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揉捻机组的自动喂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3101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3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揉捻机组的自动喂料结构,由环形槽、轨道、小车、刮片、料桶和插板阀组成,结构简单;使用时茶叶料投放到环形槽内后,小车在沿轨道运动过程中,固定在车体下面的刮片将一定量的茶叶刮入料桶内,再由插板阀定时将料桶内的茶叶投放到出料管下方的揉捻机中,实现自动喂料,大大节省人工;喂料定时定量,准确高效,适用于茶叶加工。

Automatic feeding structure of tea rolling uni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feeding structure of a tea rolling machine, which is composed of an annular groove, a track, a trolley, a scraper, a material barrel and a plug-in valve, and has simple structure; when the tea material is put into the annular groove in use, the trolley, fixed under the car body, scrapes a certain amount of tea into the material barrel during the course of moving along the track. Then, the tea in the barrel is put into the kneading machine under the feeding pipe regularly by the plug-in valve, which realizes automatic feeding and greatly saves manual lab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叶揉捻机组的自动喂料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喂料结构,尤其是在茶叶揉捻机组上使用的自动喂料结构。
技术介绍
茶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揉捻加工,揉捻加工环节全部依靠人工进行搬运、喂料和出料。一个工人最多只能负责4台揉捻机的运行。4台揉捻机每次的搬运、喂料和出料需要接近2小时的操作时间,人工成本太高。国外有茶叶自动揉捻机,但价格高昂,动辄人民币几百万,普通加工户无法承受;且加工户大多位于边远山区,地理位置遥远,售后服务困难。因此急需本土化的茶叶自动揉捻机。而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此类成套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茶叶揉捻机组的自动喂料结构,实现多个茶叶揉捻机的自动喂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茶叶揉捻机组的自动喂料结构由环形槽、轨道、小车、刮片、料桶和插板阀组成,其中,环形槽为圆环形,环形槽具有内侧壁、外侧壁和底壁,底壁上均匀分布有圆孔;轨道为圆形轨道,轨道有两根,两根轨道分别固定在内侧壁和外侧壁的顶面上;小车由车体、轮、转轴、控制按钮、电池、减速传动系统组成;轮有两对,两对轮分别通过两根转轴安置在车体两侧;控制按钮安置在车体上,电池和减速传动系统安置在车体内;刮片固定在车体下面,刮片安置在环形槽内,刮片为V字形;料桶由圆柱形筒、圆锥形筒和出料管组成,圆柱形筒的顶部固定在圆孔下方底壁的底面上,圆锥形筒连接在圆柱形筒下端,出料管连接在圆锥形筒下端;插板阀安置在出料管上,电线连接插板阀和外部电源。另外,插板阀的结构和使用为已有技术或者常识;控制按钮、电池、减速传动系统、转轴和轮的具体安置形式为为常识,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完成,这里不再赘述。为进一步是本专利技术适于应用,构成每对轮的两个轮,其直径之比为两根轨道直径之比。这样小车在运行时更加稳定。为进一步是本专利技术适于应用,环形槽底壁上均匀分布圆孔的个数及料桶的数量为3~15个,少于3个则造成喂料效率不高,多于15个则会造成小号填料不及时。当本专利技术使用时,茶叶料投放到环形槽内后,小车在沿轨道运动过程中,固定在车体下面的刮片将一定量的茶叶刮入料桶内,再由插板阀定时将料桶内的茶叶投放到出料管下方的揉捻机中,完成自动喂料。