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简雪赺专利>正文

滚珠螺杆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6839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滚珠螺杆组,包含:螺杆,具有螺杆沟槽;第一螺帽组,具第一螺帽及第一滚珠,该第一螺帽具第一穿孔,该第一穿孔具有第一螺帽沟槽;第二螺帽组,具有第二螺帽及第二滚珠,该第二螺帽具第二穿孔,所述第二滚珠置于该第二螺帽沟槽内,所述第二滚珠与该第二螺帽沟槽内壁面间以预定的接触角接触,第二螺帽组的接触角与第一螺帽组的接触角不同;该第一螺帽组与该第二螺帽组是以更换地方式独自与该螺杆搭配使用,使该第一螺帽组在该第一螺杆上磨出一第一磨损轨迹,该第二螺帽组在该螺杆上磨出一第二磨损轨迹,该第一磨损轨迹与第二磨损轨迹互不重叠;借此,有效增加螺杆的重复使用次数,延长螺杆的使用寿命,达到成本降低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滚珠螺杆组
本技术涉及滚珠螺杆
,更详而言是指一种滚珠螺杆组。
技术介绍
滚珠螺杆的主要构件为螺杆、螺帽及多粒滚珠(钢珠)、其它配件,其是利用螺杆的旋转带动滚珠于螺杆与螺帽间进行循环滚动接触,转为由螺帽进行直线运动的机械传动构件,由于滚珠螺杆具有定位精度高、寿命长、低污染、可作高速正逆向传动及变换传动等特性,因此滚珠螺杆已逐渐成为近来精密科技产业及精密机械产业的定位及测量系统上的重要零组件之一。为提高滚珠螺杆的精度,滚珠螺杆在组装时会施予一定的预压力,使滚珠在螺杆与螺帽间以一预设的接触角进行紧密接触,在其使用一段时间后,不仅滚珠本身会磨损,螺杆与螺帽在与滚珠接触的位置(预设接触角位置)亦会产生一道磨损的轨迹,进而导致产生定位精度降低及传动顺畅性不佳的问题。于此,一般的作法会将整组的滚珠螺杆,即螺杆、螺帽与滚珠及其它配件全部更换,以新的滚珠螺杆取代,以确保定位的精度及传动的顺畅性。但,如此一来,便会造成设备的维护成本提高,由于螺杆是最难加工的零件,其成本也是最为昂贵,若过于频繁的更换,将会让业者的成本上升,且不能有效的利用螺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珠螺杆组,能有效的增加螺杆的重复使用次数,进而延长螺杆的使用寿命,以达到成本降低的功效。基于此,本专利技术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滚珠螺杆组,主要包含有:一螺杆,其外表面上具有一呈螺旋状的螺杆沟槽;一第一螺帽组,具有一第一螺帽及一组的复数第一滚珠,该第一螺帽具有一第一穿孔,该第一穿孔的内表面具有一呈螺旋状的第一螺帽沟槽,所述第一滚珠置于该第一螺帽沟槽内,所述第一滚珠与该第一螺帽沟槽内壁面间以预定的接触角接触,该第一螺帽沟槽一半侧的滚珠接触角与另一半侧的滚珠接触角呈反向;一第二螺帽组,具有一第二螺帽及一组的复数第二滚珠,该第二螺帽具有一第二穿孔,该第二穿孔的内表面具有一呈螺旋状的第二螺帽沟槽,所述第二滚珠置于该第二螺帽沟槽内,所述第二滚珠与该第二螺帽沟槽内壁面间以预定的接触角接触,该第二螺帽沟槽一半侧的滚珠接触角与另一半侧的滚珠接触角呈反向;且第二螺帽组的接触角与第一螺帽组的接触角不同;借此,该第一螺帽组与该第二螺帽组是以更换地方式独自与该螺杆搭配使用,使该第一螺帽组在该螺杆的螺杆螺沟内壁面的两侧各磨出一第一磨损轨迹,该第二螺帽组在该螺杆的螺杆螺沟内壁面两侧各磨出一第二磨损轨迹,且该第一磨损轨迹与第二磨损轨迹互不重叠。进一步,所述的滚珠螺杆组还包含有一第三螺帽组,该第三螺帽组具有一第三螺帽及一组的复数第三滚珠,该第三螺帽具有一第三穿孔,该第三穿孔的内表面具有一呈螺旋状的第三螺帽沟槽,所述第三滚珠置于该第三螺帽沟槽内,所述第三滚珠与该第三螺帽沟槽内壁面间以预定的接触角接触,该第三螺帽沟槽一半侧的滚珠接触角与另一半侧的滚珠接触角呈反向;且第三螺帽组的接触角与第一螺帽组的接触角及第二螺帽组的接触角不同;第三螺帽组是以更换地方式独自与该螺杆搭配使用,该第三螺帽组在该螺杆的螺杆螺沟内壁面的两侧各磨出一第三磨损轨迹,且该第一磨损轨迹、第二磨损轨迹及第三磨损轨迹互不重叠。