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过热分体式轴承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3805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过热分体式轴承座,包括底座,底座的四角处设有固定孔,底座上设有第一轴承座体和第二轴承座体,第一轴承座体与第二轴承座体相互配合形成轴承腔,轴承腔内设有轴瓦,轴承腔于轴瓦的外侧环绕设有冷却槽,冷却槽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第一轴承座体和第二轴承座体的前后两端对称设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两个端盖相对开设有中心孔,两个端盖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多个与中心孔连通的导热孔,底座于轴承腔的下方设有冷却液储存腔,冷却液储存腔的底部连接有导出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不断注入冷却液和多个导热孔对运行中的轴承进行冷却,冷却效果较佳,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An anti overheating split type bearing block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ti-overheating split bearing seat,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fixed hole is arranged at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base, a first bearing seat and a second bearing seat are arranged on the base, a bearing cavity is formed by the first bearing seat and the second bearing seat cooperating to form a bearing cavity, the bearing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bearing bush, and the bearing cavity is arranged arou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bearing bush. The two sides of the cooling groove are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cooling passage and the second cooling passage. The front and back ends of the first bearing seat and the second bearing seat are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end cover and the second end cover. The two end covers are relatively provided with a central hole, and the side walls of the two end covers are equipped with a plurality of heat conducting holes connected with the central hole at equal intervals.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coolant storage chamber below the bearing cavity, and the bottom of the coolant storage chamber is connected with an outlet channel. By continuously injecting cooling fluid and a plurality of heat conduction holes, the cooling effect of the bearing in operation is better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bearing is prolong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过热分体式轴承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座
,尤其涉及一种防过热分体式轴承座。
技术介绍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座是机械传动领域常用的机械零件之一,几乎具有轴承的地方都会涉及到轴承座。轴承座是用来安装、固定轴承,并能够承受一定支撑力的座体,其可分为分体式(剖分式)轴承座、滑动轴承座、滚动轴承座、带法兰的轴承座、外球面轴承座等。轴承在运转情况下一方面需要润滑,另一方面还会产生热量。轴承座上的轴承在工作过程中会和轴不断的摩擦,产生热量,这些热量长时间作用在轴承及轴承座上会使得两者发生变形,导致工作部件老化,不利于生产。对于高速大载荷工况下工作的无油封轴承,高温会使涂抹在轴瓦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润滑脂迅速融化流失;对于有油封的轴承,融化的润滑脂不仅增大了轴承内外圈之间的摩擦系数,同时产生的热量不能够及时的散发。当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时,无论轴承是否有油封,都会降低的轴承抗疲劳强度,加快轴承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些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防过热分体式轴承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过热分体式轴承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四角处设有固定孔,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轴承座体和第二轴承座体,所述第一轴承座体与所述第二轴承座体相互配合形成轴承腔,所述轴承腔内设有轴瓦,所述轴承腔于所述轴瓦的外侧环绕设有冷却槽,所述第一轴承座体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体于所述冷却槽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的下端均与所述冷却槽相连通,所述第一轴承座体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体的前后两端对称设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相对开设有中心孔,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多个与所述中心孔连通的导热孔,所述第一轴承座体与所述第二轴承座体之间的连接处开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的下端依次贯穿所述冷却槽和所述轴瓦顶部,所述底座于所述轴承腔的下方设有冷却液储存腔,所述冷却液储存腔的顶部与所述冷却槽相连通,所述冷却液储存腔的底部连接有导出通道。优选的,所述轴瓦与所述轴承腔过盈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均为锥台形状。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包括冷却液注入通道和与所述冷却液注入通道底部连接的冷却液导入通道。