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散热器减振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5555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散热器减振垫,包括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减振件、用于与散热器连接的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垫的一端上设有多个第一盲孔,所述第一减振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减振件的一端连接并形成承载面,所述第二减振件的另一端上设有多个第二盲孔;所述承载面上设有多个凸起部,所述第二减振件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减振件的另一端的截面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散热器减振垫,能够有效地提高散热器减振垫的隔振效果,同时降低操作难度和整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散热器减振垫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散热器减振垫。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冷却系统由散热器、冷却风扇以及冷却管路组成,冷却风扇采用螺栓固定在散热器上,而散热器则需要通过减振垫安装在车身上。减振垫主要用于减少冷却风扇、散热器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振动。现有技术中,为了获得更为优异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一般通过减小散热器减振垫的硬度,以减小发动机、变速箱、冷却风扇传递到车身的振动,但散热器减振垫硬度的减小,却会导致隔振效果不理想,此外,还可以通过减小悬置刚度和对悬置结构进行优化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不仅操作复杂,难度较大,而且开模费用高,导致整车成本上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散热器减振垫,以解决现有的散热器减振垫由于硬度减小导致隔振效果不理想,采用悬置刚度减小和优化悬置结构方法导致整车成本上涨的技术问题,以有效地提高散热器减振垫的隔振效果,同时降低操作难度和整车成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器减振垫,包括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减振件、用于与散热器连接的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垫的一端上设有多个第一盲孔,所述第一减振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减振件的一端连接并形成承载面,所述第二减振件的另一端上设有多个第二盲孔;所述承载面上设有多个凸起部,所述第二减振件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减振件的另一端的截面面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盲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盲孔的孔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减振件呈圆柱状,所述第二减振件呈圆台状。作为优选方案,多个所述凸起部均匀分布于所述承载面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凸起部呈球形。作为优选方案,多个所述第一盲孔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减振件的一端上,多个所述第二盲孔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减振件的另一端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汽车散热器减振垫还包括供散热器的安装插销插入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贯穿于所述第一减振件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减振件的两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盲孔的截面呈条形,所述第二盲孔的截面呈圆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减振件和所述第二减振件一体成型。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减振件和所述第二减振件的材料均为橡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多个所述第一盲孔和多个所述第二盲孔能够有效地降低所述汽车散热器减振垫的刚度,并且由于所述第二减振件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减振件的另一端的截面面积,以使所述第二减振件呈锥台结构,在所述第一盲孔和所述第二盲孔的配合下,使得所述汽车散热器减振垫的振动模态提高,从而对传递到散热器上的振动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同时,由于散热器是安装在前端模块骨架上,而前端模块骨架的安装结构需要抵靠在所述承载面上,因此所述承载面上设有多个所述凸起部,从而将原来的面接触改进为点接触,进而能够有效地减少振动的传递。这样,所述散热器减振垫不仅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盲孔和所述第二盲孔降低刚度,并在呈锥台结构的所述第二减振件的配合下使得振动模态提高,而且通过所述凸起部有效地减少了振动的传递,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汽车散热器减振垫的隔振效果;当散热器装配到车身上时,散热器通过多个所述汽车散热器减振垫安装在车身的前端模块骨架上,能够有效地减小车身的抖动,进而获得更为优异的NVH性能,不仅技术实施难度小,而且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汽车散热器减振垫的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汽车散热器减振垫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汽车散热器减振垫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汽车散热器减振垫的仰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汽车散热器减振垫的装配示意图;其中,10、第一减振件;11、第一盲孔;20、第二减振件;21、承载面;22、凸起部;23、第二盲孔;30、安装通孔;40、散热器;50、前端模块骨架;51、安装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器40减振垫,包括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减振件10、用于与散热器40连接的第二减振件20;所述第一减振垫的一端上设有多个第一盲孔11,所述第一减振件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减振件20的一端连接并形成承载面21,所述第二减振件20的另一端上设有多个第二盲孔23;所述承载面21上设有多个凸起部22,所述第二减振件20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减振件20的另一端的截面面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多个所述第一盲孔11和多个所述第二盲孔23能够有效地降低所述汽车散热器减振垫的刚度,并且由于所述第二减振件20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减振件20的另一端的截面面积,以使所述第二减振件20呈锥台结构,在所述第一盲孔11和所述第二盲孔23的配合下,使得所述汽车散热器减振垫的振动模态提高,从而对传递到散热器40上的振动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同时,由于散热器40是安装在前端模块骨架50上,而前端模块骨架50的安装结构需要抵靠在所述承载面21上,因此所述承载面21上设有多个所述凸起部22,从而将原来的面接触改进为点接触,进而能够有效地减少振动的传递。这样,所述散热器40减振垫不仅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盲孔11和所述第二盲孔23降低刚度,并在呈锥台结构的所述第二减振件20的配合下使得振动模态提高,而且通过所述凸起部22有效地减少了振动的传递,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汽车散热器减振垫的隔振效果;当散热器40装配到车身上时,散热器40通过多个所述汽车散热器减振垫安装在车身的前端模块骨架50上,能够有效地减小车身的抖动,进而获得更为优异的NVH性能,不仅技术实施难度小,而且成本较低。在本实施例中,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优选地应用于解决自动挡汽车在R挡怠速时,方向盘、座椅导轨的抖动问题,通过对所述汽车散热器减振垫的刚度、结构进行优化,以满足整车NVH性能要求,改善整车舒适性。参见图3至图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盲孔1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盲孔23的孔径。具体的,由于散热器40通过所述汽车散热器减振垫装配到车身的前端模块骨架50上时,前端模块骨架50的顶部设有安装支架51,前端模块骨架50的底部设有安装孔,散热器40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减振件20上,而所述第一减振件10则插入所述安装支架51的通孔内,且所述安装支架51抵靠在所述承载面21上,因此,所述第一减振件10不受支撑力,所以所述第一盲孔11的孔径较大,从而尽可能地降低所述汽车散热器减振垫的刚度,进而减小振动传递。同时,所述第二减振件20承载散热器40、中冷器、冷凝器等模块的重量,所述第二盲孔23的孔径过大容易导致所述汽车散热减振垫的强度不足,导致耐久破裂。参见图1至图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振件10呈圆柱状,所述第二减振件20呈圆台状。由于车身的前端模块骨架50的顶部设有安装支架51,前端模块骨架50的底部设有安装孔,散热器40的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散热器减振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减振件、用于与散热器连接的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垫的一端上设有多个第一盲孔,所述第一减振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减振件的一端连接并形成承载面,所述第二减振件的另一端上设有多个第二盲孔;所述承载面上设有多个凸起部,所述第二减振件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减振件的另一端的截面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散热器减振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减振件、用于与散热器连接的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垫的一端上设有多个第一盲孔,所述第一减振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减振件的一端连接并形成承载面,所述第二减振件的另一端上设有多个第二盲孔;所述承载面上设有多个凸起部,所述第二减振件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减振件的另一端的截面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散热器减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盲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盲孔的孔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散热器减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件呈圆柱状,所述第二减振件呈圆台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散热器减振垫,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起部均匀分布于所述承载面上。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汽车散热器减振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锡泽陈芝敬郭杰亮董松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