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带夹持切断装置、系统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448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扎带夹持切断装置及扎带夹持切断系统以及扎带夹持切断方法,不仅是回旋臂及铅直活塞杆,且使用机械手臂的情形时也可以简易且迅速地夹持扎带并且将其切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扎带夹持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框架;上刀片,固定于所述框架;一对移动框架,以可移动方式搭载于所述框架内,同时以一直线移动机构相互连结;下刀片,搭载于所述移动框架的其中一方,相对于所述上刀片靠近,如此利用与该上刀片之间的剪断作用切断扎带;第1夹持元件,搭载于所述移动框架的其中一方,可相对于所述下刀片移动;第2夹持元件,固定于所述移动框架的另外一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扎带夹持切断装置、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被缠绕成线圈状等的轧制钢带的捆扎用的绑带或者箍带(将这些统称为扎带)的处理技术,更详细地是涉及在使用机械手臂的扎带的夹持切断处理时,抑制对轧制钢带的损伤并且迅速握持扎带而可进行切断的夹持切断装置及扎带夹持切断系统以及扎带夹持切断方法。
技术介绍
在工业上应用于各种用途的轧制钢带,由于运输上的制约等的理由而以被缠绕成线圈状的状态运送。此时,线圈状的轧制钢带会利用扎带约束以便在运送中等缠绕不会松开。另一方面,在工厂等运送目的地处,首先切断上述的扎带后,则以线圈状的轧制钢带被送往各种处理步骤。以往利用人力进行的扎带的切断,近年来在自动化的趋势下而导入有下列专利文献1及2所示的扎带切断机。在这种扎带切断机,以切断后的处理快速化为目的,在切断时甚至要求同时保持扎带。首先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结构,其着眼于在扎带的切断时的夹持构造,经由共通的螺杆轴12而第1滑动元件25与第2滑动元件26彼此靠近,如此以利用一对夹持具19及20夹住扎带。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公开一种结构,其着眼于在扎带的切断时的切断构造,还是经由共通的螺杆轴31而第1滑动元件25与第2滑动元件26彼此靠近,如此以凭借上刀片119与下刀片20的剪断作用剪断扎带。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7-12511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7-1045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确实,若根据上述专利文献所记载的技术,可以说与其传统的装置相比能有效率地实行扎带的夹持切断。但是,即使采用上述专利文献所记载的技术,仍存在以下所述问题,可说是尚有改善的空间。也就是说,在上述扎带的夹持切断装置中,在夹持扎带的前必须检测出扎带的位置。而近年来,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也有在研究进行使用机械手臂的迅速且正确的位置检测的概念。另一方面,上述的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并未设想由于机械手臂所进行的加工,因此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即使是使用机械手臂的情形时,也不能说其是能够简单且迅速进行扎带的夹持切断的最佳形态。又,用以夹持的结构与用于切断的结构是由相互不同的螺杆轴驱动,除了此内容之外,一对滑动元件在各自的螺杆轴上滑动,因此也具有导致装置规模会尺寸增大、变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有鉴于上述问题为一范例所完成者,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是回旋臂及铅直活塞杆,且使用机械手臂的情形时也可以简易且迅速地夹持切断扎带的扎带夹持切断装置及扎带夹持切断系统以及扎带夹持切断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型态相关的扎带夹持切断装置是(1)其特征在于具备:框架;上刀片,固定于所述框架;一对移动框架,以可移动方式搭载于所述框架内,同时以一直线移动机构相互连结;下刀片,搭载于所述移动框架的其中一方,相对于所述上刀片靠近,如此利用与该上刀片之间的剪断作用切断扎带;第1夹持元件,搭载于所述移动框架的其中一方,可相对于所述下刀片移动;第2夹持元件,固定于所述移动框架的另外一方。再者,在上述(1)所记载的扎带夹持切断装置中,较理想的是(2)具有铰链,使所述下刀片及所述夹持元件的至少其中一方与所述框架连接;经由所述铰链而使所述下刀片及所述夹持元件的至少其中一方旋转,如此可追循所述轧制钢带的表面所存在的凹凸。为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型态相关的扎带夹持切断系统是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1)或(2)所记载的扎带夹持切断装置;机械手,使所述扎带夹持切断装置移动;浮动装置,介于所述框架的连接板与所述机械手之间;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扎带夹持切断装置、所述机械手、及所述浮动装置。