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81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1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包括用于埋入地下的外壳体,以及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充电桩主体,所述外壳体内的两侧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丝杆、丝杆套、电机、支座、轴承、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上,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支座固定在外壳体的内壁上,所述从动齿轮位于支座上方,所述轴承位于从动齿轮和支座之间,所述丝杆套固定于从动齿轮的上方,所述丝杆与丝杆套相连接,所述丝杆呈纵向设置并贯穿支座,且丝杆的顶端部与充电桩主体固定连接;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具有结构合理,占用空间小、可降低损坏率的优点。

A charging pile applied to new energy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harging pile applied to a new energy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shell for burying underground and a charging pile body arranged in the shell body. Lifting devices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hell body. The lifting device comprises a screw rod, a screw sleeve, a motor, a support, a bearing, a driving gear and a slave. The driving gear is fix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of the motor, and the driving gear meshes with the driven gear. The support is fix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casing. The driven gear is located above the support. The bearing is located between the driven gear and the support. The screw sleeve is fixed above the driven gear. Connected with the screw sleeve, the screw rod is longitudinally arranged and penetrates the support, and the top end of the screw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body of the charging pile; the charging pile applied to the new energy vehicle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small occupation space and low damage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
本技术涉汽车充电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纯电动汽车或者是带有电机驱动的混合动力车型越来越被消费者所接受,同时为了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互配套,以及为了方便新能源汽车用户充电用车的便捷性,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也越来越多的安装在停车场内了;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值卡,如预付费的充值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并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但是,现有的汽车充电桩多固定在地表上,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为了减少充电桩占用过多的停车区域,通常需要将充电桩设置在停车位交界处,这样不仅容易遭到人为的破坏,而且司机在停车的过程中,稍不注意或者驾驶不当时往往会碰撞到充电桩,并造成充电桩的损坏,因此会增加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正常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占用空间小、降低损坏率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包括用于埋入地下的外壳体,以及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充电桩主体,所述外壳体内的两侧设置有将充电桩主体伸出或缩进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丝杆、丝杆套、电机、支座、轴承、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上,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支座固定在外壳体的内壁上,所述从动齿轮位于支座上方,所述轴承位于从动齿轮和支座之间,所述丝杆套固定于从动齿轮的上方,所述丝杆与丝杆套相连接,所述丝杆呈纵向设置并贯穿支座,且丝杆的顶端部与充电桩主体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充电桩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与外壳体的开口相互盖合,有助于充电桩不用时与外壳体紧密盖合,减少灰尘或异物落入外壳体内部。作为优选,所述充电桩主体的正面的上方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键盘,所述显示屏的下方设置有急停按钮,所述键盘的下方设置有充电枪卡持座,所述充电枪卡持座内设有充电枪,显示屏和键盘的相互配合有助于与充电桩进行人机交互,提高充电桩使用的简易性,急停按钮有助于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对充电桩的紧急停充。