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盒及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19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蓄冷盒及蒸发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蓄冷盒包括扁平状的盒体,于盒体上构造有可由密封堵头封堵的蓄冷剂加注口;沿盒体的厚度方向,于盒体的两相对侧端面上成型有凹入部,该凹入部具体包括沿盒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呈“八”字形的内凹筋。本蓄冷盒通过设置内凹筋,可增加蓄冷盒的容积及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而将内凹筋构造为“八”字形,可便于蓄冷盒表面上的冷凝水排出,由此可避免冷凝水无法排出而在蓄冷盒表面结霜,而影响蓄冷效果;此外,本蓄冷盒在保证换热效率的同时,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内翅,从而使得本蓄冷盒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冷盒及蒸发器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蓄冷盒。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蓄冷盒的蒸发器。
技术介绍
汽车在路况拥堵情况下或行驶至交通灯时,发动机往往处于怠速工况,即车辆处于停止状态但发动机继续运转,此时,发动机燃油不充分导致排放的尾气容易污染空气。为减少油耗并降低污染物排放,中高端汽车一般配置怠速启停功能,即怠速条件下发动机自动停转,此时,空调压缩机因由发动机驱动,因而也处于停转状态,导致空调无法实现制冷功能,大大降低了高温环境下车内的舒适度。因蓄冷空调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可利用蓄冷盒储存部分冷量,并在怠速工况下释放该部分冷量,从而能够使车内保持舒适,因此,蓄冷空调在汽车行业内越来越受到推崇。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蓄冷盒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换热率低等诸多问题,难以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蓄冷盒,其结构简单,并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蓄冷盒,其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为扁平状,且于所述盒体上构造有可由密封堵头封堵的蓄冷剂加注口;凹入部,沿所述盒体的厚度方向、而成型于所述盒体的两相对侧端面上,且所述凹入部包括沿所述盒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呈“八”字形的内凹筋。进一步的,所述内凹筋所夹的角度n为50°~150°。进一步的,两侧的所述内凹筋为上下交叉状布置,且两侧的所述内凹筋的交叉点固连于一起。进一步的,沿所述盒体的宽度方向,所述内凹筋在所述盒体的成型所述内凹筋的端面方向的宽度为所述端面宽度的1/10~1/5。进一步的,所述内凹筋的顶角处为贯通状,和/或所述内凹筋的相远离的两个端部分别贯通至所述盒体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由扣合相连的左壳体和右壳体构成,两侧所述内凹筋分别成型于所述左壳体与所述右壳体上,并于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之间构造有构成所述左壳体与所述右壳体之间固连的连接部。进一步的,环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的边沿构造有贴合于一起的左壳体翻边和右壳体翻边。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构造于所述右壳体翻边上的连接孔,以及对应于所述连接孔,构造于所述左壳体翻边上、并固连于所述连接孔内的凸台。进一步的,所述凸台过盈插装于所述连接孔内,或所述凸台铆接于所述连接孔中。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蓄冷盒,通过设置间隔布置的多个呈“八”字形的内凹筋,不仅能够增强蓄冷盒的结构强度,还能够增加蓄冷盒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蓄冷盒的蓄冷及放冷效果,因此,可省去现有技术中装设于蓄冷盒内的内翅,从而使得本蓄冷盒的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2)将内凹筋所夹的角度n设为50°~150°,可便于排出蓄冷盒表面的冷凝水,从而能够保证蓄冷盒的蓄冷效果。(3)将两侧的内凹筋的交叉点固连于一起,能够提高蓄冷盒的结构强度。(4)内凹筋的宽度设置为盒体成型内凹筋端面宽度的1/10~1/5,可保证蓄冷盒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5)盒体由扣合相连的左壳体和右壳体构成,可便于加工制造该盒体。(6)通过设置左壳体翻边和右壳体翻边,有利于实现左壳体和右壳体之间的密封连接。(7)连接部由连接孔和固连于连接孔内的凸台构成,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蒸发器,包括间隔布置的多排扁管,固连于所述扁管上的翅片,以及围构于所述扁管外侧的边板,还包括至少一个嵌装于相邻的两所述扁管之间的如上所述的蓄冷盒,且所述盒体的成型有所述内凹筋的端面与所述扁管间抵接相连。