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三平移一转动的并联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4652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5:31
一种三平移一转动的并联机械手,由动平台(1)、静平台(0)以及连接动平台(1)、静平台(0)的四条完全相同支链的第I支链、第Ⅱ支链、第III支链、第IV支链组成,第I支链上的驱动杆(2)的一端与静平台(0)以转动副一(R11)连接,驱动杆(2)的另一端,与由两个转动副(Ra、Rb)、两个球副(Sa、Sb)和四个杆(3、6、4、5)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短边杆一(3)用转动副二(R12)连接,平行四边形的另一短边杆二(6)用转动副三(R13)与动平台(1)直接连接;其中,转动副一(R11)与转动副二(R12)的轴线平行,但与转动副三(R13)的轴线垂直;动平台(1)上的四个转动副(R13、R23、R33、R43)轴线必须平行;该种机械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定位精度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平移一转动的并联机械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并联机器人的执行机械手,为机器人机构等提供一个新型的三平移一转动并联机械手。
技术介绍
并联结构的操作手已得到了工业应用,特别是实现空间三平移功能的Delta操作手,已在高速抓放、定位装配、搬运、分拣、上下料等工艺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而具有三平移一转动功能的并联操作手,在需要调整工件姿态的场合下,更是不可缺少。为此,1988年R.Clavel在三平移Delta操作手的基础上,再串联一条R-U-P-U-R支链或S-P-S支链,构成了一个具有三平移一转动功能的混联操作手;2003年杨廷力申请的专利200310106012.4,提出了一组5个三平移一转动并联机构,但没有研制样机;后来2006年开始,Pierrot等相继专利技术了H4、I4、Par4系列的四自由度SCARA型(即三平移一转动)操作手,黄田教授开发了四自由度三平移一转动的Cross-IV型高速搬运机器人;而专利201210435375.1提出了一种实现三平移一转动的并联机构,并研制了样机。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1510564382.5、201510567133.1、20151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平移一转动的并联机械手,由动平台(1)、静平台(0)以及连接动平台(1)、静平台(0)的四条完全相同支链的第I支链、第Ⅱ支链、第III支链、第IV支链组成,其特征是:第I支链上的驱动杆(2)的一端与静平台(0)以转动副一(R11)连接,驱动杆(2)的另一端,与由两个转动副(Ra、Rb)、两个球副(Sa、Sb)和四个杆(3、6、4、5)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短边杆一(3)用转动副二(R12)连接,平行四边形的另一短边杆二(6)用转动副三(R13)与动平台(1)直接连接;其中,转动副一(R11)与转动副二(R12)的轴线平行,但与转动副三(R13)的轴线垂直;进一步,动平台(1)上的四个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平移一转动的并联机械手,由动平台(1)、静平台(0)以及连接动平台(1)、静平台(0)的四条完全相同支链的第I支链、第Ⅱ支链、第III支链、第IV支链组成,其特征是:第I支链上的驱动杆(2)的一端与静平台(0)以转动副一(R11)连接,驱动杆(2)的另一端,与由两个转动副(Ra、Rb)、两个球副(Sa、Sb)和四个杆(3、6、4、5)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短边杆一(3)用转动副二(R12)连接,平行四边形的另一短边杆二(6)用转动副三(R13)与动平台(1)直接连接;其中,转动副一(R11)与转动副二(R12)的轴线平行,但与转动副三(R13)的轴线垂直;进一步,动平台(1)上的四个转动副(R13、R23、R33、R43)轴线必须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刚孟庆梅姜桂丽沈惠平朱小蓉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