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茶叶揉捻机组的自动喂料结构具有积极的效果:由环形槽、轨道、小车、刮片、料桶和插板阀组成,结构简单;使用时茶叶料投放到环形槽内后,小车在沿轨道运动过程中,固定在车体下面的刮片将一定量的茶叶刮入料桶内,再由插板阀定时将料桶内的茶叶投放到出料管下方的揉捻机中,实现自动喂料,大大节省人工;喂料定时定量,准确高效,适用于茶叶加工。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看附图:附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附图1所示的结构包括:车体1、转轴2、轮3、轨道4、刮片5、内侧壁6、外侧壁7、圆孔8、底壁9、圆柱形筒10、圆锥形筒11、出料管12、插板阀13、电线14。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茶叶揉捻机组的自动喂料结构由环形槽、轨道4、小车、刮片5、料桶和插板阀13组成,其中,环形槽为圆环形,环形槽具有内侧壁6、外侧壁7和底壁9,底壁9上均匀分布有圆孔8;轨道4为圆形轨道4,轨道4有两根,两根轨道4分别固定在内侧壁6和外侧壁7的顶面上;小车由车体1、轮3、转轴2、控制按钮、电池、减速传动系统组成;轮3有两对,两对轮3分别通过两根转轴2安置在车体1两侧;控制按钮安置在车体1上,电池和减速传动系统安置在车体1内;刮片5固定在车体1下面,刮片5安置在环形槽内,刮片5为V字形;料桶由圆柱形筒10、圆锥形筒11和出料管12组成,圆柱形筒10的顶部固定在圆孔8下方底壁9的底面上,圆锥形筒11连接在圆柱形筒10下端,出料管12连接在圆锥形筒11下端;插板阀13安置在出料管12上,电线14连接插板阀13和外部电源。另外,插板阀13的结构和使用为已有技术或者常识;控制按钮、电池、减速传动系统、转轴2和轮3的具体安置形式为为常识,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完成,这里不再赘述。为进一步是本专利技术适于应用,构成每对轮3的两个轮3,其直径之比为两根轨道4直径之比。这样小车在运行时更加稳定。为进一步是本专利技术适于应用,环形槽底壁9上均匀分布圆孔8的个数及料桶的数量为3~15个,少于3个则造成喂料效率不高,多于15个则会造成小号填料不及时。当本专利技术使用时,茶叶料投放到环形槽内后,小车在沿轨道4运动过程中,固定在车体1下面的刮片5将一定量的茶叶刮入料桶内,再由插板阀13定时将料桶内的茶叶投放到出料管12下方的揉捻机中,完成自动喂料。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涉及上面所述的所有变化形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揉捻机组的自动喂料结构,其特征在于:由环形槽、轨道(4)、小车、刮片(5)、料桶和插板阀(13)组成,其中,环形槽为圆环形,环形槽具有内侧壁(6)、外侧壁(7)和底壁(9),底壁(9)上均匀分布有圆孔(8);轨道(4)为圆形轨道(4),轨道(4)有两根,两根轨道(4)分别固定在内侧壁(6)和外侧壁(7)的顶面上;小车由车体(1)、轮(3)、转轴(2)、控制按钮、电池、减速传动系统组成;轮(3)有两对,两对轮(3)分别通过两根转轴(2)安置在车体(1)两侧;控制按钮安置在车体(1)上,电池和减速传动系统安置在车体(1)内;刮片(5)固定在车体(1)下面,刮片(5)安置在环形槽内,刮片(5)为V字形;料桶由圆柱形筒(10)、圆锥形筒(11)和出料管(12)组成,圆柱形筒(10)的顶部固定在圆孔(8)下方底壁(9)的底面上,圆锥形筒(11)连接在圆柱形筒(10)下端,出料管(12)连接在圆锥形筒(11)下端;插板阀(13)安置在出料管(12)上,电线(14)连接插板阀(13)和外部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揉捻机组的自动喂料结构,其特征在于:由环形槽、轨道(4)、小车、刮片(5)、料桶和插板阀(13)组成,其中,环形槽为圆环形,环形槽具有内侧壁(6)、外侧壁(7)和底壁(9),底壁(9)上均匀分布有圆孔(8);轨道(4)为圆形轨道(4),轨道(4)有两根,两根轨道(4)分别固定在内侧壁(6)和外侧壁(7)的顶面上;小车由车体(1)、轮(3)、转轴(2)、控制按钮、电池、减速传动系统组成;轮(3)有两对,两对轮(3)分别通过两根转轴(2)安置在车体(1)两侧;控制按钮安置在车体(1)上,电池和减速传动系统安置在车体(1)内;刮片(5)固定在车体(1)下面,刮片(5)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峨眉山市三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