进一步,所述第一滚珠与该第一螺帽沟槽内壁面接触的接触角为40度,所述第二滚珠与该第二螺帽沟槽内壁面接触的接触角为50度,所述第三滚珠与该第三螺帽沟槽内壁面接触的接触角为60度。一种滚珠螺杆组,主要包含有:一螺杆,其外表面上具有一呈螺旋状的螺杆沟槽;一第一螺帽组,具有二第一螺帽及二组的复数第一滚珠,两第一螺帽连接于一体,各第一螺帽具有一第一穿孔,各第一穿孔的内表面具有一呈螺旋状的第一螺帽沟槽,二组复数的第一滚珠置于其对应的该第一螺帽沟槽内,各组第一滚珠与该对应的第一螺帽沟槽内壁面间以预定的接触角接触;第一螺帽组的一第一螺帽及其一第一滚珠间的接触角与另一第一螺帽及另一第一滚珠间的接触角呈反向;一第二螺帽组,具有二第二螺帽及二组的复数第二滚珠,两第二螺帽连接于一体,各第二螺帽具有一第二穿孔,各第二穿孔的内表面具有一呈螺旋状的第二螺帽沟槽,二组复数的第二滚珠置于其对应的该第二螺帽沟槽内,各组第二滚珠与该对应的第二螺帽沟槽内壁面间以预定的接触角接触;第二螺帽组的一第二螺帽及其一第二滚珠间的接触角与该另一第二螺帽及另一第二滚珠间的接触角呈反向;且第二螺帽组的接触角与第一螺帽组的接触角不同;借此,该第一螺帽组与该第二螺帽组是以更换地方式独自与该螺杆搭配使用,使该第一螺帽组在该螺杆的螺杆螺沟内壁面的两侧各磨出一第一磨损轨迹、第四磨损轨迹,该第二螺帽组在该螺杆的螺杆螺沟内壁面两侧各磨出一第二磨损轨迹、第五磨损轨迹,且该第一磨损轨迹、第四磨损轨迹、第二磨损轨迹、第五磨损轨迹互不重叠。较佳的,所述的滚珠螺杆组还包含有一第三螺帽组,第三螺帽组具有二第三螺帽及二组的复数第三滚珠,两第三螺帽连接于一体,各第三螺帽具有一第三穿孔,各第三穿孔的内表面具有一呈螺旋状的第三螺帽沟槽,二组复数的第三滚珠置于其对应的该第三螺帽沟槽内,各组第三滚珠与该对应的第三螺帽沟槽内壁面间以预定的接触角接触;第三螺帽组的一第三螺帽及其一第三滚珠间的接触角与该另一第三螺帽及另一第三滚珠间的接触角呈反向;且第三螺帽组的接触角与第一螺帽组的接触角及第二螺帽组的接触角不同;第三螺帽组是以更换地方式独自与该螺杆搭配使用,该第三螺帽组在该螺杆的螺杆螺沟内壁面的两侧各磨出一第三磨损轨迹、第六磨损轨迹,且该第一磨损轨迹、第四磨损轨迹、第二磨损轨迹、第五磨损轨迹、第三磨损轨迹、第六磨损轨迹互不重叠。较佳的,所述第一滚珠与该第一螺帽沟槽内壁面接触的接触角为40度,所述第二滚珠与该第二螺帽沟槽内壁面接触的接触角为50度,所述第三滚珠与该第三螺帽沟槽内壁面接触的接触角为60度。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滚珠螺杆组通过螺杆、第一螺帽组及第二螺帽组的结构设计,该螺杆的外表面上具有一呈螺旋状的螺杆沟槽;该第一螺帽组具有一第一螺帽及一组的复数第一滚珠,该第一螺帽具有一第一穿孔,该第一穿孔的内表面具有一呈螺旋状的第一螺帽沟槽,所述第一滚珠置于该第一螺帽沟槽内,所述第一滚珠与该第一螺帽沟槽内壁面间以预定的接触角接触,该第一螺帽沟槽一半侧的滚珠接触角与另一半侧的滚珠接触角呈反向;该第二螺帽组具有一第二螺帽及一组的复数第二滚珠,该第二螺帽具有一第二穿孔,该第二穿孔的内表面具有一呈螺旋状的第二螺帽沟槽,所述第二滚珠置于该第二螺帽沟槽内,所述第二滚珠与该第二螺帽沟槽内壁面间以预定的接触角接触,该第二螺帽沟槽一半侧的滚珠接触角与另一半侧的滚珠接触角呈反向,且第二螺帽组的接触角与第一螺帽组的接触角不同;借此,该第一螺帽组与该第二螺帽组是以更换地方式独自与该螺杆搭配使用,使该第一螺帽组在该螺杆的螺杆沟槽内壁面两侧上各磨出一第一磨损轨迹,该第二螺帽组在该螺杆的螺杆沟槽内壁面两侧上各磨出一第二磨损轨迹,且该第一磨损轨迹与第二磨损轨迹互不重叠;借此达到延长螺杆的使用寿命,以减少维护成本的支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螺杆、螺帽、滚珠的配置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螺杆、螺帽左半侧的剖视示意图。(用以表示螺帽的滚珠接触角)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螺杆的磨损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螺杆、螺帽左半侧的剖视示意图。