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334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2:21
一种电连接器(1)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50),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沿着对接轴线(X)排列且适于容纳电端子的腔(11)以及垂直于对接轴线(X)从其外表面(12)向外突出的第一保持装置。第二连接器壳体沿着对接轴线(X)围绕第一连接器壳体并且包括垂直于对接轴线(X)从其内表面(52)向内突出的第二保持装置。第一保持装置包括垂直于对接轴线延伸的第一阻挡面(28)。第二保持装置包括垂直于对接轴线(X)延伸的第二阻挡面(70)。第一阻挡面与第二阻挡面相对设置。在将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紧紧保持在一起的状态下,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彼此协作,以将第一阻挡面(28)向第二阻挡面(70)挤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内连接器壳体和套筒形覆盖物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广泛使用具有连接器主体的电连接器,连接器主体承载被保护连接器主体的套筒形覆盖物围绕的电端子。连接器主体具有柔性臂,柔性臂从连接器主体小角度突出。套筒形覆盖物具有凹部,凹部与柔性臂的端部协作,以在两个部分组装到一起时将套筒形覆盖物保持到连接器主体。组装柔性臂需要柔性臂的端部与凹部之间有间隙,以移动(咬合)在最终位置中,并且将连接器主体锁定到套筒形覆盖物。该连接器设计中所需的间隙造成一些缺点。在汽车应用中,大多数连接器必须防水。得到防水电连接器的一个机会是用防水材料来过成型连接器。在用高压注射模时,上述连接器中的间隙允许连接器主体与套筒形覆盖物之间的移动。过成型材料可以穿透电连接器的内部。该失误不容易被看见,并且在之后的生产厂房会产生大量的生产问题。已知连接器的第二个缺点是在振动期间,该移动造成端子更快地磨损并且产生接触电阻。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一个方面中,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对于来自振动的影响具有鲁棒性且可用于过成型所需的应用中的电连接器,改善了现有技术的状态。从而,容易组装且可靠,在使用期间可靠。通常优选地,电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沿着对接轴线排列且适于容纳电端子的腔。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一保持装置,第一保持装置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外表面垂直于所述对接轴线向外突出。第二连接器壳体沿着所述对接轴线围绕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二保持装置,第二保持装置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内表面垂直于所述对接轴线向内突出。所述第一保持装置包括垂直于所述对接轴线延伸的第一阻挡面。所述第二保持装置包括垂直于所述对接轴线延伸的第二阻挡面。所述第一阻挡面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二阻挡面对置。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紧紧保持在一起的状态下,所述第一保持装置和所述第二保持装置彼此协作,以将所述第一阻挡面向所述第二阻挡面挤压。所公开的专利技术利用了周围覆盖物的柔性,连续使附接在所述周围覆盖物上的所述突起挤压所述内连接器壳体上附接的倾斜区域。因为周围覆盖物想要改变状态,从弯曲状态改变到放松状态,所以周围覆盖物突起沿对周围覆盖物造成更小应力的方向滑动。在该实施方式中,周围覆盖物突起必须朝向内连接器壳体移动,从而使周围覆盖物沿着对接轴线移动,直到阻挡面接触为止。该设置工作起来像迫使两个部分在一起的弹簧。电连接器然后充当一体件,并且对振动影响具有鲁棒性。因为阻挡面还可以还用作密封面,所以可以提供完全密封的电连接器。如所解释的,外表面和内表面这里用于区分突出部分和从对于该组件来说不必要的表面突出的其它突起。根据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阻挡面和所述第二阻挡面部分地绕所述对接轴线延伸。如果不必考虑密封问题,则可以毫不费力地实现无间隙的两部分连接器。优选地,所述第一阻挡面和所述第二阻挡面完全绕所述对接轴线延伸。如果必须考虑密封问题,则可以通过完全围绕阻挡面来提供自由密封的两部分连接器。有利地,所述第一保持装置包括倾斜的第一突起,第一突起包括平坦的第一支撑面,其中,所述平坦的第一支撑面沿着所述对接轴线与所述第一阻挡面间隔开。该设计提供了可以至少部分地容纳肋状第二突起的凹部。这允许减小连接器设计的截面。优选地,所述平坦的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一阻挡面被设置为彼此相对,从而限定小于90°的楔角。实际上,楔角将在45°附近选择,这是因为使用柔性的功能和倾斜面是很好的折中。小楔角需要周围覆盖物具有更多柔性,同时改善阻挡面上的压力,且反之亦然,四个更大的楔角。本申请规定了楔角。有利地,所述平坦的第一支撑面从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外表面延伸,直到倾斜的第一突起的外端为止。优选地,所述第二保持装置包括肋状第二突起,第二突起沿着所述对接轴线延伸肋长度,并且具有沿着对接轴线间隔开的第一肋端部和第二肋端部。该设计提供了容易制造的保持装置。与对接轴线相关的倾斜角度(大约5至10°)的倾斜的肋状第二突起允许容易地安装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优选地,所述第一肋端部包括第二支撑面,并且其中,第二肋端部包括第二阻挡面。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内表面延伸的所述第二支撑面是弧形的。在与平坦的第一支撑面协作的情况下,弧形改善了滑动特性。有利地,所述第二支撑面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倾斜的第一突起的所述外端部之间的区域中接触所述平坦的第一支撑面。在两个连接器部分彼此关联之后,该设计允许柔性移动。有利地,第二连接器壳体是套筒形并且柔性可变形的。第二连接器壳体柔性可以适于连接器的所需行为。第二连接器壳体可以由具有不同特性的不同材料制成。实际上,将使用用于连接器壳体的标准材料(塑料)。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具有围绕所述对接轴线的矩形截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保持装置设置在两个拐角之间的平坦部上。直壁上的I突起可以根据壁的长度还有壁的厚度而非常平滑地弯曲。对于应用,柔性可以由该参数进行调节。优选地,经由彼此协作的倾斜的第一突起和肋状第二突起,第二连接器壳体从对接轴线柔性地向外变形。在组装状态中,连接器连续保持在一起。