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3D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707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3D防护装置,包括顶部电路箱、连接管、元件体、固定板、固定孔、底座和橡胶套,固定框的内侧表面固定镶嵌有传感器识别孔,固定框的内侧表面四角均固定镶嵌有磁铁安装孔,底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固定框的四周表面固定覆盖有橡胶保护套。磁铁安装孔设置为高度为六毫米的正六边形,且磁铁安装孔相互对称设置在固定框的内侧表面四角,在使用人员使用防护装置的时候,通过磁铁安装孔达到在对机器人进行保护的同时达到使连接稳定的效果,从而达到保护机器人的时候保证连接稳定的效果,设置的固定框为高分子粉末碳纤维材料,适用于机器人3D防护装置的生产和使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3D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目前在工业、医学、农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等有重要用途。现有的防护装置,在使用人员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结构简单,材料单一,不能很好的达到对机器人进行保护的效果,且不能很好的达到在对机器人进行保护的同时保证连接稳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解决不能很好的对机器人进行保护和不能很好的在对机器人进行保护的同时保证连接稳定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机器人3D防护装置,该装置中通过设置固定框、磁铁安装孔与传感器识别器,使得防护装置在使用人员使用时可以达到对机器人进行坚固的保护且在保护的同时可以保证连接稳定的效果,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防护装置设计不够合理,不能很好的对机器人进行保护和不能很好的在对机器人进行保护的同时保证连接稳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3D防护装置,包括顶部电路箱、连接管、元件体、固定板、固定孔、底座和橡胶套,所述连接管设置在顶部电路箱的右侧表面,且连接管与顶部电路箱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元件体设置在连接管的左侧,且元件体与连接管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孔设置在固定板的表面,且固定孔与固定板进行镶嵌连接,所述橡胶套设置在底座的底端,且橡胶套与底座进行套装连接,所述底座设置有两个,且相互对称,可以对固定框提供稳定的支撑,所述顶部电路箱设置有两个,可以使防护设备进行稳定的运行。所述固定框的内侧表面固定镶嵌有传感器识别孔,所述固定框的内侧表面四角均固定镶嵌有磁铁安装孔;所述底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四周表面固定覆盖有橡胶保护套。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框为高分子粉末碳纤维材料,且固定框的宽度为三十毫米,所述固定框的长度为五十毫米。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磁铁安装孔设置为高度为六毫米的正六边形,且磁铁安装孔相互对称设置在固定框的内侧表面四角。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感器识别孔设置为高度为六毫米的正六边形,且传感器识别孔相互对称设置在固定框的内侧表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橡胶保护套设置为厚度五厘米的橡胶材料,且顶部电路箱和固定板的底部嵌入到橡胶保护套内。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解决不能很好的对机器人进行保护和不能很好的在对机器人进行保护的同时保证连接稳定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机器人3D防护装置,该装置中通过设置固定框、磁铁安装孔与传感器识别器,使得防护装置在使用人员使用时可以达到对机器人进行坚固的保护且在保护的同时可以保证连接稳定的效果。(1)该种机器人3D防护装置设置的固定框为高分子粉末碳纤维材料,且固定框的宽度为三十毫米,固定框的长度为五十毫米,在使用人员使用防护装置的时候,通过固定框达到对机器人进行保护的效果。(2)该种机器人3D防护装置磁铁安装孔设置为高度为六毫米的正六边形,且磁铁安装孔相互对称设置在固定框的内侧表面四角,在使用人员使用防护装置的时候,通过磁铁安装孔达到在对机器人进行保护的同时达到使连接稳定的效果,从而达到保护机器人的时候保证连接稳定的效果。(3)该种机器人3D防护装置设置的传感器识别孔设置为高度为六毫米的正六边形,且传感器识别孔相互对称设置在固定框的内侧表面,在使用人员使用防护装置的时候,通过传感器识别孔达到在对机器人进行保护的同时达到使连接稳定的效果,从而达到保护机器人的时候保证连接稳定的效果。(4)该种机器人3D防护装置设置的橡胶保护套设置为厚度五厘米的橡胶材料,且顶部电路箱和固定板的底部嵌入到橡胶保护套内,在使用人员使用防护装置的时候,通过橡胶保护套达到对机器人进行更加安全的保护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磁铁安装孔结构示意图。