子控制器、分电器、油箱、燃油泵、供气管路、净化罐、净化控制阀;所述电子控制器上集成有故障指示灯,所述电子控制器经所述分电器与所述起动机相连接,所述油箱与所述燃油泵相连接,所述燃油泵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起动机相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喷油器,所述喷油器与所述电子控制器相连接,所述供气管路包括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与所述起动机相连接,所述进气管路、起动机、出气管路形成循环回路,所述进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电子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信号传输,所述净化罐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油箱相连接,并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进气管路相连接,所述净化罐接收来自所述油箱的燃油蒸汽,所述净化罐中设置有活性炭,所述净化控制阀集成设置于所述净化罐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包括:起动机、电子控制器、分电器、油箱、燃油泵、供气管路、净化罐、净化控制阀;所述电子控制器上集成有故障指示灯,所述电子控制器经所述分电器与所述起动机相连接,所述油箱与所述燃油泵相连接,所述燃油泵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起动机相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喷油器,所述喷油器与所述电子控制器相连接,所述供气管路包括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与所述起动机相连接,所述进气管路、起动机、出气管路形成循环回路,所述进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电子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信号传输,所述净化罐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油箱相连接,并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进气管路相连接,所述净化罐接收来自所述油箱的燃油蒸汽,所述净化罐中设置有活性炭,所述净化控制阀集成设置于所述净化罐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器集成设置于皮卡车控制盘的下方,所述电子控制器的型号为MDTSP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车起动机控制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