(用以表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滚珠螺杆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有:一螺杆,其外表面上具有一呈螺旋状的螺杆沟槽;一第一螺帽组,具有一第一螺帽及一组的复数第一滚珠,该第一螺帽具有一第一穿孔,该第一穿孔的内表面具有一呈螺旋状的第一螺帽沟槽,所述第一滚珠置于该第一螺帽沟槽内,所述第一滚珠与该第一螺帽沟槽内壁面间以预定的接触角接触,该第一螺帽沟槽一半侧的滚珠接触角与另一半侧的滚珠接触角呈反向;一第二螺帽组,具有一第二螺帽及一组的复数第二滚珠,该第二螺帽具有一第二穿孔,该第二穿孔的内表面具有一呈螺旋状的第二螺帽沟槽,所述第二滚珠置于该第二螺帽沟槽内,所述第二滚珠与该第二螺帽沟槽内壁面间以预定的接触角接触,该第二螺帽沟槽一半侧的滚珠接触角与另一半侧的滚珠接触角系呈反向;且第二螺帽组的接触角与第一螺帽组的接触角不同;该第一螺帽组与该第二螺帽组是以更换地方式独自与该螺杆搭配使用,使该第一螺帽组在该螺杆的螺杆螺沟内壁面的两侧各磨出一第一磨损轨迹,该第二螺帽组在该螺杆的螺杆螺沟内壁面两侧各磨出一第二磨损轨迹,且该第一磨损轨迹与第二磨损轨迹互不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珠螺杆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有:一螺杆,其外表面上具有一呈螺旋状的螺杆沟槽;一第一螺帽组,具有一第一螺帽及一组的复数第一滚珠,该第一螺帽具有一第一穿孔,该第一穿孔的内表面具有一呈螺旋状的第一螺帽沟槽,所述第一滚珠置于该第一螺帽沟槽内,所述第一滚珠与该第一螺帽沟槽内壁面间以预定的接触角接触,该第一螺帽沟槽一半侧的滚珠接触角与另一半侧的滚珠接触角呈反向;一第二螺帽组,具有一第二螺帽及一组的复数第二滚珠,该第二螺帽具有一第二穿孔,该第二穿孔的内表面具有一呈螺旋状的第二螺帽沟槽,所述第二滚珠置于该第二螺帽沟槽内,所述第二滚珠与该第二螺帽沟槽内壁面间以预定的接触角接触,该第二螺帽沟槽一半侧的滚珠接触角与另一半侧的滚珠接触角系呈反向;且第二螺帽组的接触角与第一螺帽组的接触角不同;该第一螺帽组与该第二螺帽组是以更换地方式独自与该螺杆搭配使用,使该第一螺帽组在该螺杆的螺杆螺沟内壁面的两侧各磨出一第一磨损轨迹,该第二螺帽组在该螺杆的螺杆螺沟内壁面两侧各磨出一第二磨损轨迹,且该第一磨损轨迹与第二磨损轨迹互不重叠。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珠螺杆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第三螺帽组,该第三螺帽组具有一第三螺帽及一组的复数第三滚珠,该第三螺帽具有一第三穿孔,该第三穿孔的内表面具有一呈螺旋状的第三螺帽沟槽,所述第三滚珠置于该第三螺帽沟槽内,所述第三滚珠与该第三螺帽沟槽内壁面间以预定的接触角接触,该第三螺帽沟槽一半侧的滚珠接触角与另一半侧的滚珠接触角呈反向;且第三螺帽组的接触角与第一螺帽组的接触角及第二螺帽组的接触角不同;第三螺帽组是以更换地方式独自与该螺杆搭配使用,该第三螺帽组在该螺杆的螺杆螺沟内壁面的两侧各磨出一第三磨损轨迹,且该第一磨损轨迹、第二磨损轨迹及第三磨损轨迹互不重叠。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珠螺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珠与该第一螺帽沟槽内壁面接触的接触角为40度,所述第二滚珠与该第二螺帽沟槽内壁面接触的接触角为50度,所述第三滚珠与该第三螺帽沟槽内壁面接触的接触角为60度。4.一种滚珠螺杆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有:一螺杆,其外表面上具有一呈螺旋状的螺杆沟槽;一第一螺帽组,具有二第一螺帽及二组的复数第一滚珠,两第一螺帽连接于一体,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丰田
申请(专利权)人:简雪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