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451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7:10
一种3位具有烷基的1,5‑戊二醛的制造方法,包括对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进行加氢甲酰化的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二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具体而言,涉及3位具有烷基的1,5-戊二醛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3位具有烷基的1,5-戊二醛,已知各种化合物。例如,3-甲基戊二醛(3-甲基-1,5-戊二醛、以下简称为MGL)是作为感光材料用的固化剂、皮革用鞣剂、合成中间体有用的化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至3)。作为MGL的制造方法,已知将通过巴豆醛与甲基乙烯基醚的Diels-Alder反应所得的吡喃基醚进行水解的方法(参照非专利文献1和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281342号公报专利文献2:德国专利专利技术第2137603号说明书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02244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OrganicSyntheses,Vol.34,p.29(1954)非专利文献2:OrganicSyntheses,Vol.34,p.71(1954)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上述以往方法中,巴豆醛与甲基乙烯基醚的Diels-Alder反应的反应性低,需要高温高压的严苛条件,并且反应时间长,生产性不充分,MGL的收率低,因此有改善的余地。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温和的条件下收率良好地制造MGL等3位具有烷基的1,5-戊二醛的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涉及下述[1]~[4]。[1]一种下述通式(2)所示的二醛化合物(以下,称为二醛化合物(2))的制造方法,(式2中,R1表示碳数1至6的烷基),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对下述通式(1)所示的醛化合物(以下,称为醛化合物(1))进行加氢甲酰化的工序,(式1中,R1如上述定义所示)。[2]根据[1]的制造方法,其中,在第8~10族金属化合物和配体的存在下进行所述加氢甲酰化。[3]根据[2]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8~10族金属化合物为铑化合物。[4]根据[2]或[3]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配体为下述通式(5)所示的化合物,(R9、R10、R12、R13各自独立并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1~40的烃基,R9和R10、R12和R13任选相互连结,R11表示任选具有碳数1~40的取代基的烃交联基)。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收率良好地制造3位具有烷基的1,5-戊二醛。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醛化合物(1)的加氢甲酰化反应,制造二醛化合物(2)。醛化合物(1)由于在末端具有双键,因此在金属化合物存在下,会有其一部分异构化为内烯烃(1)’的可能性。虽然烯烃的异构化反应通常为可逆反应,但在醛化合物(1)的异构化反应的情况下,预想所生成的内烯烃(1)’为三取代烯烃并且为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因此比较稳定,难以发生逆反应。在醛化合物(1)的加氢甲酰化反应中,担心因上述异构化反应导致二醛化合物(2)的收率降低,因此通常并不考虑将利用该反应的方法作为二醛化合物(2)的制造方法进行研究。然而,通过本专利技术人等的研究,判明了:通过采用该反应,出人意料地能够在比以往方法更温和的条件下收率良好地制造二醛化合物(2)。在醛化合物(1)和二醛化合物(2)中,R1表示的碳数1~6的烷基可以为直链状,可以为支链状,也可以为环状,可举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甲基环戊基、环己基等。其中,优选为甲基、乙基、正丙基,更优选为甲基、乙基,从容易制造醛化合物(1)等出发,特别优选甲基。醛化合物(1)的制造方法没有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进行制造。例如3-甲基-3-丁烯-1-醛可以根据日本特表2007-525522号公报、国际公开第2008/037693号记载的方法,由异戊烯醇合成。二醛化合物(2)可通过醛化合物(1)的加氢甲酰化反应而得到。加氢甲酰化反应可以通过在第8~10族金属化合物和根据需要的配体的存在下,使醛化合物(1)与一氧化碳和氢发生反应而进行。作为上述第8~10族金属化合物,可举出例如铑化合物、钴化合物、钌化合物、铁化合物等。作为铑化合物,可举出例如Rh(acac)(CO)2、Rh(acac)3、RhCl(CO)(PPh3)2、RhCl(PPh3)3、RhBr(CO)(PPh3)2、Rh4(CO)12、Rh6(CO)16等。作为钴化合物,可举出例如HCo(CO)3、HCo(CO)4、Co2(CO)8、HCo3(CO)9等。作为钌化合物,可举出例如Ru(CO)3(PPh3)2、RuCl2(PPh3)3、RuCl3(PPh3)3、Ru3(CO)12等。另外,作为铁化合物,可举出例如Fe(CO)s、Fe(CO)4PPh3、Fe(CO)4(PPh3)2等。这些之中,从容易选择比较温和的反应条件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铑化合物,从获得容易性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使用Rh(acac)(CO)2、Rh(acac)3。第8~10族金属化合物的用量优选每1升反应混合液中以金属原子换算计为0.0001~100毫摩尔的范围,更优选为0.005~10毫摩尔的范围。若第8~10族金属化合物的用量在每1升反应混合液中以金属原子换算计小于0.0001毫摩尔,则有反应速度变得极慢的倾向,另外即使超过100毫摩尔也无法得到与其对应的效果,只是会增大催化剂成本。所用的配体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配体。作为这种配体的例子,可以使用例如下述通式(3)~(5)所示的化合物、亚磷酰胺(国际公开第2003/018192号、国际公开第2002/083695号、国际公开第2004/026803号、国际公开第2006/045597号、国际公开第2003/066642号、国际公开第2000/005641号、国际公开第1999/065606号、国际公开第1999/046044号)、具有特定的交联结构的亚磷酸酯(国际公开第1995/000525号、国际公开第2001/058589号)、具有特定的取代基的膦(国际公开第2003/053571号、国际公开第2003/053572号、国际公开第2009/059963号、国际公开第2000/069801号)、磷杂苯(国际公开第1997/046507号、国际公开第2000/055164号)、具有特定的交联结构的膦(国际公开第2001/085661号)等。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例如日本特表2007-506691号公报的9~40页所记载的化合物。配体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R3~R5各自独立并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1~24的烃基,并且任选相互连结。)(R6~R8各自独立并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1~24的烃基,并且任选相互连结。)(R9、R10、R12、R13各自独立并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1~40的烃基,R9和R10、R12和R13任选相互连结。R11表示任选具有碳数1~40的取代基的烃交联基。)在上述通式(3)和通式(4)中,R3~R8各自独立表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1至24的烃基可以为直链状,可以为支链状,也可以为环状,可举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环己基等烷基;苯基、萘基、蒽基等芳基等。其中,优选苯基、萘基。只要不阻碍加氢甲酰化反应,上述烃基也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该取代基,可举出例如烷基、芳基、烷氧基、甲硅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述通式(2)所示的二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01 JP 2016-0386231.一种下述通式(2)所示的二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式2中,R1表示碳数1至6的烷基,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对下述通式(1)所示的醛化合物进行加氢甲酰化的工序,式1中,R1如上述定义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第8~10族金属化合物和配体的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鹤田拓大源直也尾松俊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可乐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