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淤泥无害化原位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0672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污染治理方法。河道淤泥无害化原位处理方法,它包括:抽排河道表层积水,露出淤泥面,表层污水另行处置;喷洒生石灰层,覆盖裸露淤泥面;现场抽芯取样淤检测泥污染分布;淤泥原位隔离,抽排表层排水,整平淤泥表面层,分隔单元内满铺等厚度生石灰和水泥拌合干料,然后采用搅拌装置搅拌,搅拌一次成型,形成水泥石灰土板结体;拌合完成后,采用小型压实设备对板结体进行整平压实;养护与隔离,采用浆砌片石等形成隔离覆盖层,达到隔绝重金属,防止扩散的作用,同时便于后期河道、湖泊经年积淤的处置和景观美化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快速、便捷地进行淤泥无害化原位处置。

Harmless in-situ treatment of river sil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treating river pollution. The harmless in-situ treatment of river silt includes: draining surface water, exposing silt surface, treating surface sewage separately; spraying quicklime layer to cover bare silt surface; sampling silt in-situ to detect the distribution of silt pollution; in-situ isolation of silt, drainage of surface layer, leveling surface layer of silt, and separating unit. Full-thickness quicklime and cement are mixed with dry materials, and then stirred by a mixing device to form a cement-lime-soil slab consolidation. After mixing, small compacting equipment is used to leveling and compacting the slab consolidation; maintenance and isolation, using mortar and masonry to form an isolation covering layer, so as to isolate heavy metal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onvenient for the disposal of sediment and landscaping of rivers and lakes in the later period. The invention can quickly and conveniently carry out harmless disposal of sludge in sit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淤泥无害化原位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污染治理方法,尤其涉及河道淤泥污染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河流湖泊水系众多是我国非常有利的宝贵资源,但随着中国工业化的不断深入,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其中河流湖泊污染十分突出,尤其是城区内的河道污染尤为严重。河道污染主要分为水污染和淤泥污染两种,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后者。目前治理淤泥主要的方式是采取自然干化和机械脱水,必要时采用人工强化加快这一自然过程,再运输至淤泥处理厂进行淤泥集中处理,耗费时间长、运输费用高、场地要求高,经济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河道淤泥无害化原位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能快速、便捷地进行淤泥无害化原位处置,无需运输、无需额外处置场地、经济性强。