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保险杠格栅的叶片连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0998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保险杠格栅的叶片连杆结构,包括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上设有多个插销连接单元以供与所述格栅上的各个叶片连接,所述插销连接单元沿联动杆的长度方向分设于联动杆的两侧,并与保险杠格栅的叶片相配合形成交叉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联动杆和叶片的配合面上设置凸出的环状结构从而形成联动杆与叶片之间的线面接触而非面面接触,从而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降低由摩擦力给电机带来的负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连接容易松动、叶片倾斜、异响等问题,并进一步改变联动杆与叶片之间的接触形式,从而降低两者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摩擦力所造成的力矩。

Blade connecting rod structure for bumper gril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lade connecting rod structure for a bumper grille, which comprises a linkage rod. The linkage rod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pin connecting units for connecting each blade on the grid. The pin connecting unit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linkage ro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linkage rod,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blades of the bumper grille. The chip forms a cross connection mode. The utility model sets a protruding ring structure on the mating surface of the linkage rod and the blade to form the line-surface contact rather than the surface contact between the linkage rod and the blade, thereby reducing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two and reducing the load brought by the friction force to the motor.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s of easy loosening of the connection, inclination of the blade, abnormal noise, etc. existing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further changes the contact form between the linkage rod and the blade, thereby reducing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torque caused by the friction fo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保险杠格栅的叶片连杆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涉及一种用于保险杠格栅的叶片连杆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当汽车高速行驶时,控制进气格栅的所需力矩非常大,因此,如何高效的传递有效力矩以及减少叶片转动需要的力矩显得非常必要。而控制进气格栅所需要的力矩均是由电机输出,为保证电机有效的工作,不仅需要将电机输出的力矩高效的传递下去,而且需要减少叶片运动过程中因摩擦力损耗力矩。而目前,主动进气格栅中的联动杆为单边连接,由于转动需求存在间隙,单边连接容易造成松动、叶片倾斜不水平、异响等问题。另外,联动杆与叶片之间的连接均是面面接触,在汽车高速行驶条件下,叶片受到的风阻力非常大,当联动杆与叶片之间的连接结构为面面接触时,运动过程中造成的摩擦力会非常大,而电机需克服风阻力与摩擦力带来的力矩载荷,这会给电机造成巨大的负载。也就是说,为控制进气格栅的运动情况,电机不仅要克服摩擦力造成的力矩,还要克服风载荷造成的力矩。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缺失,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保险杠格栅的叶片连杆结构,以使叶片连接牢固,不易倾斜,并进一步改变联动杆与叶片之间的接触形式,从而降低两者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摩擦力所造成的力矩。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保险杠格栅的叶片连杆结构,包括联动杆,该联动杆上设有多个插销连接单元,所述插销连接单元沿联动杆的长度方向分设于联动杆的两侧,并与保险杠格栅的叶片相配合。其中,所述插销连接单元包括销柱,而所述保险杠格栅叶片上设有销孔,该销孔与所述销柱插接配合。优选地,所述插销连接单元沿联动杆的长度方向交叉分布于联动杆的两侧。其中,所述插销连接单元在环绕销柱的底部设有凸环。此外,所述保险杠格栅的叶片在与插销连接单元的配合面上也可设有凸环。本技术通过交叉设置插销连接单元的方式与叶片连接以精准控制叶片的Y向窜动,从而确保转动稳定性,并使叶片之间平行度更好,减小松动。此外,通过在联动杆和叶片配合面上设置凸出的环状结构形成联动杆与叶片之间形成线面接触而非面面接触,从而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降低由摩擦力给电机带来的负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保险杠格栅的叶片连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反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叶片连杆结构与叶片相连接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沿图4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应用状态示意图;图7为对应于图6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该叶片连杆结构包括联动杆1,所述联动杆1上设有多个插销连接单元2以供与保险杠格栅上的叶片连接。本例中,所述插销连接单元2为一组三个,相邻两个所述插销连接单元2分设于联动杆1的两侧,即沿着联动杆1的长度方向交叉设置,每个插销连接单元2包括与叶片插接的销柱21和环绕销柱21底部的凸环22。如图4所示,为保险杠格栅叶片与上述连杆结构配合示意图。其中,保险杠格栅叶片3上设有销孔31,该销孔31与插销连接单元2的销柱21套接配合。由于插销连接单元2为交叉设置,使得相邻叶片3与销柱21的插设方向相反,即第一根和第三根叶片与联动杆的插入方向与第二根的插入方向相反从而形成交叉连接方式。由此,叶片对联动杆的力就呈相反方向,使得联动杆始终与叶片相连接而不致松脱,并始终带动叶片旋转,同时使叶片之间平行度更好。再结合图5所示,为叶片3与联动杆1配合后的纵截面图。由此可以看出,由于插销连接单元2在销柱21底部设有凸环22,当叶片3与销柱21套接配合后,两者底部接触面形成线面接触,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面面接触明显降低摩擦系数。因而在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降低联动杆与叶片转动过程中的摩擦力,有效降低电机负载,降低力矩,使得电机能够更加长久有效的工作。此外,所述凸环22也可设置在保险杠格栅的叶片与插销连接单元的配合面上,同样形成减小摩阻的线面接触。图6和图7示出本技术与保险杠格栅叶片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三根相邻的叶片3的销孔31依次穿过对应的连杆机构上的销柱21,形成稳固又灵活的枢接结构。当插销连接单元2为三个一组设置时,优选采用上述沿联动杆的长度方向交叉设置的方式,即相邻两个插销方向相反设置。但插销连接单元2也可不均布于联动杆的两侧,比如相邻两个插销连接单元插设叶片的方向相同,而另一个则相反;或者当一组设有四个或五个插销连接单元2时,其中三个方向相同,另外一个或两个方向则相反。这种设置方式相对于联动杆同样构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从而控制叶片的Y向窜动,确保转动稳定性,使叶片之间平行度更好,减小松动。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技术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技术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保险杠格栅的叶片连杆结构,包括联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上设有多个插销连接单元,所述插销连接单元沿联动杆的长度方向分设于联动杆的两侧,并与保险杠格栅的叶片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保险杠格栅的叶片连杆结构,包括联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上设有多个插销连接单元,所述插销连接单元沿联动杆的长度方向分设于联动杆的两侧,并与保险杠格栅的叶片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保险杠格栅的叶片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连接单元沿联动杆的长度方向交叉分布于联动杆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保险杠格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劼章晨桂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