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向悬挂式背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398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竖向悬挂式背光源,包括泡棉胶、胶框、上层增光膜、下层增光膜、扩散膜、胶片、反射膜、下铝框、第一FPC线路板、第二FPC线路板、第三FPC线路板、LED灯、第一FPC双面胶、第二FPC双面胶、防松动硅胶和膜片固定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竖向悬挂式背光源,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等优点,尤其在竖直状态下膜片固定更稳固,能有效避免膜片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形,同时该设计加工及组装简便,对背光源的发光效果没有影响,可应用的范围广,成本上不会有额外的增加,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向悬挂式背光源
本技术涉及背光源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竖向悬挂式背光源。
技术介绍
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背光源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利润越来越少,通过设计包装结构、存放空间和摆放方式可以起到节约成本的目的,目前,随着液晶显示屏的不断发展,电器类产品、工业类设备以及汽车液晶显示应用越来越多,屏幕尺寸也越做越大,部分情况受限于使用空间,屏幕需要竖直放置,因而背光源同样需要做成竖向结构。常规的大尺寸背光源为横向放置,如果直接改为竖向放置,因大尺寸的膜片重力较大,膜片容易下沉到背光源下方,在使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膜片无法自由伸展,导致膜片褶皱变形,影响屏幕的显示效果,因此,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一种竖向悬挂式背光源。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一种竖向悬挂式背光源,包括泡棉胶、胶框、上层增光膜、下层增光膜、扩散膜、胶片、反射膜、下铝框、第一FPC线路板、第二FPC线路板、第三FPC线路板、LED灯、第一FPC双面胶、第二FPC双面胶、防松动硅胶和膜片固定胶;所述LED灯贴焊于所述第二FPC线路板和第三FPC线路板上,所述第一FPC线路板与所述第二FPC线路板焊接在一起形成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连接有外接电源,所述光源组件通过所述第一FPC双面胶和第二FPC双面胶固定在说所述下铝框的侧边上,用于发光,所述反射膜通过所述第一FPC双面胶和第二FPC双面胶固定在所述下铝框的承载面上,所述胶片与所述下铝框固定在一起,所述胶片上依次放置所述扩散膜、下层增光膜和上层增光膜,所述胶框与所述下铝框扣合在一起,所述泡棉胶粘贴于所述胶框表面。进一步地,所述下铝框承载面上设计有折边卡勾结构和限位凸台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上层增光膜、下层增光膜、扩散膜、胶片和反射膜一端设置有开口结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结构,所述上层增光膜、下层增光膜、扩散膜、胶片和反射膜通过所述开口结构钩挂与所述折边卡勾结构上,并通过所述膜片固定胶与所述下铝框固定在一起,所述凹槽结构与所述下铝框上的限位凸台结构卡合在一起,所述胶片与所述下铝框之间放置所述防松动硅胶,用于缓冲。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竖向悬挂式背光源,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等优点,尤其在竖直状态下膜片固定更稳固,能有效避免膜片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形,同时该设计加工及组装简便,对背光源的发光效果没有影响,可应用的范围广,成本上不会有额外的增加,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用起来极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竖向悬挂式背光源的分解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竖向悬挂式背光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竖向悬挂式背光源的胶片装配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竖向悬挂式背光源的膜片装配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竖向悬挂式背光源的下铝框卡勾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竖向悬挂式背光源的膜片开口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竖向悬挂式背光源的膜片凹槽及下铝框限位凸台组合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竖向悬挂式背光源的限位凸台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竖向悬挂式背光源,包括泡棉胶1、胶框2、上层增光膜3、下层增光膜4、扩散膜5、胶片6、反射膜7、下铝框8、第一FPC线路板9、第二FPC线路板10、第三FPC线路板11、LED灯12、第一FPC双面胶13、第二FPC双面胶14、防松动硅胶15和膜片固定胶16;所述LED灯12贴焊于所述第二FPC线路板10和第三FPC线路板11上,所述第一FPC线路板9与所述第二FPC线路板10焊接在一起形成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连接有外接电源(图中未画出),所述光源组件通过所述第一FPC双面胶13和第二FPC双面胶14固定在说所述下铝框8的侧边上,用于发光,所述反射膜7通过所述第一FPC双面胶13和第二FPC双面胶14固定在所述下铝框8的承载面上,所述胶片6与所述下铝框8固定在一起,所述胶片6上依次放置所述扩散膜9、下层增光膜4和上层增光膜3,所述胶框2与所述下铝框8扣合在一起,所述泡棉胶1粘贴于所述胶框2表面。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铝框8承载面上设计有折边卡勾结构81和限位凸台结构82。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层增光膜3、下层增光膜4、扩散膜5、胶片6和反射膜7一端设置有开口结构100,另一端设置有凹槽结构200,所述上层增光膜3、下层增光膜4、扩散膜5、胶片6和反射膜7通过所述开口结构100钩挂与所述折边卡勾结构81上,并通过所述膜片固定胶16与所述下铝框8固定在一起,所述凹槽结构200与所述下铝框8上的限位凸台结构82卡合在一起,所述胶片6与所述下铝框8之间放置所述防松动硅胶15,用于缓冲。本技术提供一种竖向悬挂式背光源用于VA视区范围在10英寸以上的背光源产品,光源正负极的引出可以是双面金属PIN、插拔式PIN等,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用不同数量的LED及选用不同的膜材来满足不同的亮度需求,防松动硅胶壳根据导光板需要装配的位置以及实际尺寸可以选用不同的数量以及组装位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竖向悬挂式背光源,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等优点,尤其在竖直状态下膜片固定更稳固,能有效避免膜片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形,同时该设计加工及组装简便,对背光源的发光效果没有影响,可应用的范围广,成本上不会有额外的增加,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用起来极为方便。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竖向悬挂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泡棉胶、胶框、上层增光膜、下层增光膜、扩散膜、胶片、反射膜、下铝框、第一FPC线路板、第二FPC线路板、第三FPC线路板、LED灯、第一FPC双面胶、第二FPC双面胶、防松动硅胶和膜片固定胶;所述LED灯贴焊于所述第二FPC线路板和第三FPC线路板上,所述第一FPC线路板与所述第二FPC线路板焊接在一起形成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连接有外接电源,所述光源组件通过所述第一FPC双面胶和第二FPC双面胶固定在说所述下铝框的侧边上,用于发光,所述反射膜通过所述第一FPC双面胶和第二FPC双面胶固定在所述下铝框的承载面上,所述胶片与所述下铝框固定在一起,所述胶片上依次放置所述扩散膜、下层增光膜和上层增光膜,所述胶框与所述下铝框扣合在一起,所述泡棉胶粘贴于所述胶框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向悬挂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泡棉胶、胶框、上层增光膜、下层增光膜、扩散膜、胶片、反射膜、下铝框、第一FPC线路板、第二FPC线路板、第三FPC线路板、LED灯、第一FPC双面胶、第二FPC双面胶、防松动硅胶和膜片固定胶;所述LED灯贴焊于所述第二FPC线路板和第三FPC线路板上,所述第一FPC线路板与所述第二FPC线路板焊接在一起形成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连接有外接电源,所述光源组件通过所述第一FPC双面胶和第二FPC双面胶固定在说所述下铝框的侧边上,用于发光,所述反射膜通过所述第一FPC双面胶和第二FPC双面胶固定在所述下铝框的承载面上,所述胶片与所述下铝框固定在一起,所述胶片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启玉杨楠罗增昌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伟志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