本蒸发器与蓄冷盒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蓄冷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内凹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盒体两侧的内凹筋布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内凹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内凹筋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内凹筋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夹角n与蓄冷盒蓄冷效果的曲线关系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a与b的曲线关系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凸台与连接孔的一种固定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凸台与连接孔的另一种固定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盒体,11-内凹筋,12-左壳体,121-凸台,13-右壳体,131-连接孔,2-密封堵头。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蓄冷盒,结合图1所示,该蓄冷盒包括扁平状的盒体1,于盒体1上构造有可由密封堵头2封堵的蓄冷剂加注口;另外,为提高蓄冷盒的蓄冷及放冷效果,沿盒体1的厚度方向,于盒体1的两相对侧端面上成型有凹入部,该凹入部具体包括沿盒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呈“八”字形的内凹筋11。本实施例的蓄冷盒通过设置内凹筋11,可增加蓄冷盒的容积及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而将内凹筋11构造为“八”字形,可便于蓄冷盒表面上的冷凝水排出,由此可避免冷凝水无法排出而在蓄冷盒表面结霜,而影响蓄冷效果;此外,本蓄冷盒在保证换热效率的同时,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内翅,从而使得本蓄冷盒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具体而言,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内凹筋11的顶角处为断开状,而内凹筋11相远离的两个端部分别贯通至盒体1的两侧。结合图3所示,为提高蓄冷盒的结构强度,两侧的内凹筋11为上下交叉状布置,且两侧的内凹筋11的交叉点焊接固连于一起,如此设置可防止蓄冷盒受外力挤压变形,或在焊接时受温度影响而过度膨胀或收缩导致蓄冷盒变形。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灵活加工内凹筋11,内凹筋11除了采用图2所示的结构,其还可如图4中所示,即内凹筋11相远离的两个端部未与盒体1的两侧贯通设置;另外,内凹筋11还可设置为图5所示的结构,即内凹筋11的顶角处为贯通状,且相远离的两个端部分别贯通至盒体1的两侧,当然,内凹筋11还可采用图6所示的结构,即内凹筋11的顶角处为贯通状,但相远离的两个端部与盒体1的两侧不贯通设置。本实施例的蓄冷盒在应用于蒸发器上时,盒体1成型有内凹筋11的两相对侧与蒸发器的两排扁管焊接固连,容易在内凹筋11表面依附一定量的冷凝水。虽然内凹筋11的夹角n越小越利于冷凝水的排出,但夹角n越小,内凹筋11的宽度越小,会导致蓄冷盒的蓄冷及放冷效果降低。因此,为提高使用效果,经实验研究夹角n对蓄冷盒蓄冷效果及排水效果的影响,由图7可知,本实施例的内凹筋11所夹的夹角n设为50°~150°时,不仅可保证冷凝水的有效排出,同时也可保证本蓄冷盒的蓄冷效果。依然结合图2说明,当盒体1成型有内凹筋11的端面宽度尺寸a一定时,内凹筋11的宽度尺寸b越小,则盒体1与蒸发器扁管的直接传热面积越大,同时,盒体1的容积越大,从而可加注更多的蓄冷剂。但尺寸b越小,蓄冷盒自身的传热面积越小,导致蓄冷盒内间接传热区域增大,传热效率越低,蓄冷及放冷效果越差。因此,经研究b/a与蓄冷盒的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冷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所述盒体(1)为扁平状,且于所述盒体(1)上构造有可由密封堵头(2)封堵的蓄冷剂加注口;凹入部,沿所述盒体(1)的厚度方向、而成型于所述盒体(1)的两相对侧端面上,且所述凹入部包括沿所述盒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呈“八”字形的内凹筋(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冷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所述盒体(1)为扁平状,且于所述盒体(1)上构造有可由密封堵头(2)封堵的蓄冷剂加注口;凹入部,沿所述盒体(1)的厚度方向、而成型于所述盒体(1)的两相对侧端面上,且所述凹入部包括沿所述盒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呈“八”字形的内凹筋(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筋(11)所夹的角度n为50°~1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盒,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内凹筋(11)为上下交叉状布置,且两侧的所述内凹筋(11)的交叉点固连于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盒,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盒体(1)的宽度方向,所述内凹筋(11)在所述盒体(1)的成型所述内凹筋(11)的端面方向的宽度为所述端面宽度的1/10~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筋(11)的顶角处为贯通状,和/或所述内凹筋(11)的相远离的两个端部分别贯通至所述盒体(1)的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由扣合相连的左壳体(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李弘烈王旭崔晓旭单禹航宋帅刘春彪李国凯刘金宇秦红刘宇常飞高帅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