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翊宸专利>正文

一种能够吸取米汤的智能电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0080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饭煲,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吸取米汤的智能电饭煲,包括壳体,壳体底部设有底座,底座内部设有控制器,壳体内部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部设有内锅,容纳腔内位于壳体与内锅底部之间设有称重传感器,内锅侧壁设有进管口,内锅上设有与内锅配合的上盖,上盖上设有把手,壳体一侧固定有动力泵和容纳箱,动力泵进水口与第三连管一端相连,第三连管另一端从壳体侧壁伸入容纳腔中,第三连管与进管口配合,第三连管上固定有与进管口螺纹连接的密封盖,动力泵出水口与第四连管一端相连,第四连管另一端与容纳箱连通,容纳箱底部设有出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根据生米的重量添加水、不具有吸取米汤功能等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吸取米汤的智能电饭煲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饭煲,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吸取米汤的智能电饭煲。
技术介绍
电饭煲是现代家庭中非常常见的电子产品,通过接入市电让电饭煲底部发热元件产生热能,来烹制米饭或者粥等食物。由于目前的电饭煲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因此基本上不需要具备太多的烹饪技巧也可以使用。然而,目前的电饭煲在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目前大部分电饭煲无法根据生米的重量来添加水。此外,由于米汤营养丰富,因此米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能够吸取米汤的电饭煲。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吸取米汤的智能电饭煲,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根据生米的重量添加水、不具有吸取米汤功能等缺陷。(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能够吸取米汤的智能电饭煲,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内部设有控制器,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部设有内锅,所述容纳腔内位于壳体与内锅底部之间设有称重传感器,所述内锅侧壁设有进管口,所述内锅上设有与内锅配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吸取米汤的智能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底部设有底座(1),所述底座(1)内部设有控制器(21),所述壳体(2)内部设有容纳腔(3),所述容纳腔(3)内部设有内锅(4),所述容纳腔(3)内位于壳体(2)与内锅(4)底部之间设有称重传感器(5),所述内锅(4)侧壁设有进管口(6),所述内锅(4)上设有与内锅(4)配合的上盖(8),所述上盖(8)上设有把手(9),所述壳体(2)一侧固定有动力泵(7)和容纳箱(10),所述动力泵(7)进水口与第三连管(11)一端相连,所述第三连管(11)另一端从壳体(2)侧壁伸入容纳腔(3)中,所述第三连管(11)与进管口(6)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吸取米汤的智能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底部设有底座(1),所述底座(1)内部设有控制器(21),所述壳体(2)内部设有容纳腔(3),所述容纳腔(3)内部设有内锅(4),所述容纳腔(3)内位于壳体(2)与内锅(4)底部之间设有称重传感器(5),所述内锅(4)侧壁设有进管口(6),所述内锅(4)上设有与内锅(4)配合的上盖(8),所述上盖(8)上设有把手(9),所述壳体(2)一侧固定有动力泵(7)和容纳箱(10),所述动力泵(7)进水口与第三连管(11)一端相连,所述第三连管(11)另一端从壳体(2)侧壁伸入容纳腔(3)中,所述第三连管(11)与进管口(6)配合,所述第三连管(11)上固定有与进管口(6)螺纹连接的密封盖(12),所述动力泵(7)出水口与第四连管(13)一端相连,所述第四连管(13)另一端与容纳箱(10)连通,所述容纳箱(10)底部设有出水口(14),所述出水口(14)上设有阀门(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翊宸
申请(专利权)人:侯翊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