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0324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频器壳体,其包括上壳体和翻盖,翻盖设置在上壳体顶侧,一端与上壳体枢转相连,另一端与上壳体卡扣连接;所述翻盖一端设置与上壳体枢转相连的翻盖连接手,另一端两侧各设有一个与上壳体配合的翻盖卡扣,翻盖设有翻盖卡扣的一端中部设有导线避让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变频器壳体,便于接线、操作简便、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频器壳体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频器壳体。
技术介绍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进一步改变电机的工作电源频率,使设备的使用得到有效的控制。变频器的工作原理:根据电力半导体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转变成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从而实现交流异步电机的软启动、变频调速以及运转精度的提高。现有的变频器壳体,整体结构均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但均存在以下的一种或多种问题:1.变频器工作时,需要接入多根导线,而变频器壳体没有设置导线固定结构,导致接入变频器的导线排列混乱,影响整洁,也容易发生导线间短路;2.上壳体的结构设计不合理,不便于变频器的接线、安装和拆卸;3.变频器多采用风扇鼓风散热,而风扇的安装、维护和更换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接线、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的变频器壳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频器壳体,其包括上壳体1和翻盖3,翻盖3设置在上壳体1顶侧,一端与上壳体1枢转相连,另一端与上壳体1卡扣连接;所述翻盖3一端设置与上壳体1枢转相连的翻盖连接手34,另一端两侧各设有一个与上壳体1配合的翻盖卡扣31,翻盖3设有翻盖卡扣31的一端中部设有导线避让口35。优选的,所述翻盖3一端的两侧各设置一个翻盖连接手34,以两个翻盖连接手34之间为内侧,翻盖连接手34内侧设置主枢轴32,主枢轴32一侧设置副枢轴33;所述上壳体1包括与主枢轴32枢转配合的主枢轴孔320,以及周向设置在主枢轴孔320外侧的第一副枢轴孔330和第二副枢轴孔340;所述副枢轴33与第一副枢轴孔330配合时,翻盖3平行于上壳体1顶侧面且翻盖卡扣31与上壳体1卡接配合;所述副枢轴33与第二副枢轴孔340配合时,翻盖3垂直于上壳体1顶侧面。优选的,所述翻盖3的翻盖卡扣31包括设置在其下端的卡钩311以及设置在翻盖卡扣31中部的操作钮312,上壳体1包括与卡钩311配合的卡孔310;以两个翻盖卡扣31之间为内侧,向内侧按压操作钮312使卡钩311与卡孔310解除配合。优选的,所述上壳体1为下端开口的盒状结构,包括设置在其顶侧中部的端子口13以及设置在端子口13一侧的至少一个理线夹16,翻盖3遮挡端子口13和理线夹16,且导线避让口35与理线夹16对应配合。优选的,所述端子口13另一侧设置多个按键孔11,按键孔11为沉孔,变频器的开关柱110设置在按键孔11内。优选的,所述上壳体1一端还设有扩展口17,扩展口17中部设置用于遮挡扩展口17的可敲落的扩展口挡板。优选的,所述上壳体1顶部内侧还设有多个支柱18,变频器的CPU板5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支柱18相连。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上壳体1下方的下壳体2,下壳体2为上端开口的盒状结构,上壳体1的开口与下壳体2的开口相对且卡接配合。本技术的变频器壳体,翻盖用于遮挡端子口、理线夹以及设置在端子口内的接线端子,保证了用户的用电安全,翻盖与上壳体枢转相连,在变频器接线时,无需拆卸翻盖,为用户的接线和维护提供便利,避免翻盖频繁拆卸被损坏。此外,所述翻盖连接手包括主枢轴和副枢轴,上壳体包括与主枢轴转动配合的主枢轴孔以及分别与副枢轴配合的第一副枢轴孔、第二副枢轴孔,使翻盖可以在0-90o的任一位置悬停,便于用户操作。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变频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本技术变频器壳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上壳体与CPU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上壳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上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图3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翻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翻盖的另一结构是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翻盖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风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风扇罩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风扇罩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A-13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变频器壳体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变频器壳体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如图1A、1B、2和3所示,本技术的变频器壳体包括上壳体1以及设置在上壳体1下方与其配合的下壳体2,上壳体1顶侧设置翻盖3,上壳体1内设置与其固定连接的CPU板5,下壳体2一端设置风扇安装槽20,风扇安装槽20内设置风扇组件4,风扇组件4包括风扇罩41和风扇40。