为更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型态相关的扎带夹持切断方法是使用于轧制钢带的捆扎的扎带夹持切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对于所述轧制钢带,使固定于框架的上刀片靠近的步骤;所述上刀片靠近轧制钢带后的状态下,使搭载于所述框架的下刀片与用以夹持所述扎带的夹持元件,朝着所述扎带直线移动的步骤;凭借所述夹持元件夹持所述扎带,并且凭借使所述下刀片进入所述扎带的下表面而与所述上刀片之间的剪断作用,将所述扎带切断。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不会使装置规模尺寸增大、变复杂,而不仅是回旋臂及铅直活塞杆,且使用机械手臂的情形时也可以简易且迅速地夹持扎带并且将其切断。又,上刀片是固定于框架,所以可容易进行更换或轮换,因此也可提高装置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实施型态相关的扎带夹持切断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型态相关的扎带夹持切断装置100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图3是图2中的扎带夹持切断装置100的A-A剖面图。图4是图3中的扎带夹持切断装置100的D-D剖面图、从移动框架12一侧的观察图。图5是图2中的扎带夹持切断装置100的B-B剖面图。图6是图2中的扎带夹持切断装置100的C-C剖面图。图7是实施型态相关的扎带夹持切断装置100从底面侧的观察图。图8是说明实施型态相关的扎带夹持切断方法的动作转换图。图9是显示实施型态相关的扎带夹持切断系统的结构的模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用以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型态进行说明。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为方便起见,将扎带夹持切断装置100的夹持元件23、24及下刀片22移动的方向定义为X方向,而与此X方向正交的平面方向定义为Y方向,而与这些X方向及Y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定义为Z方向进行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受上述的方向的定义的影响,理所当然不能不当地缩小权利要求的范围者。再者,关于在以下详述以外的结构,也可以适当参考例如上述的日本特开昭57-125116号公报及日本特开昭57-104537号公报等公知的结构。<扎带夹持切断装置>首先请适当参照图1~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型态相关的扎带夹持切断装置1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实施型态相关的扎带夹持切断装置10具备处理将缠绕成线圈状的轧制钢带捆扎的扎带进行处理的功能。更具体而言,扎带夹持切断装置100是包含框架10、上刀片21、下刀片22、及滑动机构30所构成。框架10是以例如机械构造用碳素钢等的金属所形成。此框架10具有搭载后述的上刀片21、下刀片22、滑动机构30等的功能,且外形是长方体形状。而框架10的至少下表面(从Z方向观察的底面)侧是开放的,从该处露出有上刀片21、下刀片22、及一对夹持元件(23、24)等。换句话说,框架10是构成扎带夹持切断装置100的前端部位,如图1的(b)所示,配置有上刀片21及下刀片22等的下表面侧与扎带接触。另一方面,框架10于下表面侧与相反一侧的上表面侧,具备连接板11,然后如图9所示,经由连接板11与例如机械手MP(一范例是机械手臂RA)连结。此机械手臂RA的驱动机构也可具有六自由度,如此上述的扎带夹持切断装置100的下表面侧可模仿以扎带捆扎的轧制钢带的表面。再者,连接板11与机械手臂RA之间,也可使弹性元件或弹簧机构等公知的缓冲机构插入。又,与连接板11连接的机械手MP并不限于上述的机械手臂RA,可替代地,也可使用公知的回旋臂及铅直活塞杆(垂直驱动机构)等其他的公知机构。上刀片21是固定于框架10。更具体而言,如图1及图5所示,上刀片21是经由螺丝等公知的紧固元件紧固于固定具14。此外,此固定具14是经由螺丝等公知的紧固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制钢带的扎带夹持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框架;上刀片,固定于所述框架;一对移动框架,以可移动方式搭载于所述框架内,同时以一直线移动机构相互连结;下刀片,搭载于所述移动框架的其中一方,相对于所述上刀片靠近,如此利用与该上刀片之间的剪断作用切断扎带;第1夹持元件,搭载于所述移动框架的其中一方,能够相对于所述下刀片移动;第2夹持元件,固定于所述移动框架的另外一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26 JP 2016-0357611.一种轧制钢带的扎带夹持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框架;上刀片,固定于所述框架;一对移动框架,以可移动方式搭载于所述框架内,同时以一直线移动机构相互连结;下刀片,搭载于所述移动框架的其中一方,相对于所述上刀片靠近,如此利用与该上刀片之间的剪断作用切断扎带;第1夹持元件,搭载于所述移动框架的其中一方,能够相对于所述下刀片移动;第2夹持元件,固定于所述移动框架的另外一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扎带夹持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铰链,使所述下刀片及所述夹持元件的至少其中一方与所述框架连接;经由所述铰链而使所述下刀片及所述夹持元件的至少其中一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山聪石桥卓弥
申请(专利权)人:钢钣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