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温控元件保持阻尼力并防止空化畸变的双筒减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减振
,具体涉及一种双筒式双向作用温控减振器。
技术介绍
为了改善车辆行驶的舒适性,车辆悬架中的液力减振器是一般与弹簧元件并联安装。液力减振器的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实现减振的作用。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而变化,并与油液粘度有关。传统的双筒式减振器在内部设有伸张阀、流通阀、补偿阀、压缩阀,减振器的阻尼力主要由伸张阀提供。伸张阀的阻尼特性是预设定的且不可控的。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随着汽车的颠簸,汽车振动能量大量转化为油液的热能,使减振器油液温度升高。由于减振器工作油液粘度随工作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减振器容易出现空化畸变,减振器的阻尼力也将随着工作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减振器需要在工作油液温度升高时增大流 ...
【技术保护点】
1.利用温控元件保持阻尼力并防止空化畸变的双筒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活塞杆总成、缸筒总成以及阀系总成;所述活塞杆总成安装在所述缸筒总成内,所述活塞杆总成包括:在所述缸筒总成内进行轴向运动的活塞杆(5);所述阀系总成包括:活塞阀系以及底座阀系;其中:所述活塞阀系安装在所述活塞杆(5)上,包括:流通阀蝶形弹簧(9)、套接有活塞环(11)的活塞(10)、流通阀双金属阀片(17)、伸张阀形状记忆弹簧(18)、第一弹簧座(19)以及安装在活塞杆(5)伸缩端底部的第一拧紧螺母;所述活塞(10)顶面由内至外依次设有活塞第一出油孔、活塞环状凸起、活塞第二出油孔以及活塞环形卡槽;所述活 ...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温控元件保持阻尼力并防止空化畸变的双筒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活塞杆总成、缸筒总成以及阀系总成;所述活塞杆总成安装在所述缸筒总成内,所述活塞杆总成包括:在所述缸筒总成内进行轴向运动的活塞杆(5);所述阀系总成包括:活塞阀系以及底座阀系;其中:所述活塞阀系安装在所述活塞杆(5)上,包括:流通阀蝶形弹簧(9)、套接有活塞环(11)的活塞(10)、流通阀双金属阀片(17)、伸张阀形状记忆弹簧(18)、第一弹簧座(19)以及安装在活塞杆(5)伸缩端底部的第一拧紧螺母;所述活塞(10)顶面由内至外依次设有活塞第一出油孔、活塞环状凸起、活塞第二出油孔以及活塞环形卡槽;所述活塞(10)安装在所述活塞杆(5)的伸缩端上;所述活塞杆(5)伸缩端上通过所述第一弹簧座(19)安装有所述伸张阀形状记忆弹簧(18);所述活塞(10)与所述第一拧紧螺母之间通过所述伸张阀形状记忆弹簧(18)抵触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座(19)将所述活塞第一出油孔封闭;所述流通阀双金属阀片(17)与所述流通阀蝶形弹簧(9)组成第一单向阀套接在所述活塞杆(5)伸缩端上,所述流通阀双金属阀片(17)的一端卡接在所述活塞环形卡槽内,所述流通阀双金属阀片(17)的中部与所述活塞环状凸起密封接触;所述底座阀系安装在所述缸筒总成底部,包括:补偿阀蝶形弹簧(12)、压缩阀形状记忆弹簧(13)、底阀座(14)、补偿阀双金属阀片(20)以及第二拧紧螺母(21);所述底阀座(14)顶面中心设有T形凸台,所述底阀座(14)顶面由内至外依次设有底阀第一出油孔,底阀环形凸起,底阀第二出油孔以及底阀环形卡槽,所述底阀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