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河道底泥原位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100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6:21
一种城市河道底泥原位修复装置,包括由填料管组成的蜂窝状填料单元和底泥修复剂,所述蜂窝状填料单元垂直放置在河道底泥中,蜂窝状填料单元的顶部高出河道底泥面5‑10cm;所述底泥修复剂放入蜂窝状填料单元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料管底座,所述填料管底座设置有与填料管直径相匹配的通孔,填料管底座与填料管螺纹连接;所述填料管侧面设置有扩散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效果为: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成本低;修复效果良好,不影响河道航运功能,且无二次污染风险;带有扩散孔的填料管可以使底泥修复剂能更直接扩散入底泥中,修复作用更速度、有效。填料管、底座均由螺纹连接,可在实际使用中根据底泥深度对填料管进行组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河道底泥原位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城市河道污染治理
,特别是一种城市河道底泥原位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长期的外源输入和水生生物残渣的沉积,城市河道底泥富集了大量的污染物,如重金属、N、P等营养物和难降解有机物等,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次生污染源(内污染源),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传统的治理方式为:在河道底泥中,将蜂窝状填料垂直安放于河道底泥中,用于对河道底泥的原位固定,然后将底泥修复剂投到铺设有蜂窝状填料单元的水体中,底泥修复剂在蜂窝状填料的保护下,通过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实现对底泥污染的原位净化。但现有蜂窝状填料为普通中空管,在投入水底后只能由填料管下端向水底释放底泥修复剂,该方式虽然简单,但是见效慢,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底泥生物修复技术存在的见效慢,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城市河道底泥原位修复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城市河道底泥原位修复装置,包括由填料管组成的蜂窝状填料单元和底泥修复剂,所述蜂窝状填料单元垂直放置在河道底泥中,蜂窝状填料单元的顶部高出河道底泥面5-10cm;所述底泥修复剂放入蜂窝状填料单元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料管底座,所述填料管底座设置有与填料管直径相匹配的通孔,填料管底座与填料管螺纹连接;所述填料管侧面设置有扩散孔。进一步地,所述填料管底座为方形或者圆形。进一步地,所述填料管为聚乙烯塑料直管或天然毛竹竹筒。进一步地,所述扩散孔直径为1cm,间隔3cm,呈均匀分布。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成本低。2.修复效果良好,不影响河道航运功能,且无二次污染风险。3.带有扩散孔的填料管可以使底泥修复剂能更直接扩散入底泥中,修复作用更速度、有效。4.填料管、底座均由螺纹连接,可在实际使用中根据底泥深度对填料管进行组合。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城市河道底泥原位修复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河道底泥原位修复装置填料管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河道底泥原位修复装置填料管对接示意图。图中:1.蜂窝状填料单元;2.底泥修复剂;3.填料管;4.扩散孔;5.填料管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城市河道底泥原位修复装置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城市河道底泥原位修复装置,包括由填料管3组成的蜂窝状填料单元1和底泥修复剂2,在河道底泥中,将蜂窝状填料单元1垂直安放于河道底泥中,用于对河道底泥的原位固定,蜂窝状填料单元1上端高出河道底泥平面5-10cm,便于找寻,有利于后期的管理和维护;然后将底泥修复剂2投加到铺设有蜂窝状填料单元1的水体中,底泥修复剂2沉入水体后落入蜂窝状填料单元1的填料管3中,底泥修复剂2在蜂窝状填料单元1的保护下,通过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实现对底泥污染的原位净化;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填料管底座5,所述填料管底座5设置有与填料管3直径相匹配的通孔,填料管底座5与填料管3螺纹连接;在实际使用中河道底泥的深度不一样,填料管3可以通过填料管底座5与另一根填料管3对接加长,根据底泥深度对填料管3进行组合。所述填料管3侧面设置有扩散孔4,带有扩散孔4的填料管3可以使底泥修复剂2能更直接扩散入底泥中,修复作用更速度、有效。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填料管底座5为方形。填料管底座5尺寸为为10cm*10cm,把100根填料管3通过填料管底座5固定为1m²的蜂窝状填料单元1。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填料管3为聚乙烯塑料直管,长度为50cm,直径为10cm。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扩散孔4直径为1cm,间隔3cm,呈均匀分布在填料管3侧壁上,带有扩散孔4的填料管3可以使底泥修复剂2能更直接扩散入底泥中,修复作用更速度、有效。在另一技术实施例中,某污染水道底泥为40cm,将带有扩散孔4的填料管3,用填料管底座5固定为1m²的蜂窝状填料单元1后,投入污染河道,蜂窝状填料单元1顶端露出河道底泥10cm,然后将底泥修复剂2投加到铺设有蜂窝状填料单元1的水体中,进行底泥的原位修复试验。经过5天治理后,底泥的CODcr、NH4+-N和TP浓度分别下降30.2%、35.6%和30.3%。与之前没有扩散孔4的填料管3修复速度增加30%。在另一技术实施例中,某污染水道底泥为120cm,先将一根填料管3通过填料管底座5与另一根填料管3对接,再将填料管3通过填料管底座5固定为1m²的蜂窝状填料单元1后,投入污染河道,蜂窝状填料单元1顶端露出河道底泥10cm,然后将底泥修复剂2投到铺设有蜂窝状填料单元1的水体中,进行底泥的原位修复试验。经过五天治理后,底泥的CODcr、NH4+-N和TP浓度分别下降28%、32%、28.2%,与之前没有扩散孔4的填料管3修复速度增加28%。应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任何各种改动和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河道底泥原位修复装置,包括由填料管(3)组成的蜂窝状填料单元(1)和底泥修复剂(2),所述蜂窝状填料单元(1)垂直放置在河道底泥中,蜂窝状填料单元(1)的顶部高出河道底泥面5‑10cm;所述底泥修复剂(2)放入蜂窝状填料单元(1)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料管底座(5),所述填料管底座(5)设置有与填料管(3)直径相匹配的通孔,填料管底座(5)与填料管(3)螺纹连接;所述填料管(3)侧面设置有扩散孔(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河道底泥原位修复装置,包括由填料管(3)组成的蜂窝状填料单元(1)和底泥修复剂(2),所述蜂窝状填料单元(1)垂直放置在河道底泥中,蜂窝状填料单元(1)的顶部高出河道底泥面5-10cm;所述底泥修复剂(2)放入蜂窝状填料单元(1)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料管底座(5),所述填料管底座(5)设置有与填料管(3)直径相匹配的通孔,填料管底座(5)与填料管(3)螺纹连接;所述填料管(3)侧面设置有扩散孔(4)。2.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燕华鲁云双姚鹍
申请(专利权)人:天域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