本专利技术河道淤泥无害化原位处理方法,它包括:步骤1:抽排河道表层积水,露出淤泥面,表层污水另行进行无害化专业处置;步骤2:在繁华区域或有居民区域,为防止河道淤泥有毒气体挥发和恶臭,抽排淤泥面层积水后,及时喷洒生石灰层,覆盖裸露淤泥面;步骤3:淤泥污染分布检测,现场抽芯取样,进行有毒有机质和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和分布检测;步骤4:淤泥原位隔离,将河道或湖泊分隔成若干单元,分隔单元长度不大于30m,宽度不大于10m,按照分隔单元修建混凝土挡墙,挡墙宽度不小于80cm,为人员机械预留工作面,挡墙高度结合地质条件与污染深度进行设计,挡墙底面标高低于淤泥受污染深度不小于50cm,挡墙顶面标高高于淤泥面标高不少于20cm;步骤5:淤泥有害有机质原位处置,隔离挡墙达到养护强度后,注水稀释淤泥层,将泥浆由固相转化为液相,采用搅拌装置来回搅拌,搅拌深度不小于有害有机质污染层以下20cm;针对有害有机质检测结果,对含量最多的有害有机质进行优先处置,加入针对性的氧化剂,氧化剂品种和用量应通过实验进行确定;待处理完成含量最多的有害有机质后,再进行第二含量的有害有机质进行处置,以此循环;步骤6:淤泥有毒重金属原位固化处置,经过有毒有机质处理的淤泥水拌合物有毒有机质成分大大减小,同时经过自沉淀作用,重金属绝大部分沉淀进入淤泥层中,表层积水有毒物质大大减少,通过污水处理厂直接处置;抽排表层排水后,整平淤泥表面层,分隔单元内满铺等厚度生石灰和水泥拌合干料,然后采用搅拌装置搅拌,搅拌深度不小于重金属主要污染层以下20cm,搅拌一次成型,搅拌搭接范围控制在5~10cm,形成水泥石灰土板结体;拌合完成后,采用小型压实设备对板结体进行整平压实;步骤7:养护与隔离,对分隔单元进行全覆盖养护,达到28天养护龄期后,对分隔单元面层进行硬底化隔离处置;根据隔离挡墙与固化层淤泥之间的高差,确定硬底化处置方案,可采用浆砌片石等形成隔离覆盖层,达到隔绝重金属,防止扩散的作用,同时便于后期河道、湖泊经年积淤的处置和景观美化的目的。所述的河道淤泥无害化原位处理方法,所述的搅拌装置设置包括:在分隔单元长边上设置的两条通长导轨,导轨由一块通长铁板和两块竖向通长铁板垂直焊接形成,并在两侧等间距设置垂直翼缘板固定,导轨与挡墙通过预留孔搭设膨胀螺栓固定;活动机架,它通过与之固定的滑轮实现上下移动,每侧设置两个以上滑轮;活动机架上设置一台搅拌机,搅拌机两段通过缆绳与两段固定的自动卷扬机可左右滑动相连接;搅拌机下设置若干搅拌刀片,通过搅拌轴连接。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淤泥无害化原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可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移动,在同一分隔单元设置两台或以上活动搅拌机架以加快处置速度。所述的河道淤泥无害化原位处理方法,步骤四中挡墙底遇深厚软弱地基应进行木桩加固处理,避免挡墙不均匀沉降。所述的河道淤泥无害化原位处理方法,所述氧化剂选自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芬顿试剂、过硫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能适用于各种条件下的淤泥无害化原位处置,操作工艺流程简单,操作快捷;原理简单,机械可替代性强。本专利技术施工周期短,同时可进行规模化施工,互不干扰,不受传统处置场地要求影响;本专利技术无需对淤泥进行周转处置,施工便捷,避免二次污染或污染转移;表面覆盖层在起到景观美化作用的同时,对后期淤泥经年沉淀处置提供便捷;本专利技术环保效益明显;经济效益明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河道淤泥无害化原位处理方法,主要包含七个处置步骤:步骤1:抽排河道表层积水,露出淤泥面,表层污水另行进行无害化专业处置。步骤2:在繁华区域或有居民区域,为防止河道淤泥有毒气体挥发和恶臭,抽排淤泥面层积水后,及时喷洒生石灰层,覆盖裸露淤泥面。步骤3:淤泥污染分布检测,现场抽芯取样,进行有毒有机质和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和分布检测;步骤4:淤泥原位隔离,将河道或湖泊分隔成若干单元,分隔单元长度不宜大于30m,宽度不宜大于10m,较小的分隔单元利于更加充分的进行无害化处置。按照分隔单元修建混凝土挡墙,挡墙宽度不宜小于80cm,为人员机械预留工作面,挡墙高度结合地质条件与污染深度进行设计,挡墙底面标高低于淤泥受污染深度(主要污染层)不小于50cm,挡墙顶面标高高于淤泥面标高不少于20cm。挡墙底遇深厚软弱地基应进行处理(如松木桩加固),避免挡墙不均匀沉降。步骤5:淤泥有害有机质原位处置,隔离挡墙达到养护强度后,注水稀释淤泥层,将泥浆由固相转化为液相,采用搅拌装置来回搅拌,搅拌深度不应小于有害有机质污染层(主要污染层)以下20cm。针对有害有机质检测结果,对含量最多的有害有机质进行优先处置,加入针对性的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芬顿试剂、过硫酸盐等),氧化剂品种和用量应通过实验进行确定。待处理完成含量最多的有害有机质后,再进行第二含量的有害有机质进行处置,以此循环。步骤6:淤泥有毒重金属原位固化处置,经过有毒有机质处理的淤泥水拌合物有毒有机质成分大大减小,同时经过自沉淀作用,重金属绝大部分沉淀进入淤泥层中,表层积水有毒物质大大减少,可通过污水处理厂直接处置。抽排表层排水后,整平淤泥表面层,分隔单元内满铺等厚度生石灰和水泥拌合干料,然后采用搅拌装置搅拌,搅拌深度不小于重金属主要污染层以下20cm,搅拌一次成型,搅拌搭接范围控制在5~10cm,形成水泥石灰土板结体。拌合完成后,采用小型压实设备对板结体进行整平压实。水泥生石灰拌合料用量和掺入比结合淤泥深度和含水率进行试验确定。