图中:1-传感器识别孔,2-磁铁安装孔,3-固定框,4-顶部电路箱,5-连接管,6-元件体,7-固定板,8-固定孔,9-底座,10-橡胶套,11-橡胶保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中使用的传感器识别孔-1、磁铁安装孔-2、固定框-3、顶部电路箱-4、连接管-5、元件体-6、固定板-7、固定孔-8、底座-9、橡胶套-10和橡胶保护套-11均可以通过市场购买或私人订制所得。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机器人3D防护装置,包括传感器识别孔-1、磁铁安装孔-2、固定框-3、顶部电路箱-4、连接管-5、元件体-6、固定板-7、固定孔-8、底座-9、橡胶套-10和橡胶保护套-11,连接管5设置在顶部电路箱4的右侧表面,且连接管5与顶部电路箱4进行固定连接,元件体6设置在连接管5的左侧,且元件体6与连接管5进行固定连接,固定孔8设置在固定板7的表面,且固定孔8与固定板7进行镶嵌连接,橡胶套10设置在底座9的底端,且橡胶套10与底座9进行套装连接,底座9设置有两个,且相互对称,可以对固定框提供稳定的支撑,顶部电路箱4设置有两个,可以使防护设备进行稳定的运行。固定框3的内侧表面固定镶嵌有传感器识别孔1,传感器识别孔1设置为高度为六毫米的正六边形,且传感器识别孔1相互对称设置在固定框3的内侧表面,在使用人员使用防护装置的时候,通过传感器识别孔1达到在对机器人进行保护的同时达到使连接稳定的效果,从而达到保护机器人的时候保证连接稳定的效果,固定框3的内侧表面四角均固定镶嵌有磁铁安装孔2,磁铁安装孔2设置为高度为六毫米的正六边形,且磁铁安装孔2相互对称设置在固定框3的内侧表面四角,在使用人员使用防护装置的时候,通过磁铁安装孔2达到在对机器人进行保护的同时达到使连接稳定的效果,从而达到保护机器人的时候保证连接稳定的效果;底座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3,固定框3为高分子粉末碳纤维材料,且固定框3的宽度为三十毫米,固定框3的长度为五十毫米,在使用人员使用防护装置的时候,通过固定框3达到对机器人进行保护的效果,固定框3的四周表面固定覆盖有橡胶保护套11,橡胶保护套11设置为厚度五厘米的橡胶材料,且顶部电路箱4和固定板7的底部嵌入到橡胶保护套11内,在使用人员使用防护装置的时候,通过橡胶保护套11达到对机器人进行更加安全的保护的效果。在使用本技术一种机器人3D防护装置时,首先,使用人员在将机器人放置在防护装置中的时候,使底座9上橡胶套10接触到地面,使固定孔8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固定,在防护装置受到撞击或者受到外部压力的时候,固定框3承受压力,使机器人不会受到损伤,橡胶保护套11会将压力进行分散,对机器人进行保护,在保护机器人的同时,通过磁铁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3D防护装置,包括顶部电路箱(4)、连接管(5)、元件体(6)、固定板(7)、固定孔(8)、底座(9)和橡胶套(10),所述连接管(5)设置在顶部电路箱(4)的右侧表面,且连接管(5)与顶部电路箱(4)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元件体(6)设置在连接管(5)的左侧,且元件体(6)与连接管(5)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孔(8)设置在固定板(7)的表面,且固定孔(8)与固定板(7)进行镶嵌连接,所述橡胶套(10)设置在底座(9)的底端,且橡胶套(10)与底座(9)进行套装连接,所述底座(9)设置有两个,且相互对称,可以对固定框提供稳定的支撑,所述顶部电路箱(4)设置有两个,可以使防护设备进行稳定的运行,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3)的内侧表面固定镶嵌有传感器识别孔(1),所述固定框(3)的内侧表面四角均固定镶嵌有磁铁安装孔(2);所述底座(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3),所述固定框(3)的四周表面固定覆盖有橡胶保护套(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3D防护装置,包括顶部电路箱(4)、连接管(5)、元件体(6)、固定板(7)、固定孔(8)、底座(9)和橡胶套(10),所述连接管(5)设置在顶部电路箱(4)的右侧表面,且连接管(5)与顶部电路箱(4)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元件体(6)设置在连接管(5)的左侧,且元件体(6)与连接管(5)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孔(8)设置在固定板(7)的表面,且固定孔(8)与固定板(7)进行镶嵌连接,所述橡胶套(10)设置在底座(9)的底端,且橡胶套(10)与底座(9)进行套装连接,所述底座(9)设置有两个,且相互对称,可以对固定框提供稳定的支撑,所述顶部电路箱(4)设置有两个,可以使防护设备进行稳定的运行,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3)的内侧表面固定镶嵌有传感器识别孔(1),所述固定框(3)的内侧表面四角均固定镶嵌有磁铁安装孔(2);所述底座(9)的底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永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三合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