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比星专利>正文

风旋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887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风旋伞由把柄(1)、轴杆(2)、卡子(3)、转筒(4)、支架(5)、骨条(6)、伞面(7)、风叶(8)、和顶盖(9)组成。人手持这种伞在雨中行,伞面(7)上方向一致且倾斜着的风叶(8)受气流的推动作用,通过支架(5)、转筒(4)带动伞面(7)绕轴杆(2)旋转,让从伞面(7)边缘下滴的雨滴受离心力的作用而甩离人体,以减免雨滴打湿人衣裤,同时使伞具有静中有动的美感。(*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旋伞。在本技术做出来之前,普通伞由把柄、轴杆、卡子、支架、骨条和伞面组成。其不足之处是人们持这种伞在雨中行走,由于无法避开从伞边滴下的雨滴而使衣裤被淋湿,且式样陈旧,装饰性差。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面提供一种伞面为风吹动旋转后面能甩开雨滴,并具有动感美的风旋伞。本技术是以下列方式实现的它主要由把柄、轴杆、卡子、转筒、支架、骨条、伞面、风页和顶盖组成,伞面在骨条处附加同向倾斜的风页,由于伞面行进方向两边的风页受力大小不同而产生横向力矩,推动伞面通过支架、转筒绕轴杆旋转,伞面旋动时,其上的雨滴受离心力的作用面甩离人体,使人们雨中用伞时免遭伞缘雨滴滴湿衣裤;同时,由于伞面旋转,伞上装饰画也随之位移,旁人将看到变动的画面。下面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附图,在伞面与骨条相触处固着一质地较伞面为硬的风页,风页的另一边同向斜着悬空,其长度与在骨条处的伞面相同,但上部较窄,并趋于与伞面贴近,下部较宽且制成流线型,在与伞面边缘接触处开一小孔,以便让进入风页内边的雨水流向骨条末端。转筒为一空心园柱管,其上端与骨条上部相联结,下端附近有一卡子,以便使用时伞面通过支架得以保持撑开状态。轴杆顶端附近有一段镙纹,当把转筒套入轴杆后,用镙冒旋进拧紧后,可免转筒脱离轴杆,转筒上端罩着顶盖,顶盖开口端内侧、转筒顶端外侧切出相应的镙线,以此将两者相对固定而联接,轴杆尖端与顶盖内侧底边相触。 附图说明图1为伞的纵剖面结构图。图2为伞面部分俯视图。图3为风页侧视图。图4为风页的仰视图。整个伞体可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本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让人们在雨中用伞时减免被伞缘边滴落下的雨滴打湿衣裤,并使伞具有静中有动之美感。权利要求1.风旋伞,其特征在于它由把柄、轴杆、卡子、转筒、支架、骨条、伞面、风页和顶盖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旋伞,其特征在于在伞面每根骨条处附加一轻而较硬的风页,其一边与骨条处的伞面面料相连接而固定,另一边同向悬空倾斜,风页与伞面的侧角为锐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旋伞,其特征在于在轴杆上部外加一转筒,转筒下部附有一卡子,以卡住已撑开伞面时的支架;转筒上部与伞面面料、骨条上端相接,转筒上端与顶盖相固定;转筒套入轴杆后,轴杆上部接近尖端处有一镙纹,可用一镙冒旋紧,使转筒免于脱出;轴杆与顶盖内底面相触,并以此为支点,使转筒、支架及伞面不致向轴杆下端滑落。专利摘要风旋伞由把柄(1)、轴杆(2)、卡子(3)、转筒(4)、支架(5)、骨条(6)、伞面(7)、风叶(8)、和顶盖(9)组成。人手持这种伞在雨中行,伞面(7)上方向一致且倾斜着的风叶(8)受气流的推动作用,通过支架(5)、转筒(4)带动伞面(7)绕轴杆(2)旋转,让从伞面(7)边缘下滴的雨滴受离心力的作用而甩离人体,以减免雨滴打湿人衣裤,同时使伞具有静中有动的美感。文档编号A45B23/00GK2078549SQ90224000公开日1991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1990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0年11月16日专利技术者赖比星 申请人:赖比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风旋伞,其特征在于:它由把柄[1]、轴杆[2]、卡子[3]、转筒[4]、支架[5]、骨条[6]、伞面[7]、风页[8]和顶盖[9]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比星
申请(专利权)人:赖比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