如图2和3所示,所述上壳体1为下端开口的盒状结构,上壳体1顶侧中部设置端子口13,端子口13一侧设置至少一个理线夹16,CPU板5的接线端子50突出设置在端子口13内,外电路导线穿过理线夹16与接线端子50相连。如图1A和1B所示,所述翻盖3一端与上壳体1顶侧中部枢转相连,另一端与上壳体1卡接配合且设置与理线夹16对应配合的导线避让口35,翻盖3与上壳体1配合用于遮蔽端子口13、理线夹16。如图11所示,所述下壳体2一端设置风扇安装槽20,风扇安装槽20一端与下壳体2的内部相通,另一端与外部相通。所述风扇组件4包括风扇40和风扇罩41,风扇40一端通过风扇安装槽20与下壳体2内部相通,另一端与风扇罩41卡接配合,风扇罩41下端与风扇安装槽20可拆卸的限位配合,上端与风扇安装槽20卡接配合。本技术的变频器壳体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1.所述CPU板5的接线端子50突出设置在端子口13内,变频器接线时,无需拆卸上壳体,即可完成接线,便于外部电路的接线和维护,提高操作效率,理线夹16用于整理外部电路导线,防止导线排列混乱,使变频器的接线更加整洁,也避免导线间发生短路,有利于提高用电安全;2.所述翻盖3用于遮挡端子口13、理线夹16以及设置在端子口13内的接线端子50,保证了用户的用电安全,翻盖3与上壳体1枢转相连,在变频器接线时,无需拆卸上壳体1和翻盖3,为用户的接线和维护提供便利,避免翻盖3频繁拆卸被损坏。3.所述风扇40和风扇罩41卡接配合,风扇罩41一端与风扇安装槽20的槽口可拆卸的限位配合,另一端与风扇安装槽20的槽口卡接配合,使风扇40的安装、维护、更换和拆卸更加便利,有利于提高操作效率,有利于延长变频器的使用寿命。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变频器壳体的各组成部分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B、2和3所示,所述上壳体1为下端开口的盒状结构,上壳体1内设置CPU板5,CPU板5包括设置在其左端的接线端子50和设置在CPU板5右端的显示元件190,上壳体1的顶部左侧设置端子口13,接线端子50突出设置在端子口13内,上壳体1的顶部右侧设置多个按键孔11,按键孔11为沉孔,每个按键孔11内均设置一个变频器的开关柱110,按键孔11设置变频器操作面板1100,上壳体1左端设置三个理线夹16,理线夹16与端子口13对应设置。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理线夹16为设置在上壳体1顶侧的框状结构,每个理线夹16均包括两个L字形的夹板,两个L字形的夹板相对设置与上壳体配合形成理线夹16。当然,每个理线夹16的两个L字形的夹板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如图5所示方向,所述上壳体1底侧设有多个支柱18,CPU板5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支柱18相连,使CPU板5的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壳体(1)和翻盖(3),翻盖(3)设置在上壳体(1)顶侧,一端与上壳体(1)枢转相连,另一端与上壳体(1)卡扣连接;所述翻盖(3)一端设置与上壳体(1)枢转相连的翻盖连接手(34),另一端两侧各设有一个与上壳体(1)配合的翻盖卡扣(31),翻盖(3)设有翻盖卡扣(31)的一端中部设有导线避让口(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壳体(1)和翻盖(3),翻盖(3)设置在上壳体(1)顶侧,一端与上壳体(1)枢转相连,另一端与上壳体(1)卡扣连接;所述翻盖(3)一端设置与上壳体(1)枢转相连的翻盖连接手(34),另一端两侧各设有一个与上壳体(1)配合的翻盖卡扣(31),翻盖(3)设有翻盖卡扣(31)的一端中部设有导线避让口(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3)一端的两侧各设置一个翻盖连接手(34),以两个翻盖连接手(34)之间为内侧,翻盖连接手(34)内侧设置主枢轴(32),主枢轴(32)一侧设置副枢轴(33);所述上壳体(1)包括与主枢轴(32)枢转配合的主枢轴孔(320),以及周向设置在主枢轴孔(320)外侧的第一副枢轴孔(330)和第二副枢轴孔(340);所述副枢轴(33)与第一副枢轴孔(330)配合时,翻盖(3)平行于上壳体(1)顶侧面且翻盖卡扣(31)与上壳体(1)卡接配合;所述副枢轴(33)与第二副枢轴孔(340)配合时,翻盖(3)垂直于上壳体(1)顶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频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3)的翻盖卡扣(31)包括设置在其下端的卡钩(311)以及设置在翻盖卡扣(31)中部的操作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向伟阮冬华乔焕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