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转向架及其构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4003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架及其构架,构架包括横梁、两个连接座、两个侧梁组件和两个扭杆,侧梁组件包括拉杆和两个上下并排设置的侧梁,两个侧梁反对称设置且其中部均与连接座转动连接,两个侧梁位于同一侧的两端部之间均通过拉杆铰接,位于上侧的两个侧梁之间通过一个扭杆固定相连,位于下侧的两个侧梁之间通过另一个扭杆固定相连;使用时,当一侧车轮向上产生位移并引起轮重载荷增加F时,与该车轮对应的侧梁向上运动并带动扭杆转动,使另一侧的侧梁产生一个向下的力F并传递到对应的车轮上,使该车轮载荷相应增加F,因此能够实现轮重的自平衡,降低脱轨风险并提高安全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转向架的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转向架及其构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转向
,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向架及其构架。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转向架的车辆。
技术介绍
转向架是轨道车辆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车辆上采用转向架之后可以增加车辆的承载重量、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在保证在正常的运行条件下,车体可靠的坐落在转向架上能够缓冲振动,提高列车舒适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速轨道车辆要求转向架满足高速、重载、轻量化和低噪音等多项性能指标,复合材料构架兼具轻量化、高强度、吸振降噪、纵向刚度大等特点,受到研发人员青睐,成为目前转向架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传统的复合材料构架扭曲刚度较小,在车辆过弯或线路不平顺时,难以实现车轮轮重的平衡,不利于减小轮重减载率,使得车辆脱轨风险较高,安全性能较低。因此如何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实现轮重的自平衡,以降低车辆脱轨风险、提高安全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架及其构架,其能够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实现轮重的自平衡,降低车辆脱轨风险,提高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转向架的车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架的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3)、对称设在所述横梁(3)两端且与所述横梁(3)固定连接的两个连接座(2),分别由两个所述连接座(2)支撑的两个侧梁组件(1),以及两个上下排布且用于连接两个所述侧梁组件(1)的扭杆(4),所述侧梁组件(1)包括两个上下并排设置的侧梁(11)以及用于连接两个所述侧梁(11)的拉杆(13),两个所述侧梁(11)均纵向延伸且两者反对称设置,所述侧梁(11)的中部均与所述连接座(2)转动连接,所述侧梁(11)的一端用于与轴箱(12)连接,两个所述侧梁(11)位于同一侧的两端部之间均通过所述拉杆(13)铰接,分别位于所述横梁(3)两端且均位于上侧的两个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架的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3)、对称设在所述横梁(3)两端且与所述横梁(3)固定连接的两个连接座(2),分别由两个所述连接座(2)支撑的两个侧梁组件(1),以及两个上下排布且用于连接两个所述侧梁组件(1)的扭杆(4),所述侧梁组件(1)包括两个上下并排设置的侧梁(11)以及用于连接两个所述侧梁(11)的拉杆(13),两个所述侧梁(11)均纵向延伸且两者反对称设置,所述侧梁(11)的中部均与所述连接座(2)转动连接,所述侧梁(11)的一端用于与轴箱(12)连接,两个所述侧梁(11)位于同一侧的两端部之间均通过所述拉杆(13)铰接,分别位于所述横梁(3)两端且均位于上侧的两个所述侧梁(11)之间通过一个所述扭杆(4)固定相连,分别位于所述横梁(3)两端且均位于下侧的两个所述侧梁(11)之间通过另一个所述扭杆(4)固定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的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龙江陈建陈晓峰王志明彭爱林何桥王平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