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设施
,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城市的扩张,污水处理已经成为城市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有物理渗透法、生物降解法、化学处理法等等。然而,在污水处理中,经常出现处理速度和处理品质之间的矛盾。即,或者满足了处理速度但是难以保证处理品质,或者反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它具有处理污水的能力较佳,且速度较快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对污水管排出的污水进行处理后,流入河水中,该河水具有河床和堤岸,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一级处理系统、二级处理系统,其中:该一级处理系统包括:若干第一内支撑柱,第一内支撑柱呈竖向且下部插在河水的河床内;第一内网,该第一内网固定在第一内支撑柱上,且第一内网的两边侧固连在河水的堤岸上,从而从上向下看,该第一内网和该堤岸形成有封闭区域,且该第一内网的下侧边固连该河床;若干第一外支撑柱,第一外支撑柱呈竖向且下部插在河水的河床内;第一外网,该第一外网固定在第一外支撑柱上,且第一外网的两边侧固连在河水的堤岸上,从 ...
【技术保护点】
1.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对污水管(100)排出的污水进行处理后,流入河水(200)中,该河水(200)具有河床(210)和堤岸(220),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一级处理系统(10)、二级处理系统(20),其中:该一级处理系统(10)包括:若干第一内支撑柱(11),第一内支撑柱(11)呈竖向且下部插在河水(200)的河床(210)内;第一内网(12),该第一内网(12)固定在第一内支撑柱(11)上,且第一内网(12)的两边侧固连在河水(200)的堤岸(220)上,从而从上向下看,该第一内网(12)和该堤岸(220)形成有封闭区域,且该第一内网(12)的下侧边固连该河床 ...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对污水管(100)排出的污水进行处理后,流入河水(200)中,该河水(200)具有河床(210)和堤岸(220),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一级处理系统(10)、二级处理系统(20),其中:该一级处理系统(10)包括:若干第一内支撑柱(11),第一内支撑柱(11)呈竖向且下部插在河水(200)的河床(210)内;第一内网(12),该第一内网(12)固定在第一内支撑柱(11)上,且第一内网(12)的两边侧固连在河水(200)的堤岸(220)上,从而从上向下看,该第一内网(12)和该堤岸(220)形成有封闭区域,且该第一内网(12)的下侧边固连该河床(210);若干第一外支撑柱(13),第一外支撑柱(13)呈竖向且下部插在河水(200)的河床(210)内;第一外网(14),该第一外网(14)固定在第一外支撑柱(13)上,且第一外网(14)的两边侧固连在河水(200)的堤岸(220)上,从而从上向下看,该第一外网(14)和该堤岸(220)形成有封闭区域,且该第一外网(14)的下侧边固连该河床(210);第一不锈钢网(15),该第一不锈钢网(15)固定于第一内支撑柱(11)和第一外支撑柱(13)上,且该第一不锈钢网(15)位于该第一内网(12)该第一外网(14)之间;第一水生植物(16);曝气管(17);同时,该第一内网(12)采用透水生态膜制备;该第一外网(14)圈在该第一内网(12)的外部;该第一外网(14)采用不透水隔污帘制备;该第一不锈钢网(15)的断面呈“U”字形从而其内填充有火山岩(30)、沸石(40)、陶粒(50)的混合物,且火山岩(30)的粒径大于沸石(40)的粒径、沸石(40)的粒径大于陶粒(50)的粒径;第一水生植物(16)种植于位于该第一不锈钢网(15)内的火山岩(30)、沸石(40)、陶粒(50)的混合物内;该曝气管(17)的出气口位于该第一内网(12)形成的封闭区域内;该二级处理系统(20)包括:若干第二内支撑柱(21),第二内支撑柱(21)呈竖向且下部插在河水(200)的河床(210)内;第二内网(22),该第二内网(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丹丹,郑波杰,陈君,张层,施佳璐,王蓉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伊玛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