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座体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体的外侧均垂直设有安装孔。优选的,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上的所述导热孔均设有四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过热分体式轴承座,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防过热分体式轴承座,通过设置两个冷却液注入通道,将冷却液注入冷却槽内,底座上设有与冷却槽连接的冷却液储存腔,通过不断注入冷却液对运行中的轴承进行冷却,带走热量的冷却液最后从导出通道流出,同时,从注油孔注入润滑油对轴承进行润滑,实用性强,冷却效果较佳。2、该防过热分体式轴承座,通过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多个与所述中心孔连通的导热孔,对运行中的轴承进一步散热,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不断注入冷却液和多个导热孔对运行中的轴承进行冷却,冷却效果较佳,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防过热分体式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防过热分体式轴承座的侧视图。图中:1底座、2固定孔、3第一轴承座体、4第二轴承座体、5轴承腔、6轴瓦、7冷却槽、8第一冷却通道、9第二冷却通道、10第一端盖、11第二端盖、12中心孔、13导热孔、14注油孔、15冷却液储存腔、16导出通道、17冷却液注入通道、18冷却液导入通道、19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防过热分体式轴承座,包括底座1,底座1的四角处设有固定孔2,底座1上设有第一轴承座体3和第二轴承座体4,第一轴承座体3与第二轴承座体4相互配合形成轴承腔5,轴承腔5内设有轴瓦6,轴承腔5于轴瓦6的外侧环绕设有冷却槽7,第一轴承座体3和第二轴承座体4于冷却槽7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冷却通道8和第二冷却通道9,第一冷却通道8和第二冷却通道9的下端均与冷却槽7相连通,第一轴承座体3和第二轴承座体4的前后两端对称设有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11,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11相对开设有中心孔12,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11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多个与中心孔12连通的导热孔13,第一轴承座体3与第二轴承座体4之间的连接处开设有注油孔14,注油孔14的下端依次贯穿冷却槽7和轴瓦6顶部,底座1于轴承腔5的下方设有冷却液储存腔15,冷却液储存腔15的顶部与冷却槽7相连通,冷却液储存腔15的底部连接有导出通道16。轴瓦6与轴承腔5过盈配合,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11均为锥台形状,第一冷却通道8与第二冷却通道9结构完全相同,第一冷却通道8包括冷却液注入通道17和与冷却液注入通道17底部连接的冷却液导入通道18,第一轴承座体3和第二轴承座体14的外侧均垂直设有安装孔19,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11上的导热孔13均设有四个。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冷却通道8和第二冷却通道9,将冷却液注入冷却槽7内,底座1上设有与冷却槽7连接的冷却液储存腔15,通过不断注入冷却液对运行中的轴承进行冷却,带走热量的冷却液最后从导出通道16流出,同时,从注油孔14注入润滑油对轴承进行润滑,实用性强,冷却效果较佳,通过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11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多个与所述中心孔12连通的导热孔13,对运行中的轴承进一步散热,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过热分体式轴承座,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四角处设有固定孔(2),所述底座(1)上设有第一轴承座体(3)和第二轴承座体(4),所述第一轴承座体(3)与所述第二轴承座体(4)相互配合形成轴承腔(5),所述轴承腔(5)内设有轴瓦(6),所述轴承腔(5)于所述轴瓦(6)的外侧环绕设有冷却槽(7),所述第一轴承座体(3)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体(4)于所述冷却槽(7)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冷却通道(8)和第二冷却通道(9),所述第一冷却通道(8)和第二冷却通道(9)的下端均与所述冷却槽(7)相连通,所述第一轴承座体(3)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体(4)的前后两端对称设有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11),所述第一端盖(10)和所述第二端盖(11)相对开设有中心孔(12),所述第一端盖(10)和所述第二端盖(11)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多个与所述中心孔(12)连通的导热孔(13),所述第一轴承座体(3)与所述第二轴承座体(4)之间的连接处开设有注油孔(14),所述注油孔(14)的下端依次贯穿所述冷却槽(7)和所述轴瓦(6)顶部,所述底座(1)于所述轴承腔(5)的下方设有冷却液储存腔(15),所述冷却液储存腔(15)的顶部与所述冷却槽(7)相连通,所述冷却液储存腔(15)的底部连接有导出通道(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过热分体式轴承座,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四角处设有固定孔(2),所述底座(1)上设有第一轴承座体(3)和第二轴承座体(4),所述第一轴承座体(3)与所述第二轴承座体(4)相互配合形成轴承腔(5),所述轴承腔(5)内设有轴瓦(6),所述轴承腔(5)于所述轴瓦(6)的外侧环绕设有冷却槽(7),所述第一轴承座体(3)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体(4)于所述冷却槽(7)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冷却通道(8)和第二冷却通道(9),所述第一冷却通道(8)和第二冷却通道(9)的下端均与所述冷却槽(7)相连通,所述第一轴承座体(3)和所述第二轴承座体(4)的前后两端对称设有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11),所述第一端盖(10)和所述第二端盖(11)相对开设有中心孔(12),所述第一端盖(10)和所述第二端盖(11)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多个与所述中心孔(12)连通的导热孔(13),所述第一轴承座体(3)与所述第二轴承座体(4)之间的连接处开设有注油孔(14),所述注油孔(14)的下端依次贯穿所述冷却槽(7)和所述轴瓦(6)顶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香
申请(专利权)人:响水县瑞丰重型轴承座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