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的多折式伞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508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化的多折式伞骨装置,包括:一顶骨(21)枢连至中棒1的上巢(11);一下支骨(22)枢连于顶骨(21)与一下巢(12)之间,该下巢(12)滑合于中棒1上;一塑胶中间骨(23)分别枢连至顶骨(21)并藉一内连接骨(24)枢连下支骨(22);以及一尾骨(25)分别枢连塑胶中间骨(23)且藉一中间连接骨(26)枢连顶骨(21);该塑胶中间骨(23)有一内接头(231)与一外接头(232)一体成型地连设于该中间骨(23)的两端。(*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折式伞骨装置。
技术介绍
英国专利GB2349567B案揭示一伞骨装置,包括第一主骨,第二主骨,一后骨,一支骨,第二支骨及一挠性骨(flexible rib)互相枢连在一起;其中第二主骨是令一铝合金段结合一碳纤维杆以改进其耐风的强度,唯此一前案仍有以下诸缺点1.欲结合铝合金段与碳纤维杆时,必须将铝合金伞骨加工使包绕于该碳纤维杆之外,如是会增加制造成本。2.于强风之下,伞骨可能被吹动、翻转。尽管碳纤维杆强度较高可抵抗强风,但铝合金部份则强度较差抵抗强风的性能较低。久用后,铝合金段很容易折弯变形,致损及整支伞具。3.主骨仅有一部份连设碳纤维杆,并非整支伞骨均采用弹性较佳的碳纤维杆,故使整支伞骨的弹性复归(restoring)能力受到一些影响;亦即当伞骨于受风力翻转之后,于风力消失时,伞骨恢复原状的弹性复归力较差。本设计人有鉴于此,乃加研究改良,揭示本技术新颖的强化的多折式伞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提供一种强化的多折式伞骨装置,其不仅可降低制造成本,还不易损坏,可延长使用寿命,增加了伞骨的强度,可承受极大的弯曲外力,且具有较好的弹性复归力。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多折伞的伞骨装置,包括一顶骨枢连中棒的上巢;一下支骨枢连于该顶骨与一下巢间,该下巢滑合于中棒上;一塑胶中间骨含有一内(里)接头分别枢连该顶骨并藉一内连接骨枢连该下支骨;以及一尾骨分别枢连该塑胶中间骨的外接头,并藉一中间连接骨枢连该顶骨;该中间连接骨藉一偶合构件滑合该塑胶中间骨;其中该塑胶中间骨的内接头与该外接头一体成型地连设于该塑胶中间骨的两端;以及该塑胶中间骨的横断面呈双叶形,包括一上凹槽与一下凹槽分别形成于该塑胶中间骨的上、下部;该上凹槽藉该偶合构件滑合该中间连接骨于该塑胶中间骨的上凹槽中;该下凹槽则于该偶合构件的两夹合端包夹呈双叶形的该塑胶中间骨后合两夹合端夹合于该下凹槽之内。如上所述的强化的多折伞的伞骨装置,其中该塑胶中间骨是以强化或补强塑胶一体成型模制而成;该强化或补强塑胶包括碳纤维强化或补强塑胶,玻璃纤维补强塑胶,工程塑胶及复合材。如上所述的强化的多折伞的伞骨装置,其中该偶合构件包括一上环部界定一伞骨孔于该上环部与该中间骨上凹槽之间以滑合该中间连接骨于该伞骨孔之中。如上所述的强化的多折伞的伞骨装置,其中该内连接骨与该中间连接骨分别制自钢条或钢线。如上所述的强化的多折伞的伞骨装置,其中该顶骨的断面呈双叶形且为由强化或补强塑胶制成的顶骨。如上所述的强化的多折伞的伞骨装置,其中该下支骨制自钦合金,其管横断面呈圆形。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是本技术的强化的多折式伞骨装置,其塑胶中间骨的内接头与外接头一体成型地连设于该中间骨的两端,不必另外安装、组合,可节省制造成本;且不易损坏,可延长使用寿命;伞骨受外力折弯后,可迅速回复原形;且伞骨强度大,既使遭受极大的弯曲外力仍足以抵抗。其外表面呈圆弧造型,触感圆顺,更便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显示本技术收折后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开伞示意图。图3显示本技术的塑胶中间骨。图4为自图2的4-4方向断面图。图5为自图2的5-5方向断面图。图6为自图2的6-6方向的支骨断面图。图7显示本技术于受风力(W)下,向上翻转的示意图。图8为当外力作用下压(D)伞骨的示意图。图9为自图8再向下折弯(B)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中所示,本技术的多折式伞骨装置包括一顶骨21枢连中棒1的上巢11,一下支骨22枢连于顶骨21与一下巢12之间,该下巢12滑合于中棒1上,一塑胶中间骨23枢连顶骨21并藉内连接骨24枢连下支骨22,以及一尾骨25枢连塑胶中间骨23并藉中间连接骨26枢连顶骨21,该中间连接骨26藉偶合构件27滑动地偶合该塑胶中间骨23。