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乘用车车位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1709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乘用车车位调整装置,包括车位底座和汽车,所述车位底座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侧移装置,侧移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背面与车位底座的内壁固定连接,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表面的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该新能源乘用车车位调整装置,侧移装置可以使汽车的前后位置实现自主移动,避免停车后汽车发生偏移从而占据相邻车位,有效地节省了汽车停车的空间,减少停车位的容纳压力,多电机驱动可以保证汽车平稳的调整,避免汽车过重而影响调节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乘用车车位调整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乘用车车位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代步工具,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停车位就是相关部门规划整齐的用来专门停车的位置,有的在地下停车场,有的在普通的小区,一般居民住宅的停车位,又分为车位与车库两种类别,在没有辅助停车系统的帮助下,驾驶者将车辆停入车位时容易发生偏移,使得车身容易占用相邻的车道,对车位的停车容量造成压力。现阶段的车位不具有自主变形调整功能,在汽车停好之后无法辅助汽车对齐,降低车位容纳汽车的能力,对停车场或者车库造成压力,并且没有统一配备相适配的充电桩,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在停车时容易使汽车的车位碰触到车位的墙壁或者障碍物,造成汽车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乘用车车位调整装置,解决了车位无法自主调整,不能节省停车空间,容易使汽车发生触碰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能源乘用车车位调整装置,包括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乘用车车位调整装置,包括车位底座(1)和汽车(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位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侧移装置(4),所述侧移装置(4)包括驱动电机(41),所述驱动电机(41)的背面与车位底座(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41)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42),所述驱动齿轮(42)表面的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一传动齿轮(43)和第二传动齿轮(44),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3)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杆(45),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4)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杆(46),所述第一传动杆(45)和第二传动杆(46)的两端均与车位底座(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乘用车车位调整装置,包括车位底座(1)和汽车(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位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侧移装置(4),所述侧移装置(4)包括驱动电机(41),所述驱动电机(41)的背面与车位底座(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41)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42),所述驱动齿轮(42)表面的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一传动齿轮(43)和第二传动齿轮(44),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3)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杆(45),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4)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杆(46),所述第一传动杆(45)和第二传动杆(46)的两端均与车位底座(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3)和第二传动齿轮(44)表面的顶部均啮合有钢制传动带(49),所述钢制传动带(49)内壁的两侧均啮合有旋转齿轮(47),所述旋转齿轮(47)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旋转杆(48),所述旋转杆(48)的两端与车位底座(1)的内壁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乘用车车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位底座(1)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10),所述固定支架(10)的外形为凹型结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章赋齐晴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百利高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