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更换塑模框架的汽车防撞门板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8790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更换塑模框架的汽车防撞门板模具,其包括下模具、底板、连接柱、上模具、注料管,底板、连接柱都与下模具相连,连接柱、注料管都与上模具相连,注料管位于底板一侧,下模具位于上模具一侧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更换塑模框架,且安全。

A kind of automobile anti collision door mould for easy replacement of plastic mold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anti-collision door plate di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replacing the plastic mould frame, comprising a lower die, a bottom plate, a connecting column, an upper die and a feeding pipe. The bottom plate and a connecting column are all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die, the connecting column and the feeding pipe are all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die, the feeding pipe is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lower die is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upper die. The utility model can conveniently replace the plastic mold frame and is sa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更换塑模框架的汽车防撞门板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防撞门板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方便更换塑模框架的汽车防撞门板模具。
技术介绍
汽车防撞门板模具是用于制作汽车防撞门板的一种模具,现有的汽车防撞门板模具存在着更换塑模框架不方便,不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更换塑模框架的汽车防撞门板模具,其能够方便更换塑模框架,且安全。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方便更换塑模框架的汽车防撞门板模具,其包括下模具、底板、连接柱、上模具、注料管,底板、连接柱都与下模具相连,连接柱、注料管都与上模具相连,注料管位于底板一侧,下模具位于上模具一侧,上模具包括第一盒体、通孔、第一可拆卸把手、凹槽,第一盒体上设有通孔、凹槽,第一可拆卸把手、连接柱都与第一盒体相连,通孔位于凹槽一侧,通孔与注料管相连,第一可拆卸把手位于连接柱一侧,下模具包括第二盒体、凸块、塑模框架、第一固定块,凸块、塑模框架、第一固定块、连接柱都与第二盒体相连,塑模框架与第一固定块相连,凸块位于连接柱一侧,塑模框架包括框架本体、连接块、第二可拆卸把手、第三盒体、第二固定块、卡扣、盖子,连接块、第三盒体、第二固定块都与框架本体相连,连接块一端与第二可拆卸把手一端相连,第三盒体、卡扣、都与第二固定块相连,第三盒体上设有盖子,卡扣位于盖子一侧,第一固定块与卡扣相连,第二可拆卸把手位于框架本体一侧。优选地,所述连接柱为实心结构。优选地,所述上模具上设有铭牌。优选地,所述底板底部使用螺旋纹结构。优选地,第一可拆卸把手和第二可拆卸把手都为磁铁把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能够方便更换塑模框架,且安全,提高密封性,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塑模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方便更换塑模框架的汽车防撞门板模具包括下模具1、底板2、连接柱3、上模具4、注料管5,底板2、连接柱3都与下模具1相连,连接柱3、注料管5都与上模具4相连,注料管5位于底板2一侧,下模具1位于上模具4一侧,上模具4包括第一盒体10、通孔11、第一可拆卸把手12、凹槽15,第一盒体10上设有通孔11、凹槽15,第一可拆卸把手12、连接柱3都与第一盒体10相连,通孔11位于凹槽15一侧,通孔11与注料管5相连,第一可拆卸把手12位于连接柱3一侧,下模具1包括第二盒体31、凸块32、塑模框架33、第一固定块34,凸块32、塑模框架33、第一固定块34、连接柱3都与第二盒体31相连,塑模框架33与第一固定块34相连,凸块32位于连接柱3一侧,塑模框架33包括框架本体61、连接块62、第二可拆卸把手63、第三盒体64、第二固定块65、卡扣66、盖子67,连接块62、第三盒体64、第二固定块65都与框架本体61相连,连接块62一端与第二可拆卸把手63一端相连,第三盒体64、卡扣66、都与第二固定块65相连,第三盒体64上设有盖子67,卡扣66位于盖子67一侧,第一固定块34与卡扣66相连,第二可拆卸把手63位于框架本体61一侧。连接柱3为实心结构,增加了牢固性,提高了连接效果。上模具4上设有铭牌101,方便识别本技术的型号。底板2底部使用螺旋纹结构,增加了摩擦力,从而提高了安全性。第一可拆卸把手和第二可拆卸把手都为磁铁把手,这样结构简单,方便吸住和拆卸。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底板用于固定下模具的位置,下模具用于固定连接柱的位置,使用时握住上模具的第一可拆卸把手将其顺着连接柱抬起,此时将塑模框架放入第二盒体内与第一固定块相连,通过手握与连接块相连的第二可拆卸把手来移动框架本体,在注塑前拆除,注塑结束后安装,通过第一可拆卸把手、第二可拆卸把手达到方便更换塑模框架的目的,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都与卡扣相连,第二固定块与框架本体相连,在使用时卡扣与第一固定块相连,提高本技术的连接性和牢靠性,在更换塑模框架制作不同的零件时,打开盖子将外接设备伸入第三盒体内用外接设备解除卡扣与第一固定块的连接从而更换塑模框架,第三盒体用于保护第二固定块、卡扣不被注料覆盖,使更换塑模框架时更加安全,在更换且固定完需要使用的框架本体后将上模具的凹槽对准下模具的凸块相连接从而提高本技术的密封性,防止在注塑过程中液体渗出,在上模具与下模具连接后由注料管通过通孔向上模具、下模具内注入原料,通过塑模框架成型,连接柱用于方便上模具与下模具的连接,第一盒体、第二盒体用于盛纳注料。综上所述,本技术能够方便更换塑模框架,且安全,提高密封性,结构简单,成本低。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更换塑模框架的汽车防撞门板模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模具、底板、连接柱、上模具、注料管,底板、连接柱都与下模具相连,连接柱、注料管都与上模具相连,注料管位于底板一侧,下模具位于上模具一侧,上模具包括第一盒体、通孔、第一可拆卸把手、凹槽,第一盒体上设有通孔、凹槽,第一可拆卸把手、连接柱都与第一盒体相连,通孔位于凹槽一侧,通孔与注料管相连,第一可拆卸把手位于连接柱一侧,下模具包括第二盒体、凸块、塑模框架、第一固定块,凸块、塑模框架、第一固定块、连接柱都与第二盒体相连,塑模框架与第一固定块相连,凸块位于连接柱一侧,塑模框架包括框架本体、连接块、第二可拆卸把手、第三盒体、第二固定块、卡扣、盖子,连接块、第三盒体、第二固定块都与框架本体相连,连接块一端与第二可拆卸把手一端相连,第三盒体、卡扣、都与第二固定块相连,第三盒体上设有盖子,卡扣位于盖子一侧,第一固定块与卡扣相连,第二可拆卸把手位于框架本体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更换塑模框架的汽车防撞门板模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模具、底板、连接柱、上模具、注料管,底板、连接柱都与下模具相连,连接柱、注料管都与上模具相连,注料管位于底板一侧,下模具位于上模具一侧,上模具包括第一盒体、通孔、第一可拆卸把手、凹槽,第一盒体上设有通孔、凹槽,第一可拆卸把手、连接柱都与第一盒体相连,通孔位于凹槽一侧,通孔与注料管相连,第一可拆卸把手位于连接柱一侧,下模具包括第二盒体、凸块、塑模框架、第一固定块,凸块、塑模框架、第一固定块、连接柱都与第二盒体相连,塑模框架与第一固定块相连,凸块位于连接柱一侧,塑模框架包括框架本体、连接块、第二可拆卸把手、第三盒体、第二固定块、卡扣、盖子,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硕刘文雄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丰硕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