该塑胶中间骨23是由强化塑胶(reinforced plastics)制成且藉塑胶模制成型法沿着中间骨纵长地形成双叶(two-lobe)型的结构,尤如图4的断面图所示,于开伞时呈一上凹槽23u以及一下凹槽23b,一内接头231一体成型地连设于塑胶中间骨23的里端以分别枢连顶骨21的外接头213以及内连接骨24的外端部242,以及一中间骨外接头232一体成型地连设于中间骨的外端部以枢连该尾骨25里端部上所设的一接合器251。该偶合构件27含有两夹合端271牢靠地包夹该塑胶中间骨23的双叶形部23c,然后夹合于该下凹槽23b之中;且含有一上环部272,位于偶合构件27上部,界定一伞骨孔273于该上环部272与上凹槽23u之间,以圆顺滑合该中间连接骨26于该伞骨孔273中,由是令该中间连接骨26滑合该塑胶中间骨23。该中间连接骨26可制自钢条或钢线(如不锈钢材)以增加其强度,其里端部261枢连该顶骨21的外接头213,而外端部262则枢连尾骨25的接合器251。该内连接骨24亦可制自钢(或不锈钢)条或钢线以增其强度,含有一里端部241枢连下支骨22的外部223,以及一外端部242枢连中间骨23的内接头231。该塑胶中间骨23可制自强化(或补强)塑胶,包括碳纤维强化(或补强)塑胶,玻璃纤维强化塑胶工程塑胶或具有坚强的机械强度与弹性的复合材。该内、外接头231、232一体成型地连设于中间骨23的两端,可节省安装成本,亦即毋需另将内、外两个接头分别以习知的方式连接于中间骨的两端。而整支中间骨23与两端的接头231、232一体成型、“一气呵成”如一长条的复归弹簧(restoring spring),可于上翻(图7的W方向)或下压(图8的D方向)的风力或外力解除后,利用此一作用有如复归弹簧般的中间骨23,可迅速弹性复归该伞骨使回复原状如图2的正常开伞状态。该内、外接头231、232牢牢地一体成型连设于该中间骨23的两端,可延长伞骨的使用寿命,不易变形或损坏。该顶骨21亦可成型为断面呈双叶(two-lobe)型(如图5所示),以牢固地连接顶骨的内接头211,以枢连中棒的上巢11。顶骨21的断面呈双叶型亦可牢接该顶骨的外接头213。该顶骨的中间接头212则枢连下支骨22的最外端222。顶骨21与中间骨23的断面制成双叶型可增加其强度以防扭曲或变形。该顶骨21与尾骨25可制自强化(或补强)塑胶(如玻璃纤维或碳纤维补强塑胶)。该下支骨22可制自钛合金,并加以卷制成如图6所示的圆形断面,以防锐利的边缘容易割伤使用者。钛合金的弯曲强度(21kg/cm2)比铝合金(17kg/cm2)为高,故本技术的下支骨22宜制自钛合金。下支骨22的里端部221则枢连下巢12。本技术附图所示虽为三折伞,然本技术所揭示者为多折伞并未限定其折数。本技术优于公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内、外接头231、232与中间骨23一体成型,不必另外安装、组合,可节省制造成本。2.由于内、外接头与中间骨一体成型,不易损坏,可延长使用寿命。3.整支中间骨以塑胶一体成型如一长条的复归弹簧,于伞骨受外力折弯后,可迅速回复原形。4.连接骨24、26制自钢材,下支骨22制自钛合金,故伞骨强度增加。既使遭受极大的弯曲外力(如图9的“B”),本技术伞骨仍足以抵抗之。5.伞骨23、21的断面呈双叶型可补强其抵抗外力的强度。6.中间骨23的双叶型结构可藉偶合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强化的多折伞的伞骨装置,包括:    一顶骨(21)枢连中棒(1)的上巢(11);    一下支骨(22)枢连于该顶骨(21)与一下巢(12)间,该下巢(12)滑合于中棒(1)上;    一塑胶中间骨(23)含有一内接头(231)分别枢连该顶骨(21)并藉一内连接骨(24)枢连该下支骨(22);以及    一尾骨(25)分别枢连该塑胶中间骨(23)的外接头(232),并藉一中间连接骨(26)枢连该顶骨(21);    该中间连接骨(26)藉一偶合构件(27)滑合该塑胶中间骨(23);其特征在于:    该塑胶中间骨(23)的内接头(231)与该外接头(232)一体成型地连设于该塑胶中间骨(23)的两端;以及    该塑胶中间骨(23)的横断面呈双叶形,包括一上凹槽(23u)与一下凹槽(23b)分别形成于该塑胶中间骨的上、下部;该上凹槽(23u)藉该偶合构件(27)滑合该中间连接骨(26)于该塑胶中间骨的上凹槽(23u)中;该下凹槽(23b)则于该偶合构件(27)的两夹合端(271)包夹呈双叶形的该塑胶中间骨,两夹合端(271)夹合于该下凹槽(23b)之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光张荣仁
申请(专利权)人:福太洋伞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