作为优选,所述顶盖上靠近键盘的一侧还设置有充值卡感应区,有助于使用相应的充值卡打开充电桩,同时也避免了无关人员随意打开充电桩。作为优选所述充电枪还包括与充电枪相连接的电缆和转盘,所述转盘安装于充电桩主体内,所述电缆盘绕在转盘上,有助于充电桩电缆的收放。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由于在充电桩主体上设置了升降装置,以及与充电桩主体相互配合的外壳体,当用户需要充电时,使用相应的充值卡在顶盖的刷卡区进行刷卡后,电机启动并通过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进行转动,固定在从动齿轮上的丝杆套进行旋转,从而使丝杆上升,丝杆带动充电桩主体上升,随后用户即可在充电桩主体上进行相应的充电程序的选择,如快充或正常充电等,当充电结束时,充电桩主体则可在电动的驱动下进行下降收起,因此减小了充电桩对地面空间的占用,同时,也有效防止了充电桩被不法破坏,或者其它的意外损坏,即降低了充电桩的损坏率;由于设置了转盘,当充电结束时可以使得连接充电枪的电缆盘绕在转盘上将电缆收卷到充电桩主体内,既可以使充电桩外观的简洁,同时也防止了充电桩主体下降到外壳体内时与电缆的刮擦,因此提高了充电桩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述。如附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包括用于埋入地下的外壳体1,以及设置在外壳体1内的充电桩主体2,所述外壳体1内的两侧皆设置有将充电桩主体2伸出地面或缩进地下的升降装置3,且升降装置3靠近外壳体1的顶部,所述升降装置3包括丝杆31、丝杆套32、电机33、支座34、轴承35、主动齿轮36和从动齿轮37,所述主动齿轮36通过平键固定在电机33的转轴上,且主动齿轮36与从动齿轮37相互啮合,且主动齿轮36和从动齿轮37皆为锥形齿轮,所述支座34通过螺栓固定在外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从动齿轮37位于支座34的上方,所述轴承35位于从动齿轮37和支座34之间,所述轴承35为平面轴承,所述轴承35的上圈与从动齿轮35的下端面相抵,所述轴承35的下圈与支座34相抵,所述丝杆套32通过螺栓固定于从动齿轮37的上方,所述丝杆31与丝杆套32通过螺纹相互螺合,所述丝杆31呈纵向设置,且丝杆31贯穿支座34并延伸到外壳体1的底部,且丝杆31的顶端部与充电桩主体2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充电桩主体2的顶部设置有顶盖21,所述顶盖21与充电桩主体2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顶盖21与外壳体1的开口相互盖合,有助于充电桩不用时与外壳体1紧密盖合,减少灰尘或异物落入外壳体1内部。所述充电桩主体2的正面的上方设置有显示屏22,所述显示屏22的一侧设置有键盘23,所述显示屏22的下方设置有急停按钮24,所述键盘23的下方设置有充电枪卡持座25,所述充电枪卡持座25内设有充电枪26,显示屏22和键盘23的相互配合有助于与充电桩进行人机交互,提高充电桩使用的简易性,急停按钮24有助于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对充电桩进行紧急停充处理。所述顶盖21上靠近键盘23的一侧还设置有充值卡感应区27,有助于使用相应的充值卡打开充电桩,同时也避免了无关人员随意打开充电桩。所述充电枪26还包括与充电枪26电性连接的电缆28和转盘29,所述转盘29安装于充电桩主体2内,所述电缆28盘绕在转盘29上,有助于充电桩电缆28的收放。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由于在充电桩主体上设置了升降装置,以及与充电桩主体相互配合的外壳体,当用户需要充电时,使用相应的充值卡在顶盖的刷卡区进行刷卡后,电机启动并通过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进行转动,固定在从动齿轮上的丝杆套进行旋转,从而使丝杆上升,丝杆带动充电桩主体上升,随后用户即可在充电桩主体上进行相应的充电程序的选择,如快充或正常充电等,当充电结束时,充电桩主体则可在电动的驱动下进行下降收起,因此减小了充电桩对地面空间的占用,同时,也有效防止了充电桩被不法破坏,或者其它的意外损坏,即降低了充电桩的损坏率;由于设置了转盘,当充电结束时可以使得连接充电枪的电缆盘绕在转盘上将电缆收卷到充电桩主体内,既可以使充电桩外观的简洁,同时也防止了充电桩主体下降到外壳体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包括用于埋入地下的外壳体,以及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充电桩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内的两侧设置有将充电桩主体伸出或缩进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丝杆、丝杆套、电机、支座、轴承、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上,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支座固定在外壳体的内壁上,所述从动齿轮位于支座上方,所述轴承位于从动齿轮和支座之间,所述丝杆套固定于从动齿轮的上方,所述丝杆与丝杆套相连接,所述丝杆呈纵向设置并贯穿支座,且丝杆的顶端部与充电桩主体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包括用于埋入地下的外壳体,以及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充电桩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内的两侧设置有将充电桩主体伸出或缩进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丝杆、丝杆套、电机、支座、轴承、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上,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支座固定在外壳体的内壁上,所述从动齿轮位于支座上方,所述轴承位于从动齿轮和支座之间,所述丝杆套固定于从动齿轮的上方,所述丝杆与丝杆套相连接,所述丝杆呈纵向设置并贯穿支座,且丝杆的顶端部与充电桩主体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军朱本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万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