步骤7:养护与隔离,对分隔单元进行全覆盖养护,达到28天养护龄期后,对分隔单元面层进行硬底化隔离处置。根据隔离挡墙与固化层淤泥之间的高差,确定硬底化处置方案,可采用浆砌片石等形成隔离覆盖层,达到隔绝重金属,防止扩散的作用,同时便于后期河道、湖泊经年积淤的处置和景观美化的目的。本施工方法采用的搅拌装置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包括活动导轨、自动卷扬机、活动机架和搅拌机,以及自动卷扬机配套缆绳。搅拌装置的工作原理为:(1)在分隔单元长边上设置两条通长导轨,导轨由一块通长铁板和两块竖向通长铁板垂直焊接形成,并在两侧等间距设置垂直翼缘板固定,导轨与挡墙通过预留孔搭设膨胀螺栓固定;(2)活动机架通过与之固定的滑轮实现上下移动,每侧设置两个以上滑轮为宜;(3)活动机架上设置一台搅拌机,搅拌机两段通过缆绳与两段固定的自动卷扬机相连接,可左右滑动;(4)搅拌机下设置若干搅拌刀片,通过搅拌轴连接;(5)上述装置可实现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全面搅拌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河道淤泥无害化原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步骤1:抽排河道表层积水,露出淤泥面,表层污水另行进行无害化专业处置;步骤2:在繁华区域或有居民区域,为防止河道淤泥有毒气体挥发和恶臭,抽排淤泥面层积水后,及时喷洒生石灰层,覆盖裸露淤泥面;步骤3:淤泥污染分布检测,现场抽芯取样,进行有毒有机质和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和分布检测;步骤4:淤泥原位隔离,将河道或湖泊分隔成若干单元,分隔单元长度不大于30m,宽度不大于10m,按照分隔单元修建混凝土挡墙,挡墙宽度不小于80cm,为人员机械预留工作面,挡墙高度结合地质条件与污染深度进行设计,挡墙底面标高低于淤泥受污染深度不小于50cm,挡墙顶面标高高于淤泥面标高不少于20cm;步骤5:淤泥有害有机质原位处置,隔离挡墙达到养护强度后,注水稀释淤泥层,将泥浆由固相转化为液相,采用搅拌装置来回搅拌,搅拌深度不小于有害有机质污染层以下20cm;针对有害有机质检测结果,对含量最多的有害有机质进行优先处置,加入针对性的氧化剂,氧化剂品种和用量应通过实验进行确定;待处理完成含量最多的有害有机质后,再进行第二含量的有害有机质进行处置,以此循环;步骤6:淤泥有毒重金属原位固化处置,经过有毒有机质处理的淤泥水拌合物有毒有机质成分大大减小,同时经过自沉淀作用,重金属绝大部分沉淀进入淤泥层中,表层积水有毒物质大大减少,通过污水处理厂直接处置;抽排表层排水后,整平淤泥表面层,分隔单元内满铺等厚度生石灰和水泥拌合干料,然后采用搅拌装置搅拌,搅拌深度不小于重金属主要污染层以下20cm,搅拌一次成型,搅拌搭接范围控制在5~10cm,形成水泥石灰土板结体;拌合完成后,采用小型压实设备对板结体进行整平压实;步骤7:养护与隔离,对分隔单元进行全覆盖养护,达到28天养护龄期后,对分隔单元面层进行硬底化隔离处置;根据隔离挡墙与固化层淤泥之间的高差,确定硬底化处置方案,可采用浆砌片石等形成隔离覆盖层,达到隔绝重金属,防止扩散的作用,同时便于后期河道、湖泊经年积淤的处置和景观美化的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1.河道淤泥无害化原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步骤1:抽排河道表层积水,露出淤泥面,表层污水另行进行无害化专业处置;步骤2:在繁华区域或有居民区域,为防止河道淤泥有毒气体挥发和恶臭,抽排淤泥面层积水后,及时喷洒生石灰层,覆盖裸露淤泥面;步骤3:淤泥污染分布检测,现场抽芯取样,进行有毒有机质和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和分布检测;步骤4:淤泥原位隔离,将河道或湖泊分隔成若干单元,分隔单元长度不大于30m,宽度不大于10m,按照分隔单元修建混凝土挡墙,挡墙宽度不小于80cm,为人员机械预留工作面,挡墙高度结合地质条件与污染深度进行设计,挡墙底面标高低于淤泥受污染深度不小于50cm,挡墙顶面标高高于淤泥面标高不少于20cm;步骤5:淤泥有害有机质原位处置,隔离挡墙达到养护强度后,注水稀释淤泥层,将泥浆由固相转化为液相,采用搅拌装置来回搅拌,搅拌深度不小于有害有机质污染层以下20cm;针对有害有机质检测结果,对含量最多的有害有机质进行优先处置,加入针对性的氧化剂,氧化剂品种和用量应通过实验进行确定;待处理完成含量最多的有害有机质后,再进行第二含量的有害有机质进行处置,以此循环;步骤6:淤泥有毒重金属原位固化处置,经过有毒有机质处理的淤泥水拌合物有毒有机质成分大大减小,同时经过自沉淀作用,重金属绝大部分沉淀进入淤泥层中,表层积水有毒物质大大减少,通过污水处理厂直接处置;抽排表层排水后,整平淤泥表面层,分隔单元内满铺等厚度生石灰和水泥拌合干料,然后采用搅拌装置搅拌,搅拌深度不小于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骥王友涛王立军薛铖李佰西尹旭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