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44612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及汽车,该发动机控制系统包括:增压发动机;与增压发动机连接的废气再循环系统;与增压发动机连接的二次空气喷射系统;分别与废气再循环系统中的废气再循环阀和二次空气喷射系统中的二次空气喷射阀电连接的电子控制单元;其中,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增压发动机的转速及负荷,控制废气再循环阀和二次空气喷射阀的开闭状态。该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增压发动机上设置与其连接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和二次空气喷射系统,由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增压发动机的转速及负荷,控制废气再循环阀和二次空气喷射阀的开闭状态,从而充分发挥EGR技术的优势,降低燃油消耗率,实现全负荷范围内兼顾增压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能、动力性能和排放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机动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受到越来越严苛的限制。新能源汽车受到生产成本、续驶里程以及驾驶安全性等诸多方面的限制,难以短时间内得到推广使用,针对现有传统燃油进行技术升级是最为现实,且行之有效的方式,特别是EGR(ExhaustGas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汽油机的燃油消耗水平及排放性能,日益受到广泛关注。EGR技术改善发动机性能的原理在于,利用再循环废气比热较高的特点,降低缸内混合气的燃烧温度,从而改善中、高负荷工况的NOx排放水平,缓解因排气温度过高而常采用的加浓策略。然而,现有EGR技术在启动工况、怠速工况和外特性工况下,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差;且中、高负荷工况下也存在有能量浪费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及汽车,从而可以解决现有EGR技术在启动工况、怠速工况和外特性工况下,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差;且中、高负荷工况下存在能量浪费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发动机(1);与所述增压发动机(1)连接的废气再循环系统;与所述增压发动机(1)连接的二次空气喷射系统;分别与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中的废气再循环阀(2)和所述二次空气喷射系统中的二次空气喷射阀(3)电连接的电子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增压发动机(1)的转速及负荷,控制所述废气再循环阀(2)和所述二次空气喷射阀(3)的开闭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发动机(1);与所述增压发动机(1)连接的废气再循环系统;与所述增压发动机(1)连接的二次空气喷射系统;分别与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中的废气再循环阀(2)和所述二次空气喷射系统中的二次空气喷射阀(3)电连接的电子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增压发动机(1)的转速及负荷,控制所述废气再循环阀(2)和所述二次空气喷射阀(3)的开闭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发动机(1)包括:发动机本体(4);与所述发动机本体(4)连接的第一进气管路(5),所述第一进气管路(5)中设有节气门(6);与所述第一进气管路(5)连接的中冷器(7);与所述中冷器(7)连接的第二进气管路(8);与所述第二进气管路(8)连通的第三进气管路(9);与所述发动机本体(4)连接的第一排气管路(10);与所述第一排气管路(10)连通的第二排气管路(11);与所述第二排气管路(11)连接的三元催化器(12);与所述三元催化器(12)连接的第三排气管路(1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管路(8)与所述第一排气管路(10)之间的增压器(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与所述第二排气管路(11)连通的第一废气再循环管路(15);与所述第一废气再循环管路(15)连接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16);与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16)连接的第二废气再循环管路(17);与所述第二废气再循环管路(17)连接的混合腔(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再循环阀(2)设置于所述第二废气再循环管路(17)中。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18)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冬生谷家鑫于洪涛曹海波张艳海贺燕铭田安民陈桂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