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电线束,其包括根据前述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描述的电连接器和附有插入在腔内的电端子的电线。附图说明下文中,参照附图示例性地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电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电连接器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图4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图5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连接器的细节的立体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连接器壳体的细节的立体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以及图1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电连接器100的立体图。电连接器100包括第二连接器壳体150(图3)和第一连接器壳体110(图2)。第一连接器壳体110包括适于承载电触点的腔111。第一连接器壳体110具有柔性锁定臂102,柔性锁定臂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突出一角度并且适于与第二连接器壳体150中设置的阻挡边缘103协作。第一连接器壳体110还具有阻挡肋104,阻挡肋垂直于对接轴线X突出。图4示出了电连接器100的剖视图,其中,沿着对接轴线X,沿着剖切线C1执行剖切。柔性锁定臂102向外弯曲,适于与第二连接器壳体150的阻挡边缘103协作。柔性阻挡臂102需要间隙105,以便在组装第一连接器壳体1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150可以移动。图5示出了电连接器100的剖视图,其中,沿着对接轴线X,沿着剖切线C2执行剖切。电连接器的设计提供了第二间隙106,以允许阻挡肋104沿着对接轴线X移动,这是因为这对于柔性锁定臂102的工作原理是必须的。图6和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连接器壳体50的立体图。第二连接器壳体50包括第二保持装置,第二保持装置垂直于对接轴线从第二连接器壳体50的内表面52向内突出。第二保持装置包括沿着对接轴线X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1),该电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50),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沿着对接轴线(X)排列并且适于容纳电端子的腔(11),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一保持装置,该第一保持装置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外表面(12)垂直于所述对接轴线(X)向外突出,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50)沿着所述对接轴线(X)围绕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二保持装置,该第二保持装置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内表面(52)垂直于所述对接轴线(X)向内突出,其中,所述第一保持装置包括垂直于所述对接轴线延伸的第一阻挡面(28),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保持装置包括垂直于所述对接轴线(X)延伸的第二阻挡面(70),其中,所述第一阻挡面(28)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二阻挡面(70)对置,并且其中,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紧紧保持在一起的状态下,所述第一保持装置和所述第二保持装置彼此协作,以将所述第一阻挡面(28)向所述第二阻挡面(70)挤压。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4.28 EP 17168731.21.一种电连接器(1),该电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50),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沿着对接轴线(X)排列并且适于容纳电端子的腔(11),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一保持装置,该第一保持装置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外表面(12)垂直于所述对接轴线(X)向外突出,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50)沿着所述对接轴线(X)围绕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二保持装置,该第二保持装置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内表面(52)垂直于所述对接轴线(X)向内突出,其中,所述第一保持装置包括垂直于所述对接轴线延伸的第一阻挡面(28),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保持装置包括垂直于所述对接轴线(X)延伸的第二阻挡面(70),其中,所述第一阻挡面(28)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二阻挡面(70)对置,并且其中,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紧紧保持在一起的状态下,所述第一保持装置和所述第二保持装置彼此协作,以将所述第一阻挡面(28)向所述第二阻挡面(70)挤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其中,所述第一阻挡面(28)和所述第二阻挡面(70)部分地绕所述对接轴线(X)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其中,所述第一阻挡面(28)和所述第二阻挡面(70)完全绕所述对接轴线(X)延伸。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1),其中,所述第一保持装置包括倾斜的第一突起(18),该倾斜的第一突起包括平坦的第一支撑面(24),其中,所述平坦的第一支撑面沿着所述对接轴线(X)与所述第一阻挡面(28)间隔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1),其中,所述平坦的第一支撑面(24)和所述第一阻挡面(28)被设置为彼此对置,限定小于90°的楔角(22)。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法龙K·皮塔拉M·齐罗姆斯基M·格鲁德茨斯基
申请(专利权)人:德尔福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